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为什么幻想与现实的差异那么大
现实与幻想的差距
现实与幻想
它们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是固定化的程序,另一个则是抽象的理想状态下神秘的虚幻。人的本性决定了对虚幻和未知的获求欲望,往往幻想极具吸引力;而现实总是司空见惯从而失去了神秘的色彩。正如人们总是对"黑洞"和"反物质世界"产生极大的兴趣,而对身边的实物世界却视若无睹。
现实与幻想的联系
它们有没有联系没有人知道,但是人类有一个聪明的办法——猜测就如物理学中建立的许多理论一样,人们通过猜想使其达成一致之后发现了相对来说的真理。幻想似乎更接近玄学假如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一切是一个"全集",那么人类现在享用的科学便是已知部分,其余"非科学"的部分就是玄学,但现在的趋势是人类正以真正意义上的"飞跃"来实现对"全集"的感知,但全集近似趋近于无限。所以这样来说,人类便总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群体。所以在这种前提下,现实总是与幻想并存的。
也许你会有这种经历:假如你在晚上睡觉是,在无知觉无理智状态下的一切虚幻——便是所谓的:梦。梦中会有一些残存的片断深深植根于你的记忆里。但这毕竟是虚幻的,乌有的,所以你并不在意,仅仅是记住了它——通常是一个片断,转瞬间的印象。此后你照常生活,学习,工作;但是在不确定的一个瞬间,你会感到眼前的一切(仅仅是一瞬间),它会使你震惊!——这不是梦中的那个片断吗?!?
幻想的未知性
从人们的反应来看:人们在接触一件陌生的事物时,感到莫名的奇妙并夹杂着恐慌,无目的的恐慌。人类在最初是会害怕火,但是现在,火已为人们认知,掌握。所以人们并不怕它了,相反还利用它来服务人类。这令人不得不想起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狮子没见过驴子,所以刚一见到就吓得半死,转头就跑;后来狮子发现驴子并不可怕,最后便把它当作午餐了。
当然伊索寓言是在客观的表现人类。人总是对未知的东西恐惧,幻想也许正是人的意识对未知的反映。所以当你见到生活中的瞬间竟会与梦境一致,这就不能不使你震惊,恐惧。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也许是巧合?但是巧合又是什么呢?
幻想与环境的联系
无论如何,在一个嘈杂的街道上,你是不会有灵感的,甚至连呆下去的耐心都没有。灵感也许和幽灵是近亲,它们只存在于平静的意识中。这似乎也不妥,它们应该存在于"无"的状态中,就像一个梦境,或是与人类认为是梦境的地方。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幻想与绝对的沉寂有关。
什么是幻想?
如果单把幻想归结为想象力的话,那么似乎不妥。想象力总是在你接触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的,而幻想则不同于这种刺激所激发出来的思维。也就是说:想象力有一定人主观的成分包含其中,无论你的思维多么的不同寻常,甚至看到一头大象就可以想到一架老式钢琴,但这毕竟是你在思维中激发出的东西,是思维奇异的结果,这与幻想不同,而且是本质的不同。
一个思维迟钝的人也同样可以做出很奇异的梦来。这便近似于幻想了,或许幻想仅仅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灵感,灵感是超出能力人类范围的东西,至少现在是这样的。所以灵感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火"。
什么是第六感?预感吗?它也许真是上帝赐予你的,它既没法用语言形容,更没有办法用图形表示,它比空气更稀薄,比与现在完全相反的"反物质世界"更抽象。
人类还没有用拙劣的语言总结出来,因为人们还不清楚,我也不清楚。但是,正如梦一样,它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幻想的反逻辑性
以现在的世界来看,幻想应该本就不属于科学的范围。科学最大的基础便是逻辑,而梦境与幻想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所以我称之为"反逻辑性"。
有些让人不可理解的"非科学"的事实,比如一个阿尔及利亚的妇女照相从来都是一个黑色的影子!而别人的影像都完好,仅仅是她一个人是黑影子。还有一个词叫"托梦",在一个地方的人可以在无任何外界信息干扰的情况下知道另外一个地方发生的事!
这并非我平空杜撰出来的东西,都有事实为证。也许"托梦"又可以用"巧合"来"解释"。那么那个妇女的影像又如何解释?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古,人们对不可解释的事情都归结为:神或是鬼怪。但也仅仅是因为他们没办法合理解释而已。我猜想这些"见鬼"的实例都是非科学的那部分。既然若是真的有"反物质世界"且"存在",那么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反物质反理性反逻辑的一种思维方式与之对应。这些实例仅仅是真正世界在非物质世界中反常的渗透?答案是未知的。
幻想的启示
幻想的未知是一个多大的范围?人仅仅认识科学这一小部分,其余的统统归结与"非物质"或是未知。但是回想人类科学的发展:最初科学也是极其有局限性的,后来人们认识到的时候才,把以前不知道的部分展开细分直至支截开来。谁又能保证"非科学中"仅仅有一项呢?
