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蒙特利尔地下城的地下城的诞生
在19世纪末期,古老的蒙特利尔城的拥挤和公共广场以及公共空间的建立导致了新的城市中心的出现,后来便出现了那时占北部地区主导地位的交通设施。那时的先锋车道是加拿大国家铁路(CNR),它后来在1912至1918年间为横越大陆的火车建立了一条位于皇家山脉(MOUNTROYAL)之下的轨道,从而使这原本属于自然的地区有了飞速的变化。这条铁路结束于那个“洞”下面的一个小车站,这个“洞”不仅是城市规划者的梦魇,到了50年代,甚至也成为了地下城的一个菌体。清楚地意识到买到更多的土地比立即铺设轨道更为迫切这样一个现实以后,就有了跨越3个街区的9万平方米的土地。这样CNR就能够在40年后组建了威力玛瑞地区(RLACE VILLE-MARIE)。实际上,如果公司没有做出这些充满智慧的前瞻,地下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存在,或者说,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扩大规模。
这一切要感谢工业萧条时期发起的工作建立计划。1938年,工人们开始填充那个“洞”来建造中央车站。车站于1943年竣工投入使用。从1944年1950年,城市试图实施另一些地铁计划,但是没有成功。这些计划广泛地受到了国外经验和主城区两条地铁线路建造经验的影响,正好位于主干线下面,并且有从便道入口进入到车站平台的通道。
20世纪50年代,城市主要商业区开始形成。CNR选择了“洞”的位置作为新的总部的地点,恰好在中央车站后面。这里也修建了拥有1040个房间的伊丽沙白女王酒店,集会中心正对RENE-LEVESQUEBOULEVARD,以前被称为道彻斯特(DORCHESTER),近期刚刚扩大了规模。
CNR的领导对蒙特利尔极为忠诚,他们构想要建立一个真正有国际威望的计划。1954年和中国的设计是由贝聿铭(LEOHMINGPEI),城市规划者文森特·庞特(VINCENTPONTE)一起,他们开始为威力玛瑞地区(PLACEVILLE-MARIE)设计方案。威力玛瑞地区(PLACEULLE-MARIE)1962年对商业开放。大型商业中心上面47层的十字塔,地下的双层停车场和中央车站入口处的火车调度场都代表着规划者们不同寻常的设计。这个巨大的地产综合体有着28.5万平方米建坪,与地上部分相同的地下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由于得到了快速的成功,其他地区也很快模仿它建立了更大规模的地区。因为车站所提供的便捷行人交通,威力玛瑞地区的大型商业中心也成为了一个长久的成功。
这个第一代的蒙特利尔地下城在1962年时连接着50万平方米的建坪,包括CNR的总公司,中央车站和伊丽莎白女王饭店;在它通过两条途经道彻斯特(DORCHESTER)的通道与威力玛瑞地区(PLACEVILLE-MARIE)相连接。地下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即便在工作时间之外也十分活跃的地区。
在威力玛瑞地区(PLACEVILLE-MARIE)开放前几个月,市政机构关于在商业区何处设置地铁通道的问题做出了决定。他们认为地铁应建在东西方向和未经发展的街道下面。这不仅代表着一个比城市主干线更好的更有潜力的进一步的发展计划,选择这两条街道也同时意味着今后五年里因为城市建设而对商业区交通的扰乱将会被降低到最低限度。利用这一计划和并不昂贵的征地费用,城市得到了比排除被忽视的小建筑群和重新计划未来的BOULEVARDDEMAISONNEUVE的布局更多的土地资源。这样做其实是仿照了50年前CNR的例子。
1963年,蒙特利尔为1967年世界博览会位置做出的选择导致了地产业的兴旺和地铁建筑的增加,同时也带给两个先前计划车站-维克多利亚广场和保娜万特(BONAVENTURE)更好的前景。加入到股票交易大厦后,山普林城堡酒店(CHATEAU-CHAMPLAINHOTEL),加拿大综合大厦(PLACE DU CANADA COMPLEX)和保那万特地区(PLACEBONAVENTURE)为地下城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提到地下城,就不能不提到蒙特利尔的地铁和它独一无二的特点。首先,地下铁路系统普遍位于地下10到15英尺,周围布满岩石。这是一个把车站连接在底层地铁月台上面广阔的中层空间中的理想位置。那些位于周边建筑物地下一、二层的中层空间用来作为过道或者行人自由活动区域,它在地铁旋转门管理的范围之外。穿越邻近建筑物的地下层到达大厅,然后就可以进入车站。
