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日本联合舰队详细资料
火炮 320mm*1/120mm*12/6磅速射炮*16
装甲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舰史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原计划建造4艘,后改为3艘。该舰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甲午战争时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3弹,死35人伤7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5年参加了对马海战。战后“三景舰”被编为练习舰队运送海军学员进行远航训练。1908年4月30日在运送海军候补生远航归途中在澎湖列岛的马公岛停泊时弹药库突然爆炸沉没。1908年7月31日除籍。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装甲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舰史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1月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3人伤18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19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更名为严岛丸。1920年7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舰名改回严岛。1920年9月20日至1924年7月31日又作为潜艇学校的水上校舍。1925年报废。1926年3月12日在吴港解体,同年3月21日除籍
火炮 320mm*1/120mm*11/6磅速射炮*5/3磅速射炮*11/1磅速射炮*6
装甲甲板50mm/炮塔300mm/炮盾100mm/司令塔100mm
舰史为了对付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二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的“三景舰”之一。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11弹,死3人伤11人。黄海海战后曾代替松岛号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2年4月1日作为杂役船。1925年12月23日报废,次年5月1日抛售,1927年在横须贺解体。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8/47mm速射炮*22
装甲甲板115mm(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115mm
舰史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还有一艘同型舰为“高砂”。据说吉野舰原为中国订购,但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1892年2月开工建造,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1人伤11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巡弋渤海。1904年被编入第一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中攻打旅顺的战斗。1904年5月15日在浓雾中与装甲舰春日号相撞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装甲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舰史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1884年3月27日开工建造,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该级舰据说原来也是中国订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而由日本购去。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9弹,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2舰队第4战队。对马海战中受伤,后退出第一线。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得抚岛海面因事故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
火炮 260mm炮*2/150mm炮*6/6磅炮*2/四联装炮*10/机关炮*4
装甲甲板50-75mm/防盾37mm/舰桥37mm
舰史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是浪速号的同级舰。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5弹,死1人伤2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编入第二舰队参战。1914年10月17日在攻打我国青岛时被德国S90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264人战死。1914年10月29日除籍。
火炮 152mm速射炮*4/120mm速射炮*6/47mm速射炮*8
舰史日本在横须贺船厂建造的巡洋舰原来作为“松岛”级的4号舰建造,后改为单独设计建造一型巡洋舰。该舰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钢制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4弹,死5人伤10人。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巡洋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六战队担任日本沿海的警戒舰。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21年4月30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7年1月10日除籍,7月29日在横须贺解体
火炮 240mm炮*4/170mm炮*2/80mm炮*6/机关铳*1
舰史日本向英国Samuda Bros公司订造的巡洋舰。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被松岛舰舰首冲角撞击后又与严岛舰右舷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后送入吴海军工厂修理。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4月1日除籍后作为杂役船,1909年2月15日退役。1910年在横滨解体。
火炮 120mm速射炮*10/47mm速射炮*14/机关炮*8
舰史由于日本向法国Forges公司订购的亩傍号(Unebi)巡洋舰1886年10月19日竣工驶往日本途中于12月3日突然失踪,日本海军获赔124万5千3百円。日本用这笔资金向英国Brown公司订造千代田号巡洋舰。1888年11月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1年1月1日建成。该舰是除扶桑、比睿两艘老舰外唯一在中央设置防御装甲带的军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3弹。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巡洋舰。日俄战争中配属第三舰队第六战队,在朝鲜海峡护送运输船队。1904年7月26日在炮击旅顺时触雷后赴横须贺修理,而后参加对马海战。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一战中参加进攻中国青岛的作战。1921年4月30日成为水雷母舰。1922年4月1日成为潜水艇母舰。1924年4月1日成为杂役船。1927年8月5日在实弹射击训练中作为靶舰被击沉。后来该舰舰桥被拆除,移往江田岛海军学校作为号令台