可见科学仅仅是全集中下一级子目录中的一个,而下一级子目录又有多少?人类的视野的确太过于短浅了,尽管人类已经知道了那么多东西。
现实是什么?
桌子,板凳,可感知的,你不感兴趣的一切。理性的,逻辑的,程式化的,人类已经征服的一切。
现实与幻想的差距
其实它们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幻想也许与现实格格不入。或许也有联系只是还是未知。
二、明明不真实,人生为什么有幻想
小时候,幻想就是一个词,没有具象。它不是糖果,不是风筝,也不是书包、课本。
长大了,幻想就成了朋友。我喜欢和它交往,也喜欢它带给我的快乐。重要的是,我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有时我乐于当它的导演,有时又乐于做它的奴隶。
当我主动时,它就呈现给我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当我被动时,我又会流连于它布下的迷宫,乐此不疲地寻找一种“可能”。
它能让我暂时摆脱生活的无奈与琐碎,并且在一种明知不存在的情节里收获安慰。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伤害到任何人。
那个时候,望着漫天星斗,我会心生感激。如果生而为人,只有眼前的现实世界,那将是多么索然无味。喜欢幻想的人,绝不是遁世者。更多的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
过而立,度不惑,至知天命,静下心来想一想,幻想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曾离开。
其实,它也是一种生活,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个“幻想”的世界,不必被别人了解、理解;它甚至不需要倾诉的对象。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按着光的轨迹走完的。那些未知的、突如其来的、不可预测的事物总会陪伴我们的一生。
如果仅仅做一个逆来顺受的接受者,我们的内心根本不能完全容纳得了。幻想就会为我们打开一扇天窗,铺设一条管路,让那些我无法承受的,无法面对的,无法释怀的情绪找到出口。
虽然它是不真实的,甚至是虚幻的,但是它是存在的。
没人否定人的生命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
物质是吃饭穿衣,幻想则是诗歌音乐。
缺了哪一个,生命的天平都会发生倾斜。因此,尽管不真实,幻想也会陪伴人的一生。
人生无幻想又何来奋斗的动力!最初的幻想可能会演变为力争实现的梦想,也可能会升华为终生追求的理想。无论幻想还是梦想亦或是理想,都会在人生旅途中给人以全力以赴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斗志。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或者财富,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那怕是高不可攀的幻想,万一经过若干年的奋斗实现了呢!
因为现实不尽人意,所以才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幻想的程度不同直接导致人生不同的结局。
适度的幻想,可激发斗志,将幻想做为人生目标,并由此转化为行动力,促使自己朝着幻想中的目标一步步去努力,最终改变了命运,摆脱了现实困境。
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可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并由此积极探讨未知世界,进而让幻想化为现实。如人类登上月球,互联网购物等,不都是人类幻想的科技成果吗。
若一味沉迷于幻想而不愿意面对现实,言谈举止,生活日常均与幻想重合,与现实脱节,整个思维活动,沉溺于幻想中,把幻想当成现实,这便是幻想症了。
在理实生活的压力下,人在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下,为了缓解压力,均有过漫无边际的幻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人可以在幻想中调节并逐渐接受和面对残酷的现实状况。
压力过大,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便调节失灵,人便停留在幻想中不能自拔了,由此导致幻想症。
所以,明明知道不真实,人生还是有幻想。
有了幻想,人们才能跨越生活中的许多沟沟坎坎,给自己一个期许,瞄准一个目标,竖立一盏灯塔,激发前进的力量。
幻想和梦想很近,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付诸行动实现了就是梦想,不行动梦想也是幻想!
幻想很广义,它包含了很多很多。
积极的人幻想是动力,通过努力会把幻想变成现实;颓废的人幻想是魔鬼,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任其腐蚀自己的灵魂。
小时候我们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少年时我们幻想着白马的英俊、公主的美丽。
偶尔我们幻想自己有着超能力,学习变得那样轻松,考试也成了一种惬意。
幻想中我们穿越时空,在时空中逆天改命。幻想中我们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或者你是仙帝,我是武尊!无尽的生命长河里做一个逍遥散人!
幻想在你忙碌时躲在天边的云朵里,让人很难发现它的踪迹!幻想拿着万花筒在你闲暇无聊时偷偷光顾,陪你看花色海洋,金色世界!勇敢的人用它修复创伤,鼓舞斗志;懦弱的人被它迷失心性,乱了意志!
