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巴西帝国的历史
1、19世纪初,整个欧洲经历了拿破仑战争。葡萄牙更在1808年被法国所占领。因此,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朝(Dinastia de Bragança)逃亡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更迁都里约热内卢。1815年,巴西得以成为王国,国家改称“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e Algarves)。不久后,拿破仑战争结束,葡萄牙王室返回里斯本,并派摄政王佩德罗王子继续管治巴西。佩德罗于是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废除王室颁布的盐税,又重整政府机关,更放宽人民的自由。此外,他更派出代表到葡萄牙议会参与政事,这使巴西的经济及文化都有很大的改善。可是,奴隶买卖仍然存在。
2、1821年9月,葡萄牙议会表决,废除巴西王国的名衔,所有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王室机关将被废除,并宣告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辖。因此,葡萄牙政府派遣军队到巴西驻兵,并把巴西的武装力量置于葡军的控制下,以加强对巴西的控制。后来在伯南布哥、巴伊亚等地,葡军和当地的武装分子发生武装冲突。1822年1月,议会要求佩德罗立刻返回里斯本,佩德罗拒绝,并宣告将留在巴西,不久后建立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席尔瓦(José Bonifacio de Andrada e Silva)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驻军撤出巴西。
3、同年2月,葡萄牙驻巴西的军队开始打击巴西境内的分离活动。佩德罗于是撤销葡军指挥官的职务,并向葡军下达后退的指令。一个月后,葡萄牙增援部队到达里约热内卢外海,但被佩德罗拒绝入港,到达里约热内卢增援的葡军及驻巴西葡军在补给后返回葡萄牙。然而,在伯南布哥省、巴伊亚省却开始出现了流血事件,当地武装分子向驻军发动攻击,双方出现流血冲突。5月,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的保护者”。
4、8月,葡萄牙议会决议,废除佩德罗的摄政王职务,并组织讨伐军讨伐巴西。1822年9月,到达圣保罗市的佩德罗,得悉本国将要派出讨伐军后,便到附近的伊皮兰加河(Rio Ipiranga)脱下军服上的葡萄牙徽章,拔剑宣誓“不独立,毋宁死!”(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告巴西独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并在12月1日加冕,建立巴西帝国,由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出任帝国的首相。
5、佩德罗一世统治时期(1822-1831)
6、自佩德罗成为巴西皇帝后,便继续驱逐葡萄牙殖民者。他向英国聘请海军军官汤马士·科克伦将军(Admiral ThomasCochrane)及法国的皮埃尔·拉巴杜(Pierre Labatut)助战。他们率领巴西军在巴伊亚、马腊尼昂、帕拉等地击退葡萄牙殖民军,并重新控制这些地区。翌年,驱逐所有葡萄牙军,巴西帝国成功解除了葡萄牙的威胁。1824年,英国调停葡萄牙及巴西的纷争,1825年,双方达成协议,英葡承认巴西独立。
7、1823年,巴西帝国议会起草宪法,由三权分立作为基础的宪法主张剥夺葡萄牙人的被选举权,并限制皇帝的权利。佩德罗一世不满这部宪法,于是派军队到场解散议会,并把首相席尔瓦流放。同年6月,佩德罗打算改写宪法,以维护葡萄牙贵族及自身皇权作为方针。1824年,宪法出台,此部经修改的宪法比本来议会制定的宪法较能集中皇帝的权力。
8、在1824年中期,东北六省的共和派不满专制的统治,因此发起了叛乱,宣布各省脱离巴西独立。以伯南布哥省为中心的叛乱者组成了“赤道邦联”(Confederação do Equador),并在伯南布哥首府累西腓组织临时政府,欲脱离巴西帝国独立。佩德罗于是派兵镇压叛乱,翌年3月处死叛乱的策动者。
9、然而,葡萄牙殖民者离开以后,巴西却要面对邻国阿根廷的影响。1825年10月,巴西南部的西斯普拉丁省(Provincia Cisplatina)宣布脱离巴西并并入阿根廷,改称乌拉圭,巴西只得向阿根廷宣战。可是巴西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而阿根廷国内出现分离主义者的运动,双方只好在1827年中期签署草约,宣布乌拉圭仍为巴西领土。不久后,阿根廷再次对巴西用兵,翌年,巴西军被驱逐,双方于是签署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
