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的之是什么意思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中“止”作动词,意为“停息;居住”;“而”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之”做代词,代指鸡肉;“见”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让)……拜见”;“焉”为指示代词,相当于“之”、“此”,这里指子路。“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的意思是“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让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来见子路”。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把拐杖插在一边去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让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来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把遇到老人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已经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使自身不受玷污,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职责,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二、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翻译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的意思是:荷蓧丈人一边杀鸡做饭给子路吃,一边喊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相见。“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出自《论语》中的《荷蓧丈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某次孔子弟子子路在寻找孔子时遇到一位隐士的故事。文章最后子路严厉批评了以荷蓧丈人为代表的道家一派隐士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子路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
《荷蓧丈人》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遇到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转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
三、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出处:《荷蓧丈人》选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白话释义: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文章简介:
《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论语》共20篇,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理论、论语观念、品德修养等,是有关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文字简练质朴,含义很深,也有描写比较生动具有文学价值的片断。
解读:
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表达了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思想矛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