1964年,建造车站的计划全部完成。作为处于提议中的地铁的管理者和由此目的所需土地的拥有者的城市开始以长期租约的形式出售多余的土地。这些无实体权利的保障在遵循公众投标提呈的前提下,允许在地铁之上建造其他建筑。1966年,地铁站主体迎接了第一批乘客。67年世界博览会之前,10座建筑已和商业区车站直接相连。 67年世界博览会之后的几年对商业区的商业地产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几年,因此,对于地下城的扩张来说也是困难的。蒙特利尔赢得举办闻名世界的国际盛事-1976年夏季奥运会这一事件才使投资者的信心重新恢复。公众的介入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拥有德斯艺术区(PLACE DES ARTS)和阿米斯区(PLACED’ARMES)地铁站的计划中,德斯亚丁斯综合大楼(COMPLEXEDESJARDINS)的建造取得了主要的成功,它是通过一个连续的室内行人通道来实现的。有着宽敞的被自然光照射的门廊的德斯亚丁斯综合大楼(COMPLEXEDESJARDINS)成为了商业区一个真正的商业十字路口。
20个在此期间正在动工的新项目中间,有7个项目经过城市授权可以盖在地铁之上。同时,由于地产发展商想要把新建筑物与已经或者即将和地铁相连的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一个新的趋势也出现了。经历了1984年的减速发展,商业区的建造直到1992-93年的经济萧条才真正停止。尽管如此,对于很久以来一直想要追上不断增长的原动力发展的商业区的商业地产工业而言,这段日子正好是它向郊区发展的时期,它也从这种发展中获取了利益。
三个主要的多功能的项目几乎同步地在市中心进行。那就是COURW MONT-ROYA, PALCE MONTREAL-TRUST和PROMENADES-DE-LA.C.T.EDRALE.这些项目的实现要归功于发展商们一直以来与郊区商业中心的联系,但现在他们想要把活动变得多样化。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庞大的多功能综合建筑来看,它们的商业区与办公区的比率是20:80;而这些新项目的相应比率是40:60。新项目战略上的定位是在购物中心附近,以其作为靠山,这所依照的就是郊区商业中心的结构模式。
通过各种可能的交通方式到达作为大都市最大购物中心的地下城已经成为现实。地下城已经由1984年12千米长的室内行人通道增加到了1989年的22千米。伴随着健康发展的城市经济,以及要构筑蒙特利尔最具声望的最高建筑物的步伐的迈进,过去十年的开始实际上和大型项目的兴建是同义的。更进一步来说,这些10万平方米办公建坪的综合体和次要的商业成分都要与地下相连接,并将有利位置用于出租。
说在世界贸易中心,1250REN E L E VESQUE,和1000DELA GAUCHET I E RE,地下通道连接着东区中心(EATONCENTRE)和威力玛瑞地区(PLACE VILLE-MARIE),贸森(MOLSON)曲棍球场,以及新ICAO主区等等。地下城如今包含着30千米的室内行人通道,它也是世界上同类通道中最长的。
由于其它很多位于国际区的地产项目将要在2002年底以前将长度延长至32千米或者更多,这次的扩张还没有结束。
二、蒙特利尔地下城的概述
蒙特利尔地下城(Montreal' Underground City)位于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威尔玛丽区地下,长达17千米,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步行街全长30千米,连接着10个地铁车站、2000个商店、200家饭店、40家银行、34家电影院、2所大学、2个火车站和一个长途车站。
蒙特利尔能被评为当今世界上三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就归功于它有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城。提到地下城,就不能不提到蒙特利尔的地铁和它独一无二的特点。首先,地下铁路系统普遍位于地下10到15英尺,周围布满岩石。那些位于周边建筑物地下一、二层的中层空间用来作为过道或者行人自由活动区域,穿越邻近建筑物的地下层就可以进入车站。设有七个地铁站,两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终点站和一个贝尔中心。地下城有120多个出口,迎送50多万进出人流,是躲避严峻的寒冬和繁忙的交通的理想去处。由于地下城的原因,蒙特利尔常被称为“二城和一”。
三、蒙特利尔历史
1.蒙特利尔历史
1760年英法战争后,蒙特利尔落入英国人手中,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有六万多居民的新法兰西正式归属大英帝国1535年,雅克·卡迪尔发现加拿大后沿着圣劳伦斯河而上来到了这里,并把这里的一座美丽的小山起名为皇家山(Mount Royal)。 1760年英法战争后,蒙特利尔落入英国人手中,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有六万多居民的新法兰西正式归属大英帝国。