10、在面对阿根廷的战争期间,葡萄牙的若昂六世驾崩。作为长子的佩德罗一世便继承其王位。可是,国内的人都不认同他两国君主之身份,他只好把葡萄牙王位让给自己的长女玛丽亚,由弟弟米格尔摄政。1828年,米格尔篡位成为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一世继续管治巴西。同年,乌拉圭得以独立,而战争亦使得国内的经济开始下滑,人民对佩德罗抱有怨言,巴西黑人亦开始爆发不同的起义。1831年,人们在首都里约热内卢爆发示威,紧接各地也出现不同的暴动。不久后,佩德罗一世被逼让位于儿子佩德罗二世,返回葡萄牙。
11、1831年至1840年间,巴西帝国由三人摄政委员会理政,包括已回国的若泽·博尼法西奥·德·安德拉达。以辅佐年幼的佩德罗二世。在这几年间,巴西境内开始出现不同的骚动及暴乱,如1832年在东北部的帕拉伊巴省及伯南布哥省就出现了示威的浪潮。其后数年,国内的形势更加纷乱。1834年,安德拉达独自摄政,但无法控制各省的混乱事件,因此,国家放宽各省自治权,令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幅削减。
12、破衫汉战争在摄政委员会执政的年代,国内出现骚乱根本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当中比较著名的有1835年1月,帕拉首府贝伦(Belém)出现大规模暴动,政府军派出军舰镇压。九个月后,在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首府阿雷格里港中爆发叛乱,领导者成功取得城市的控制权,反对帝制统治,打算建立一个行联邦制的共和政体。政府军只好再派军队到当地扫荡,展开为期十年的“破衫汉战争”(Guerra dos Farrapos)。翌年,南里奥格兰德脱离巴西独立,建立共和国。另外,在1837年,巴伊亚首府萨尔瓦多亦出现伊斯兰教黑人起义,欲建立一个巴伊亚人的独立国家。再加上1839年马腊尼昂的市民起义,都令政府军措手不及。然而,这些动荡不安显示出各省对祖国的不满及对立,这个现象更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
13、即使政府对各省的叛乱加以镇压,但政府却无力进一步加强对各省的控制。为了挽回局势,在1840年间,帝国议会漠视摄政委员会的休会法令,再次召开议会,并咨询小佩德罗登基的意愿。其后,小佩德罗同意登基,并于次年7月18日即位,恢复皇帝的统治,以回复国家的统一、和平及繁荣。
14、佩德罗二世统治时期(1840年-1889年)
15、佩德罗二世登基后,立刻废除联邦制度,再次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各省的控制。起初的几年间,共和主义者反对帝制,再次发起暴动,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不久后,佩德罗加速集权,他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散自由派占多数的下院,并重新甄选出保守派的议员,以压制自由派的势力。此外,他又赦免各省叛乱者的刑罚,但同时把他们驱逐出境,解决国内的反对声音。
16、1850年,巴西进行土地改革,推行新的土地法,取缔以往非法占据的土地,并制定土地买卖的限额。同年,佩德罗二世开始着手废除在在巴西几百年之久的奴隶制度。在英国及本土部分人士的施压下,巴西政府首先宣布非洲奴隶的买卖为非法行径。不久后,英国对这个借口感到厌烦,便宣布奴隶买卖的行径与海盗无异,并派战舰到巴西海岸袭击这些奴隶运输船。在英国的武力干预下,巴西政府只好驱逐当地的葡萄牙奴隶贩子,并要求各省长官加以取缔。其后,更禁止外国向巴西输入奴隶。最后一艘的奴隶走私船自1855年后到达巴西后,巴西的奴隶买卖完全中止。
17、其后,巴西开始加强本土咖啡产业的发展,并加速进行工业化。在1871年至1880年间,本土的咖啡出口占总出口量的六成,比以往三十年增加一成之多。此外,巴西的棉花、烟草、可可豆、橡胶及巴拉圭冬青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直至今天,巴西仍然是部分作物的主要出口国,也是奠基于此时的发展。随着巴西咖啡产业的急速增长,吸引了英国投资者的到来进行投资。在19世纪下半叶,巴西的铁道、航运及道路网开始加速发展,能够快捷方便的进出沿海及内陆,为巴西的运输网络带来正面影响。亦因如此,巴西的工业得以发展,加速巴西的工业化。
18、随着1864年爆发巴拉圭战争,巴西在战争中得以加速军需工业的发展。战争为巴西带来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亦令巴西军队得以进行现代化。不过,巴西在这场战争中亦付出很大的人命代价,换来的是巴拉圭的领土。此外,战争亦加强了道路网的建设及部分产业的发展,亦使得巴西开始走向现代化。当时欧洲的不稳局势为巴西带来欧洲的新移民,亦有助于巴西的发展。
