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恭亲王奕忻一一有帝王之才,无帝王之命
恭亲王奕忻:才情横溢,命运多舛的历史身影
爱新觉罗·奕忻,道光帝的第六子,一颗璀璨的帝王之星却未能登上权力巅峰,其生涯充满了遗憾与抱负。奕忻与体弱多病的四哥奕詝同父异母,奕詝的早年病弱让奕忻的聪明才智得以更早地展现。在严格的宫廷教育下,奕忻精通满、蒙、汉三语,深受道光帝的宠爱。然而,历史的风向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转向,中国败于列强之手,道光帝选择了保守的奕詝为继承人,即咸丰帝,奕詝封奕忻为恭亲王,却非实质上的储君。
咸丰帝出逃热河,局势动荡,奕忻被迫卷入洋务运动,与洋人打交道,他的政治抱负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才情出众,奕忻并未得到咸丰帝的充分信任,反而在国家危难之际被闲置一旁。圆明园的毁灭,咸丰帝的无能,映射出奕忻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当咸丰帝驾崩,载淳继位,政局风云变幻。奕忻作为关键人物,卷入了两宫太后——慈禧与肃顺的权力较量。不满肃顺专权,奕忻与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虽被尊为“议政王”,但权力的实质却并非他所想。
在奕忻掌权期间,他全力支持洋务运动,启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被誉为“贤王”。然而,慈禧的权力阴影日益浓厚,奕忻的政绩逐渐被削弱。1865年,奕忻遭到弹劾,职务被罢免,1884年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曾经的雄心壮志化为乌有。
晚年的奕忻回归总理衙门,但已无当年的锐气。1898年,这位曾经的帝王才子在历史的长河中黯然离世,光绪帝以厚葬表达了对他的一丝敬意。奕忻的一生,被“恭”字束缚,尽管才华横溢,却未能真正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留下了一段沉痛的帝王遗憾。
历史的尘埃中,奕忻的故事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权力的抉择,他的才智与悲剧,成为了后人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解读。
二、如果奕_当了帝王,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奕当了帝王必然会改变历史,但那也是假设,而且清朝的闭关锁国,割地赔款政策必然会导致清王朝的灭亡,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就好比历代不符合国情导致改朝换代一样的道理,只有适合国情,才可以长久(这是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三、差点就当上帝王的奕欣,晚年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差点就当上帝王的奕欣,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消极,也没有什么建树。因为那个时候,慈禧太后要收回权力,所以总是打压奕欣。后来是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病死的。
说起恭亲王奕欣来,比较熟悉清朝历史的都对他有所了解,他长的很好,而且也有能力,道光君王在世的时候,就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差点就成为了皇上,那么他后来的结局怎么样,晚年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奕欣差点成为皇上。
奕欣才华过人,道光君王当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是在奕欣和咸丰之间犹豫不决的,但是后来考虑到他们两个人母族的势力,还有古代立嫡立长的传统,最终道光君王还是选择了咸丰继承皇位,而奕欣就只是成为了王爷,后人们都称他为恭亲王,咸丰则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君王。
第二,奕欣手握大权。
奕欣虽然没有成为皇上,但是他成为了军机大臣,权力也很大,后来又为大清朝立功无数,再加上咸丰去世的时候,同治继承了皇位,因为同治年龄小,而奕欣配合两宫太后政变了,所以后来政权都在恭亲王奕欣的手上,而他也成为了议政王。所以与咸丰比较起来,奕欣对大清朝的贡献更多一些,比如开展洋务运动,让清朝看清世界等。
第三,晚年的奕欣生活不如意。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在揽权的过程中,恭亲王奕欣就是最大的阻碍,慈禧太后想要集中全力,就极力的打压有能力的恭亲王,所以晚年时期的恭亲王奕欣没有了权力,也就没什么业绩了,生活也很消极,直到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