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怎么评价《星球大战》里面的科技
1、【转载自b站,忠诚的B1战斗机器人的专栏】
2、星球大战中的科技,相信大家在我以前的专栏中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
3、今天主要是科普一下星球大战中与当代流行科幻作品比如光环之类立下的思维定视相抵触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也是被误解最多的,它们并不符合当今的科幻作品风格,但是却自由高明之处。
4、还是旧正史,因为新正史原创设定实在太少
5、当代科幻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已经让很多人有了动力甲=外骨骼,高科技=厚重甲片的思维定视,星球大战中也有动力甲,但是和这种思维大相径庭。
6、星球大战中的动力甲,更快准确的是“动力衫”,它不需要外骨骼列阵的支撑,用能量纤维制造的动力衫涵盖多种功能并且可以为穿戴者提供动力,为贴身装备位于外层甲片之下。
7、注意甲片缝隙间露出的黑色紧身衣,它们才是动力来源
8、举例帝国冲锋队的动力衫,它们可以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节气压,温度,以及给士兵提供所需动力。
9、大部分科幻作品中的头盔目镜要么就是大玻璃屏幕,要么就是覆盖眼部周围的视觉接收器。思维定视:可视范围代表士兵视野星球大战中又是截然不同的,可以看到不论是帝国冲锋队的头盔目镜亦或者克隆人士兵的T型目镜,它们的内部乐视范围都很有局限性。
10、但是不要被外表误解,其实使用者的视野丝毫不输戴着VR眼睛的玩家,因为这种目镜的外部镜片不过是一层视觉接收器罢了,从各种角度接收图像并且在内部进一步转化为视野更大更加清晰的全息图像投射到士兵眼中,所以星战中的士兵也许比不戴头盔的你看到的东西更多。
11、很多人也许会吐槽星球大战中的战斗机,尤其是银河帝国的钛系列战斗机,驾驶仓对外视野太低,无法看到目标。
12、思维定视:驾驶仓对外视野=飞行员最终视野
13、星球大战中的战斗机,即使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简化的钛战机,内部也配备有数量众多的辅助传感器和全息图像帮助驾驶员了解战场的情况。
14、举个极端例子卢克年轻时驾驶的T-16跃空机,没有任何对外开放的驾驶仓视野,全部被防护板覆盖,但是卢克可以在乞丐谷熟练的驾驶它并射击旺普鼠。秘诀就在于其内部的辅助视觉传感器和可视驾驶辅助设施,让驾驶员不必透过窗口观察,在传感器和显示器上就可以看的比前者更清晰。
15、考虑星战世界观科技发展的独特性,所以不对比其他科幻作品
16、思维定视:未来太空战以导弹和制导武器为主直射武器不行
17、看过我前几期科普的都会清楚星球大战中对于制导武器的拦截技术有多先进,从震爆导弹到一秒数百次齐射的点防御武器,在到可以将目标牵制在原地的牵引光束和重力井,以及信息干扰手段。而且实弹武器需要经常补给而且因为星战中制导武器威力巨大消耗数量可观,
18、综上所述,星战中制造一艘以制导武器为主的战舰比如胜利级歼星舰,不但需要经常需要补给弹药而且在面对以能量武器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战舰时,发射的大量制导武器也许会在途中被拦截根本无法击中目标,从而失去自身优势。
19、恰恰相反,星战中的舰载能量武器,举例涡轮激光炮(其实是粒子武器)其发射的能量束可以达到光速,相比制导武器不但拥有在正常距离(星战中太空战正常距离是百公里至千公里)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射后即中的特点,而且只要战舰反应堆可以持续的维持自循环供能,能量武器就不用补给。所以星战中你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直射能量武器但是看到的制导武器则大部分针对破盾后战舰或战斗机等小型目标。
20、星战中的单兵技术我已经说过了,不想重复,但是这个思维定视是基本现代的主流审美以及科幻作品美工标准,星战和往常一样是逆其道而行的
21、思维定式:未来士兵将携带数量众多的武器
22、你也许经常可以在一些科幻作品里看到满身挂满枪械和武器的士兵,但是星战中比较常见的军队比如义军和帝国军都是手里武器外基本浑身溜光。
23、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归咎于星战中的武器极度小型化,轻量化而且多功能,专一功能也异常强大。
24、仔细看过我冲锋队专栏的人都会发现,冲锋队看似什么都不带但是能使用的系统比斯巴达还多,这里我分部位介绍。
25、帝国冲锋队一身装备的核心有三点,头盔,腰带,紧身衣
26、所以我们来直接对比当代士兵所需要的东西冲锋队员放在哪了,为什么不额外携带。
27、地图:冲锋队员头盔目镜上的地形扫描
28、可协助作战的搜索系统(简而言之小型电脑) :冲锋队员目镜上军事数据库连接