19、1870年代以后,废奴主义的呼声愈来愈大。1879年,主张废奴的人士开展了废奴运动,各省议员随即开展了省议会,投票表决废奴运动。1883年,“废奴联盟”成立,废奴运动蔓延全国。次年,六十五岁以上的奴隶得到解放,各省纷纷宣告废除奴隶的宣言。1888年5月,身处欧洲的佩德罗二世支援女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废奴法令。5月13日,议会表决“黄金法”(LeiÁurea),宣告废除奴隶制度,而巴西奴隶制终于在此时走向灭亡。
20、但是,自废奴运动后,共和派人士也希望能够打倒帝政,实现共和,令共和主义的呼声高涨。1887年,军官德奥多罗·达·丰塞卡组织军事俱乐部,开始策划政变。1889年11月15日,德奥多罗·达·丰塞卡与另一位军官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联合共和派人士发动军事政变,成功包围内阁会议厅,抢夺政府控制权。丰塞卡宣告废除帝政,改行共和制,建立临时政府,而本来支持帝政的农场主及地主却因为佩德罗二世支持废奴制度而倒戈。两日后,佩德罗二世逃亡至法国,巴西帝国正式瓦解。
二、英国为什么没钱造军舰
说起来,英国有个大新闻,伊丽萨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正式服役,将取代“无敌”级航空母舰作为主力航空母舰。这对于英国海军自然是好消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总算有新航母耍了。
但是假如几百年前的英国海军前辈,甚至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海军看到这一刻,肯定会愤怒的说子孙不肖,把家产都败光了。
为啥呢,因为和当年英国海军的赫赫军威来说,现在的英国海军实在是太弱太弱了。英国海军更新换代后大概2艘航母,几十艘战舰,而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海军可是7艘航母,400艘战舰。更不用说在战胜西班牙和荷兰后,二战结束之前,英国海军一直是世界第一,在19世纪末更是号称战列舰(当时的主力舰)必须是之后海军国家两强的总结。(这话其实美军也提出过,说要同时打两场半战争。)
当时的英国,战舰遍布全球,日不落帝国靠的就是战舰。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场景。)
那么为啥现在英国战舰不行了呢,要是英国保守党在这里,肯定说都是工党的错,问题你保守党上台也是不停的削减舰队啊。
那么是福利?确实英国人的福利比当年好多了,可是当年要不是搞了这些福利,英国水手都要起来造反了,而且其他发达国家的福利并不比英国少。
说到底就是没钱呗,姑且不管其他,就说为啥没钱了。
有钱没钱其实都是相对的,英国没钱也是和当年比,杂菜斋就拿当年的英国政府收入来比较一下现在的英国政府。
当年的英国政府号称日不落,大致拥有如下地盘: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埃及,博茨瓦纳,冈比亚,加纳,塞拉利昂,尼日利亚,肯尼亚,毛里求斯,赞比亚,苏丹,牙买加,洪都拉斯,文莱,缅甸,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也门,阿联酋,伊拉克,巴林。(写的有点累,中东那地方国家太多了,简单一点吧,中东那块基本上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包括伊朗土耳其其实也是英国影响下的半殖民地。)。
对了,欧洲还有塞浦路斯,马耳他。亚洲还有新加坡,中国香港。实际上还有大大小小一堆,还有一些小岛国,列出来实在太繁琐,而且有些地方又不是一直是英国殖民地,有些是德国殖民地被英国一战后接收,有些是独立较早的殖民地和英国关系不大,比如美国。杂菜斋这里又不是研究英国殖民地辉煌史,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有兴趣的直接去看英联邦,英联邦的成员国一般都是英国殖民地,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进入英联邦。
(当年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地图,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现在的领土第一大国是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和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更不用说很多国家本质上也是英国的经济殖民地,比如泰国,伊朗,都受到英国的经济影响,再比如中国,英国当时对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满清倒台,袁世凯上台,都要通过英国驻华公使的同意。
