本文目录
一、列举一战,二战和冷战的重大史实。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同日,欧洲协约国与同盟国宣战
(因本人对一战不感兴趣,所以一战中的具体战役时间记不清楚了,望见谅啊)
先后爆发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在1917年11月7日,还爆发了十月革命,苏俄签署了《布列斯特合约》退出战争
1917年,美国借卢西塔尼亚号事件参与一战对德宣战
1937.7.7日军袭击卢沟桥,全面抗战爆发
1945.8.6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
1945.8.8中国八路军对日全面反攻
1945.8.9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9.9侵华日军在南京向中国国民政府投降
有的时间可能不对啊,仅供参考,还有一些事件没有列出
二、一战二战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沦为战败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削弱!世界中心转移到美洲地区,美国和苏联成为具有支配世界力量的超级大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经济强国,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政治军事强国!
2、社会主义国家突破一国范围,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美等地区也掀起独立浪潮!
3、各种国际组织相继出现,不结盟运动,阿拉伯联盟等等!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出现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美国对于东欧和苏联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措施,称为冷战缘起玉美国对土耳其革命个希腊革命的干涉上!对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热战方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4、之后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稍后出现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组织的出现。冷战一直持续到了苏联解体!二战后——60世纪初: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之抗衡。
5、60世纪末——80世纪末:石油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困难,凯恩斯主义不再适应时代。世界经济萧条。苏联经济走向死胡同,欧洲和日本开始崛起。
6、9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三、关于世界一战 二战 冷战。。
1、一战整体上说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德国这类新兴强国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简单说,就是德国中世纪以来几乎是处于分裂状态,直到一战前才由普鲁士完成了统一,而此时英法等国已经将全世界大多数地区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德国等国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而向英法挑战。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战争爆发后主要战场位于欧洲,分为东、西、南三条战线,著名战役有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
2、大家对二战的了解比较多一些。一战结束后建立起了华盛顿—凡尔赛体系,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宰割,德国建立起了魏玛共和国,又在接下来的金融危机中陷入了困境,此时希特勒与纳粹党开始崛起(此前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也在意大利崛起)。同时,英法注重欧洲的时候日本在亚洲崛起,发展军国主义,德意日形成了轴心国。总之,二战是为了满足希特勒等人的野心所发动的,英法德等国都元气大伤,而美苏则演变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
3、二战结束后,纳粹主义被消灭,而此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展开了“冷战”,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而是通过军备竞赛等手段来力图压制对方。德国战败后被分割为西德和东德,是冷战中双方矛盾的典型代表。冷战中爆发了局部热战,如美国入侵越南时苏联私下援助北越,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资助反抗组织等。苏联在军备竞赛中逐渐处于下风,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解体。而冷战也随之结束。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有什么影响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等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2、在冷战大环境下,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方都在极力的避免战争,所以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5、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2、战争和对抗只能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
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
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
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的大国主义典型。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前苏联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战
五、归纳一战,二战,冷战,冷战后的相关知识
1、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1914年8月1日,德国首先向俄国宣战“一战”爆发。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1914年8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开宣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2、第二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I或Second World War,简称WWII或WW2)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4、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7年至1991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标志事件是由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始,苏联入侵阿富汗、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等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