29、枪械机匣上的瞄具:冲锋队员目镜连接武器直接显示瞄准图像
30、夜视仪和护目镜以及多功能视觉装备:冲锋队员目镜全部包揽包括夜视,偏光保护,以及对视力不好的士兵的针对性弱视能力提升
31、大型远程通讯设施(类似电台和军用卫星电话):冲锋队员头盔的通讯系统,这套系统单独使用可以覆盖以士兵为原点百公里的范围,配合军事通讯网则可以和整个星球的帝国军通讯节点甚至轨道上的战舰却得直接联系
32、再来看主要外挂工具也就是冲锋队员的腰带
33、手榴弹:位于腰带后的特殊托架上安装着随时可取下的热能榴弹
34、食物:位于腰带后方手榴弹托架右侧的食品合成器
35、弹匣包:位于士兵腰部护板上内嵌式弹匣盒大小不大于手掌
36、越障装置(抓钩枪之类):冲锋队员腰带前段的小型抓钩枪
37、所以基本上大家已经了解了为什么星战中单兵装备的发展趋势不是越带越多而是越带越少了,因为各种装备都被小型化后安装进不起眼但是使用方便的地方。当然并不是每一只部队都是向共和国陆军克隆人士兵或者帝国陆军和冲锋队那样身着全覆盖或半覆盖多功能盔甲的,比如义军同盟的军队就配备各种背包来满足这些缺陷
38、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地面和太空武器必定会向大型化甚至巨型化发展,比如战锤,星战尤其是旧正史再次反了过来。
39、很多人也许都会震惊于塔金主义和遇战疯人的巨型战舰以及诸多奇观,但是我可以明确的说:在旧正史中是越发展小,越小越强大的趋势
40、举例佩雷恩级歼星舰,专横级歼星舰和执行者级无畏舰
41、前两者的长度均为1600米,而后者的长度达到19公里,但是专横级歼星舰可以毫不客气的把执行者用重力鱼雷干残在路上甚至没有机会到达专横级歼星舰的面前。
42、专横级歼星舰是高度自动化且配备新技术的战舰,不同于帕尔帕庭时期需要大舰体安装数量众多的武器以及巨大的供能设施提供死光能源,专横级歼星舰配备了众多体积小但是杀伤力巨大的技术装备以替代新时代略显无力的直射能量武器,并且以极小的舰体安装了小型化的技术装备。
43、重力井,超空间定位装置,重力鱼雷,新型质子鱼雷,经过小型化的涡轮激光炮(威力却不减反增)以及体积小但是供能极为强大的新式反应堆。
44、这些综合起来,让专横级一艘体积很小的舰船成为最恐怖的战舰之一而且成为新时代帝国舰队的主力舰之一,而不必在费尽心思设计大型战舰以安装更多的武器和供能设备。
二、星球大战中的银河帝国和三体中歌者一样吗
1、这个差距太大了,三体文明也不过是整个银河系里一个小如蚂蚁的文明,即使把歌者、归零者之类的文明加起来,来跟星战文明相比更像是小孩子打架—漫无目的。而星战文明则是一个庞大的文明体系!包含银河系所有的文明,有的文明可毁灭星系,有的则还在树洞里过家家。
2、论国土范围,银河帝国全盛时期范围差不多是整个银河系。而歌者尚不明确,恐怕也只有10~12万个天文单位,而且从歌者与长老的对话可看出,歌者文明即将被边缘世界毁灭。
3、论经济实力,这不用说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更何况歌者文明并没有体现出数据)
4、论军事与科技实力,歌者貌似最强大也是最普通的武器就是小纸条(二向箔),将星系二维化,其覆盖面积无限,而速度是光速。而通过星球大战旧正史(传说)以及电影可看出,星战里面最普通的船都已经达到亚光速了,最大部分船就已经达到超光速了,恐怕小纸条还没释放,对面早就跑路了。而且星战里面的船舰大都装备超空间引擎,而且相关武器已经可通过超空间进行打击。小纸条的作用就是将空间二维化成平面,其结果还是无法改变相应的物理规律。而星战里已经可通过破坏空间来改变物理规律达到其目的(也就是说可以亲而一举撕掉小纸条),更别说小纸条对黑洞根本毫无作用,在星球大战再战疯人战争中,再战疯人运用黑洞武器来对付新共和国(银河帝国时期,像再战疯人这种直接被帝国视为野蛮人土著)已经是绰绰有余。而且之前说过,星战大多数船已经装备超空间引擎装置,而像曲率引擎这种东西也是家家都有,而且速度都已经超过光速。而三体里面,船只最高速度最快也只能达到光速,永远被束缚在“光速不变”原理内,不能够改变物理量。
5、世界观,三体世界观属于11维空间,而星战世界则是属于多维空间,在星战旧正史里面,像存在灭霸、古一法师这种级别的多维空间几乎是路人皆知,超空间里面都是这样的怪物,更别说那些银河系深处还没被探索的地区!三体里面文明(包括歌者、归零者在内)都是符合现代硬科幻标准,所有情节都与科学有关。而星战文明则是太空歌剧,科学、玄学、宗教、魔法、占星、预言等等大杂烩,其中原力最具有代表性!是光明与黑暗的集成体。而三体里,文明与文明虽然说很黑暗,但实质上就是为了争夺资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厮杀,而星战文明的银河帝国早就懂得如何制造资源(未元物质?)
6、以上事例,就可看出星战文明与三体里面文明简直是天上地下,拿星战里面的大头跟三体里面的歌者文明来比,差不多大象和蚂蚁比多大!根本比不了!更何况歌者在三体著作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位、观察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