再比如荷兰西班牙这种欧洲小国,也是惟英国马首是瞻,其殖民地也对英国开放。
大英帝国占据了世界的大半,现在的美国号称世界警察,但是其势力和鼎盛的大英帝国还有些差距,经济殖民地或许相近,但是直接殖民地却无法相比。
殖民地是什么意思,千万别以为殖民地和国土一样,人民有国民待遇。没有,殖民地大都是被本土经济剥削的,经济上要优先甚至只允许购买英国产品,优先对英国提供原料人力,而殖民地人根本没啥人权,印度等殖民地为啥要独立?就是因为英国本土不把殖民地当人看。
美国作为英国殖民地为何独立,就是被逼的,北美殖民地是真正的英国移民建立的,为英国在北美的开拓也是说打生打死,和印第安人和法国人也都是豁出命了,可是英国政府对其发展产业也是各方面限制,税收也和本土完全不同,这才逼的美国人独立。实际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经济地位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这两地资源足够多,人足够少。
对于印度马来西亚这种不是移民为主体的殖民地更是以吸血为主要目的,
为何一战二战国际贸易没有自由化,因为诸强靠吸殖民地的血就够活了。
这些殖民地为英国经济输入了大量血液。其实还是用更显眼的数据来说明一下,独立后的英国主要殖民地的2016年GDP数据:
就这四个都已经是英国现在GDP2.6万亿的两倍了,(这是16年的数据,据说最近数据印度已经超过英国。)而英国在中东那些原殖民地产油大国的GDP,非洲,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懒得算了,粗略统计合起来大概仅次于美国。
要是这些国家都还是在大英帝国的范围内,一方面英国的GDP还会上涨,另外一方面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中国德国肯定要下降,毕竟殖民地是对其他国家有所封闭的。
假如大英帝国还是当年的情况,别说2艘航母了,12艘航母造起来都不会眨眼。也必须要,你看看美国为了全球警察的身份准备了多少武装,英国要是当年的帝国,自然也要全球布武啊。
但是二战之后,英国一步步被迫放弃了各大殖民地。
(紫石英舰,英国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度想干涉中国内政,结果其紫石英舰被炮击,英国舰队也陆续退出中国,此事也标志着英国从此再无力用武力干脆中国内政。)
在二战前,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成为自治领,虽依然尊奉英国国王为国家元首,但实际上已经独立。
现在英国除了几个小岛外,大致已经缩回了英伦三岛,对于当年大英帝国的荣光,也只有一直保留的各殖民地地图还能作为怀念吧。
三、为什么欧洲列强停止了殖民行为
1、为什么欧洲列强停止了殖民行为?是什么原因?欧洲列强停止殖民很大程度上和两次世界大战有关,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盟军为了抵抗希特勒的入侵,动员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多次做出尊重民族独立的号召和承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1940年英美在大西洋中的战舰上共同签署了《大西洋宪章》里面表示尊重各民族独立。而在太平洋战场,为了回击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英美等国也提出了各民族平等,且把几次战争中夺取的租借地归还给了中国。殖民行为停止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殖民地维持成本太高,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政治抗争,都让宗主国不堪重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经济史学者雅克马赛(Jacques Marseilles)的研究,他通过分析阿尔及利亚独立前十年的贸易和税收数字,证明维持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不但无利可图,反而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他甚至认为法国资本主义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都得益于甩掉帝国的负担,这是因为宗主国为了维护统治,在殖民地建立起高度依赖本土的附庸式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依赖于本土的补助,而且相对于投资本土工业技术更新,投资殖民地经济效率很低。