1850年起,蒙特利尔的法语和英语居民共同生活和平相处。1945年,蒙特利尔的法语居民发动了显示他们在艺术、科学和商业上卓越才华的运动,这个运动在1960年达到顶峰时被称为静静的革命(the Quiet Revolution)。
2.蒙特利尔的历史沿革蒙特利尔的过去是加拿大历史上极其光彩的一段,也解释了今日加拿大的许多政策。
即使在法国来到魁北克省,梦想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前,共同生活在这里阿尔冈昆族(Algonkian)、休伦族(Huron)和易洛魁族(Iroquois)都常有冲突。雅克·卡蒂亚(Jacques Cartier)是首个到达蒙特利尔岛的欧洲人,但欧洲移民在岛上的首个永久定居地直到1642年才建立起来,后来人们将Mount Royal命名这个地方,城市名字也大有可能起源于此。
蒙特利尔迅速成为与易洛魁人进行毛皮交易的主要市场。1701年和平条约签订以前,殖民地常常遭受袭击。
随着毛皮贸易的迅速发展,蒙特利尔逐渐成新法兰西帝国的殖民基地和商业中心。昔日的房屋,人们至今还能蒙特利尔老城区见到。
不过,这里的麻烦从没间断,首先是旷日持久的法国印第安战争(1757-1763年)。这场战争成法国在北美势力范围的转折点,英国人在1759年攻下魁北克城,这也为最终占领蒙特利尔埋下了伏笔。
而蒙特利尔短暂成为新法兰西(New France)的首都,直至玛奇德写利(Marquis De Vaudreuil)抗英力量向阿默斯特(Amherst)将军投降才回复原来的城镇身份。英军占领期在1775年曾经中断七个月,因为美军攻下了蒙特利尔市。
在这些事故之后,大量的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涌来,使到满市摇身变为北美第二大城。但这种发展趋势并非平稳进行。
1837年,法裔起义反抗英国统治失败,继之是连串的放逐及处决惩罚。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地面世,蒙特利尔成为这新国家的主要海港、铁路中枢、银行中心和工业生产重镇。
虽然蒙特利尔的毛皮贸易已日渐衰败,但到了1900年,不断扩展的航运业和铁路却使蒙特利尔成了加拿大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来此寻找工作的中欧和东欧移民造就了蒙特利尔的多元化特色。
随着20世纪欧洲犹太人大批流入,蒙特利尔的各民族聚居区也不断扩大。两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趋势持续,移民不断涌入,城市急剧膨胀,甚至让蒙特利尔一度成了“罪恶之城”,当然部分的原因要归咎于美国的禁酒令。
美国禁酒年代,魁北克省成为整块大陆的供酒地,莫逊家族(Molson)因此致富。与此同时,嫖娼和赌博业得到当局保护。
伴随着蒙特利尔向制造业中心的过渡,城市中产阶级也渐渐冒出头来。1911年,满市人口达到50万人,并在接下来二十年的欧洲移民潮中增加一倍。
20世纪50年代初,蒙特利尔人口过百万,市长Jean Drapeau也开始对蒙特利尔的未来建设进行计划。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蒙特利尔人口已经超过百万,蒙特利尔新任市长吉恩·德拉波(Jean Drapeau)为改变城市的旧貌而制定出了一系列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地铁系统和地下城,蒙特利尔港口的扩张,与圣劳伦斯河的海路的加宽。
这段时期高楼竞相矗立城市之上:43层的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Marie)和47层的Tour de la Bourse。另外新建了两个博物馆,并于1966年开通了地铁和多条高速公路。
遭评论家冠以狂徒之称的德拉波,在城市清洁、鼓励城市重新发展上取得成绩,并成功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吸引了超过5000万的游客,这也大大提升了蒙特利尔的国际知名度。除了1960年代初的那5年外,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拉波都是倍受市民爱戴的蒙特利尔市长。
尽管如此,多伦多还是赶超了蒙特利尔,成为了加拿大的经济中心,这主要是是由于魁北克分离主义活动主导了20世纪60年代蒙特利尔的政坛。由此引发的“静默革命”最终在工业和政治上法裔魁北克人争取到了更大的发言权,并确立了法语在魁北克省的主导地位。