幻想是把锋利的宝剑,握牢它,可以为你披荆斩棘,创造辉煌!
幻想是张美丽的温床,迷恋它,就会成为它的傀儡,堕落自我!
幻想无时不在,幻想也能变成梦想!
幻想是可以成真的,只要你愿意为之努力。
1.人的意识分为表意识和潜意识
表意识是每天都在发生着的事,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真实,而潜意识是掩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无论好还是坏,它会不断深层次影响你的一生。
约瑟夫·墨菲博士在《潜意识的力量》中曾经提出过心想事成法则。讲的就是,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非常强烈的渴望,并且完全相信塔是真的,在不断虔诚的祈祷下,这件事是会成真的。
他曾举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非常渴望找到一个共度余生的伴侣,于是她每天去想象这个人的样子,并一直盼望着,结果真的遇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老先生。
2.将潜意识视觉化
《秘密》一书也请了各路大神,一起现身说法,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潜意识带来的奇迹。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就是把潜意识中渴望实现的事情变成真实的画面,并且让这个画面绚丽多彩,情景丰富,就像真实发生一样。
其中有一人提到,他每次去停车场之前都会想象那里有个停车位在等着他,自从这样做之后,他再也没有遇到过没地方停车的问题。你也一定遇到过类似的惊喜和意外吧,自己经常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3.将想象化为实际行动
除了空想之外,你还需要为了这个想象的目标付出实际的努力。因为据统计,有实际行动的人实现梦想的几率比空想家要高出两千辈。
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里将实现致富分为六个步骤:产生欲望,自我暗示,形成潜意识,拥有智囊团,培养毅力,消除恐惧。但从头到尾他强调的是,要为你的金钱目标制定明确的计划,并且开始一步步用行动去实现计划,否则幻想将永远是幻想。
想要实现计划,可以同时结交一些鼓励你履行计划的人。
其实梦想和现实之间,只差一个行动,成功的人只是勇敢地去做了。
幻想也是一种生活,既然生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大脑,为什么不去幻想,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天马行空,任你想象,是何等的惬意又幸福的时刻。不受约束,没有所谓的规则,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时刻,那可真是应了一句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呀!有了幻想,才有了《西游记》,有了幻想,才成就了《聊斋》,《封神榜》等等有名的著作,有了幻想,人类才能最终飞上了蓝天,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人生有了幻想便有了快乐,有了幻想便有了无时无刻都伴随在你身边的幸福,我幻想,我快乐!
人生中,幻想当然是必须的,想的美好也是重要的,这些其实就是梦想、理想,甚至只是你想要的一个好的状态,只不过你现在没有成功而表现得消极,所以被你说成贬义罢了,之所以你会感到什么都没有得到,活的虚无,是因为你想的不是美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在你内心里其实是“还行”,认为已经足够了,你的“美好”对你的吸引力不够大,不能激起你对这份美好的真正努力,所以你坚持不下去。许多成功我认为不是成功前给自己的压力,认为一定要努力来获取成功,这样成功的概率不高,更多的是对成功后美好所带来的喜悦的吸引力,只有这个吸引力足够强你才有动力坚持。
幻想是我们做某一件事的动力,因为好奇结果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所以才会坚持去做这件事。所以有幻想并不是一件坏事,生活的太过真实,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这世间,总有一些路,只能自己独自走过,也总有一些心情,只能自己独自体会。
或许从前特别渴望有人陪伴,遇到一丁点委屈,都恨不得找人诉苦。但后来,当你开始学着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听歌,你会发现,其实一个人,也挺好的,所有从前不习惯的,如今都开始慢慢适应。
一个人的生活,未必全是孤独,还有难得的自在与安心。
你不用熬夜等谁的信息,也不用担心别人的爱与不爱,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花上自己身上,去看你喜欢的电影,买你喜欢的衣服,做一切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
未来的日子,若有人相伴,自然是很好的一件事,但即使遇不到那个人,你也依旧是最好的你自己。
幻想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说明对生活还有个追求,爱幻想的人一般思维创造性会特别好,但是实践能力可能会有一点不足。但是一味的去沉浸于幻想,而不能接受现实事物,只会使自己迷失自我,适度的幻想有益于思维发展,但是凡事得有个度
三、《幻想即现实》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幻想即现实》(曾奇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提取码:8dcj
书名:幻想即现实
作者:曾奇峰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希望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06
内容简介:
《幻想即现实》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作者简介: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第二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北京举办的精神分析培训项目中方教员。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秘书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著名“中德班”的主办者)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待登记注册)首任会长。湖北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熟练掌握英、德两门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