所以20世纪的殖民地独立其实有助于宗主国甩掉经济负担。另外殖民地的政治反抗也是此起彼伏,越南、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等地的武装起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是宗主国最后放弃殖民地的重要原因。另外,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在二战中遭受沉重打击,势力衰退严重,无力维持战后殖民地也是重要原因。从殖民活动开始到最后殖民体系瓦解,主要殖民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当然欧洲其他小国家也有殖民地,例如比利时、丹麦,德国和意大利则是因为统一较晚,没有赶上殖民大潮,只能捡一点残羹剩饭,坚持到最后的也只有英国和法国两个大型殖民帝国。
2、但随着世界各地的民族觉醒运动,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殖民地统治成本则越来越高,例如英国为了征服南非殖民地的布尔人,目的是争夺金矿的控制权,在19世纪末发动的“英布战争”,作为世界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可是费死个洋劲才打赢这场战争,但代价是花了5亿英镑军费,数万英军为此丢了性命,严重透支了英国的国力。
3、要知道,布尔人在南非只是一个几十万人的民族,英国征服都这么费劲,多打几次这样战争,英国直接有可能从世界霸主的宝座上摔下来。所以说,殖民统治越到殖民时代后期,越不是一门划算的买卖,在殖民地获得的收益已经不能维持扩张成本了。最后的英国、法国都允许殖民地独立了,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无力维持其统治了。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看似英国、法国获得大战的胜利,而且获得不少德国的殖民地,但实际是英国和法国实力被严重消耗,在国际事物中不得不让渡权利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中,美国可是取得和英国同等海军地位。
5、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一早就被打了酱油投降纳粹德国,而英国最后则成了美国和苏联的跟屁虫,已经无力主导世界格局,更不要说还要维持自己庞大的殖民地了,到最后吃进去的殖民地大多数都要吐出来,让他们独立建国。英国、法国等曾经的殖民大国在殖民体系瓦解后开始向美国学习。这点美国做的很好,早在19世纪末就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目的就是让世界各国开放本国或者殖民地市场,但当时作为殖民地帝国的英国、法国肯定不会同意,自己的殖民地就是一个封闭垄断的市场,本国商品倾销地,怎么可能让美国分一杯羹。但后来,殖民体系瓦解了,美国一这招就非常奏效了。
6、核心方法:不需要直接统治,侵略扩张成本太高,还容易引起民族仇恨,我们做生意吧,你把市场最大限度开放给我,而我则是通过本身先进的工业垄断技术对这些落后地区进行工业剪刀差,大肆剪落后国家羊毛,获得高额利润。
7、英国、法国之后也学会这一招,对曾经殖民统治的地区也搞工业剪刀差,让曾经殖民地依然成为原料输出地和商品倾销地,和殖民地功能区别不大,但省下统治成本呢,当然美国此时已经学会更高级的玩法了。
8、但今天这一招已经被后进国家中国打破,中国被誉为发达国家的粉碎机,打破欧美的技术垄断,展开全面竞争,原来高额利润商品被中国庞大工业能力生产成了白菜价,靠着先发的技术优势的欧洲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欧洲好多国家经济不好,天天罢工,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剪不到羊毛了。
9、南非成立了非洲多国运动组织,开普敦成为了非洲的政治中心!非洲各国的英豪均在此共商大事。二战后的南非,已成为事实强国!
10、并且,因为南非的制衡能力空前的提高,带来的利益……从经济上看,比如戴森.比尔斯集团等,在钻石领域在二战后占据了全球六成的市场。并且南非的经济能力空前提高,带来的还有工业能力进一步强盛起来,南非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已经跟上了全球发达国家的脚步。
11、所以印度的独立离不开南非这根大英帝国的搅屎棍,离不开美苏背后的大国博弈。南非做了非洲的带头大哥,顺便把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搅得粉碎。此时的大英帝国心力憔悴,心有余而力不足,印度也乘机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