这次运动的负面影响,就是使外国投资者转向了更稳定的地区发展,这无疑给蒙特利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还加剧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贫困在这期间成了蒙特利尔面临的最大问题。然而,分离主义的问题不仅没有随着全民公决的结束而消失,分裂主义者领导的魁北克人民党(Parti Qubecois)甚而还走上了政治舞台。
尽管问题依然严峻和复杂,蒙特利尔居民的投票结果却显示,居民坚决支持加拿大的统一。继高科技工业崛起以后,蒙特利尔又成功的渡过了经济难关。
20世纪90年代,蒙特利尔重新发展海滨和老港口地区,城市现代化进程再次开始。同样,商业区也在未来现代化和保护计划中进行了改建,发展了兼具欧洲和北美风格的诱人外表。
不管外界如何猜测,今天的蒙特利尔的确比以往更具活力,也更加繁荣。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给这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带来了新生。
2006年5月12日,蒙特利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设计之城”。
3.蒙特利尔市是哪个国家的城市蒙特利尔(Montreal)坐落于加拿大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法国于1642年建立的殖民地,是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前的最大城市,现在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最初被称为“玛利亚城”(Ville-Marie),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特利尔现在的市名来自Mount Royal(皇家山).该市是典型的英法双语城市.因为全市的哥特式教堂语居民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蒙特利尔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拉丁气息.。
4.蒙特利尔历史1760年英法战争后,蒙特利尔落入英国人手中,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有六万多居民的新法兰西正式归属大英帝国1535年,雅克·卡迪尔发现加拿大后沿着圣劳伦斯河而上来到了这里,并把这里的一座美丽的小山起名为皇家山(Mount Royal)。
1760年英法战争后,蒙特利尔落入英国人手中,包括蒙特利尔在内的有六万多居民的新法兰西正式归属大英帝国。 1850年起,蒙特利尔的法语和英语居民共同生活和平相处。
1945年,蒙特利尔的法语居民发动了显示他们在艺术、科学和商业上卓越才华的运动,这个运动在1960年达到顶峰时被称为静静的革命(the Quiet Revolution)。
5.蒙特利尔概况一,蒙特利尔蒙特利尔(Montreal),座落于渥太华河和圣劳伦斯河交汇处,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43万。
过去曾在很长时期内为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1967年举办过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还承办过197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的法语居民占多数,体现出独特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
她也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约在350年前由法兰西共和国人建立,尔后欧洲其他各国移民纷纷涌入。因此,在所有的北美大城市中,当属蒙特利尔的欧洲风情最浓郁。
蒙特利尔的市旗图案是由四朵小花组成的,分别代表最早建设蒙市的英格兰,法兰西,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纵览蒙市全景,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的教堂构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奇观,其数量之多(约450座),甚至超过了古城罗马。
在蒙特利尔,每跨一两个街区便可看到一个教堂。到蒙特利尔观光而不去参观那些著名的大教堂将是非常遗憾的,因为当置身于这些教堂内外时,你可集欣赏建筑、文化艺术、历史及宗教于一刻。
傍山而立的圣约瑟夫大教堂气势磅礴,使人联想到南京的中山陵。而位于蒙特利尔老城的圣母大教堂则以金碧辉煌而闻名,她美丽而凝重的装饰及壁画具有震荡肺腑、融化灵魂的气势与力量。