舰史日本小野浜造船所神户工厂建造的摩耶级炮舰之一。1886年7月20日开工建造,1888年8月7日下水,1890年8月20日建成,编入吴镇守府,舰长瓜生外吉中佐。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30弹,死11人伤17人。舰长坂元八郎太被击毙。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二等炮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一舰队第七战队,1904年5月18日在旅顺外海浓雾中与大岛舰相撞,大岛舰被撞沉。1905年1月12日被编入第三舰队。1911年4月1日除籍。1911年12月21日退役。1912年3月22日成为川崎汽船公司的商船,改名为“赤城丸”。1921年被尼崎汽船公司购入,航行于濑户内海。1945年9月17日在佐柳岛遇台风沉没。1946年初被打捞起来,1月又在濑户内海触雷沉没,于1951年再次打捞起来。该舰最后于1953年在大阪解体。
火炮 170mm炮*3/150mm炮*6/1磅炮*4
舰史日本向英国Milford Haven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之一。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2月25日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23弹,死19人伤37人。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5日退役。
日本建造的商船,1889年下水,甲午战争前改装成代用巡洋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被击中12弹,伤11人
火炮 170mm*3/150mm*6/1磅炮*4
舰史日本向英国Earles公司订造的金刚级巡洋舰的首舰。1875年9月开工建造,1877年4月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0年曾远航欧洲。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甲午战后撤去帆索装置加以改装,担任舞鹤地区的守备。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作为旅顺港的警备舰使用。日俄战争后成为测量船。1909年7月21日除籍。
火炮 150mm*4/120mm*1/57mm炮*1/四联装机关炮*2
舰史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1886年10月30日开工建造,1888年10月15日本下水,1889年11月16日建成。建造时采用钢骨铁皮结构,双重钢底,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该舰也成为当时日本最高造船水平的体现。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担任津轻海峡的警备舰。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火炮 250mm*2/120mm*4/9磅炮*2/1磅炮*4
舰史原智利海军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造的Artur Pratt号巡洋舰,1879年10月2日开工建造,1880年8月11日下水。日本海军于1883年6月18日购入。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1910年解体。
舰史日本横须贺造船厂建造的巡洋舰,由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1887年6月开工建造,1889年3月下水。1890年3月15日建成。该舰由于马力大航速高,所以多被用作侦察舰和通报舰,并兼作鱼雷艇母舰,舰上可装载5艘鱼雷艇的补给品。甲午战争中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通报舰。1902年在根室附近搁浅沉没,打捞修理后重新服役。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作为无线电收发舰,收效甚微。1911年4月1日除籍。
二、二战时期的中国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各种舰艇在吨位、性能、火力上远不如死敌日本帝国海军。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海军军人却无愧于中国海军的军魂,勇敢顽强的迎战扶桑强敌,可以说战至只剩下最后的一舰一艇,有些舰艇战沉后,还是将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捞上来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据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2年的统计,自1939年后中国海军中央舰队只有17艘炮舰、炮艇、鱼雷艇、兵轮、物资轮上驶长江上游,还有海军电雷学校两艘德制鱼雷快艇和部分差艇在长江中游以及所属的10艘英制鱼雷快艇南下广西西江和广东舰队剩下的炮艇会合外,其他的所有的大中型海军舰艇全部战沉殆尽。传上这组有关二战期间中国海军的主要舰艇历史照片,让后人怀念那些在民族存亡的时刻浴血碧海江河的海军英烈,也使大家重视中国的海军和海权建设。请大家记住,没有海权的国家必然落后于他国,落后就必遭凌辱,侵略者来了必会屠杀我民族众生。“宁海”号巡洋舰
1934年拍摄的“宁海”号巡洋舰的历史照片,照片右下角有拍摄年代,估计为当时中国海军内部自行拍摄。
1934年参加日本帝国海军元老东乡平八郎大将葬礼的‘宁海’号驶入日本横滨港口。与早年访日的清末中国海军的“定远”号战列舰一样,因两舷晒满被单衣物而被日本媒体大肆嘲讽。”(清末中国海军战列舰“定远”号访问日本长崎时在舰上晾衣物的军容不整,起源于原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的一段错误记载,现已被证明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谣传。)事实上,这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已,因为当时军舰没有烘干机,远航在舰上晾晒衣被符合条例,日本海军也是这样做的。但中国当时国力衰弱,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任其嘲弄。
据说是1936年的一张“宁海”号巡洋舰照片,效果很模糊,估计照相装备所限。
1937年9月23日,江阴战役爆发后的“宁海”号被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起飞的攻击机群炸伤坐滩搁浅在长江江阴段。很多中国海军资料上说被日军击沉,显然是不正确的,“宁海”号巡洋舰的结局是被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空袭炸伤,后搁浅被俘获后编入了日本海军运输舰队序列。 1930年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国海军向日本兵库县播磨造船所订造一艘轻巡洋舰“宁海”号。造舰费用为法币432万元,以中国东北大豆折价分期支付。“宁海”号是民国纪元以来外购的最大型军舰,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装甲。动力部分为四部油炭混烧式锅炉,三部往复式主机三轴推进,10,579匹马力,最高航速23.2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配备140毫米(5.5英寸)双联装炮3座6门,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门,机关炮10门;535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设深水炸丵弹投放装置,配深水炸丵弹9枚;可载水上侦察机2架,无弹丵射器,使用时由吊车吊至水面从水上起飞,系由日本时计社研制,爱知厂建造,代号为“爱知AB-3”(即“宁海-1号”,巡航时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1937年驻扎江阴,自9月22日起,日军连续轰炸,最终于9月23号被日机数枚炸丵弹命中,遭到重创,在长江岸边搁浅坐沉。日本海军在战役结束后的1938年即将此舰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1938年初改装为海防舰兼海兵学校练习舰,并将“宁海”改名“御藏”,1944年6月,由于日军一线舰艇损失严重,被重新改回舰籍,为对空护卫舰兼航空基地移动设营舰,“宁海”号更名为“五百岛”号,武备改为2门127毫米高炮和15门25毫米机关炮,并安装了22号雷达。“宁海”号1944年9月19日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国潜艇“鲋鱼”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