蒙特利尔市在90年代初与上海市结成姐妹城,其植物园中独具苏杭园林景色的中国园,就是上海市帮助建造的。蒙特利尔并不因古老而缺乏现代化色彩,由于多年以来打下的基础,其工业产值现仍居全国第二位,工业地位不容忽视。
金融以及工商业也很发达。购物也是参观蒙特利尔时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圣凯瑟琳街、圣劳伦斯街、圣丹尼街等都是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商业区。要想体会蒙特利尔的现代风格,可以搭乘地铁,许多主要地铁站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装饰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此外,可游览奥林匹克城、万国博览会旧址、蒙特利尔旧城、圣母院教堂,还可到蒙特利尔大赌场一睹为快。二,蒙特利尔的四所大学蒙特利尔是世界第二大的法语城顺芠rl][黎,是一个很适合学习的地方。
这里有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英语大学,世界第二大的法语大学,是北美大学生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蒙特利尔共有四所大学。
位于皇家山北侧的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是加拿大最出色的法语大学。它所在的COTE-DES-NEIGES地区也是蒙特利尔一个比较好的住宅区。
它曾经作为UNIV DE LAVAL在蒙特利尔的分校,后独立成为一所大学。蒙大校园依山而建,校园中有两个蓝线地铁站,交通方便。
学校的主楼建于20世纪20-30年代,是ARTDECO建筑的代表作,也是蒙特利尔皇家山北侧的最高建筑。蒙大的入学要求比较严格,对于语言更是如此。
虽然也有少数英语课程,但是大部分时间,授课语言都是法语。所以中国学生比较少。
蒙大的学生组合基本上是1+2的形式,有30%左右的学生来自法兰西共和国及其属地,另外60%多是魁省本地学生。蒙大的国际学术交流很多,和世界其他著名法语大学都有校际联系,是一所学风严谨的学校。
皇家山的南岸是加拿大最古老的英语大学---麦吉尔大学(其实是麦吉尔大学的主校区,还有个更大的校园在西岛,主要是农学院)。这所大学在蒙特利尔占据了市中心最为昂贵的一块土地。
它的正门对着蒙特利尔的中央大街---麦吉尔大道,对面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PLACE VILLE MARIE和女皇酒店。同蒙特利尔大学一样,麦吉尔大学也是依皇家山的地形修建。
但是最重要的一批建筑都在山脚下,包括1848年建成的人文艺术大楼和当年卢瑟福发现原子的核结构模型的麦当劳大楼(MACDONALD BUILDING)。麦吉尔大学正门内的一部分校园很漂亮,也是来蒙特利尔的游客必访问的一个景点。
学校的Redpath Museum是北美最早的专业博物馆,大学所属的皇家维多利亚医院是加拿大最大的综合医院之一,是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白求恩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可惜我周围的加拿大同学没一个人知道他是谁)。在50年代,麦吉尔大学的学术声誉可以同哈佛相比,至今很多资料依然称这里是“北方哈佛”。
可惜由于60年代开始的魁独运动,蒙特利尔逐渐失去了加拿大第一大城的光彩,麦吉尔大学也由于资金短缺,排名连年下降。终于在1995年(好象是这一年吧),将加拿大第一的称号送给了多伦多大学(至今这两所学校的关系依然很不好)。
从此以后麦大的排名一路下滑,在97年的时候滑到了一个令麦吉尔人恐惧的名次----加拿大医科博士类的第6名。从那开始,由于某种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是魁省***和联邦***增加了拨款吧),麦吉尔大学的排名又开始逐渐回升。
终于在去年的排名中名列该类的第二名。我忠心希望它能回到第一(我的学校嘛,自己能不喜欢吗)。
而且麦吉尔大学的排名是有一定地域色彩的,很多人说如果它不是在魁省的话,排名还会上升。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事件发生在1998年,英国的The Sunday Times在评选世界十大杰出学术中心的时候,麦吉尔大学名列第十位,是加拿大唯一入选的大学。
麦吉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也是加拿大仅有的美国大学联盟的成员。另外,UBC,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