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二战德国战舰舰名是什么
德意志级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俾斯麦级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等。
德意志级战列舰是二战前德国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德意志级战列舰实际上是另一个类似战列巡洋舰的方案,不是轻型的战列舰,而是非常重火力的巡洋舰,体形比较小,装有六门280毫米口径主炮,不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而是使用柴油机做动力,二战中德国海军将其重新划分为重巡洋舰,也可以被划分为一战前后盛行的装甲巡洋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舰,超越了英国皇家海军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成为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战舰。
俾斯麦级战列舰主尺度为250.5米×36米×9.1米,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和42300吨,满载排水量49400吨和52900吨,舰员编制2092人和2608人,动力为3台蒸汽轮机,三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最大续航力8500-9000海里,主甲板装甲厚80至120mm,主要武器为4座双联装380毫米舰炮。
舍尔海军上将号于1933年4月1日下水,并由莱因哈特·舍尔上将的女儿—法乌·玛里安·贝塞尔(Frau Marianne Besserer)为该舰命名。
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明确规定德国不准拥有一艘其公海舰队(High Seas Fleet)性能优良的无畏型战列舰,仅被允许保留8艘老式的非无畏型战列舰,这些舰只除了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外,别无他用。
其替代舰必须在其下水时间之后20年才可动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10 160t以内,其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0mm,这些限制是为了仅让德国海军成为一个斯堪的那维亚地区海军的水平。
由于最早的非无畏型战列舰早在1902年12月就已下水了,因此如何在条约限制内达到最佳作战性能成了当务之急,但当时实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不允许马上采取行动,而且设计人员大部分已分散了,仅有一些理论设计研究,因此直到1926年才完成设计细节,经讨论,最佳的方案选择是,装甲巡洋舰的舰体的装备战列舰的主炮。
这是德国人针对条约限制独创的一种新型军舰,称之为装甲舰(Panzerschiff)。简单地讲,该级舰的火力比当时的任何一艘装备203.2mm炮、只有轻装甲防护的10 000t级条约型重巡洋舰都要强,高达26knts的航速比当时的战列舰要快,使其能避免与之交火。能够进行远洋破交作战。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是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设计建造的一种大型主力战舰。该级战列巡洋舰装备9门280毫米口径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14门105毫米高射炮和16门37毫米机关炮,舰上主机功率16.6万马力,最高航速达32节,但全舰装甲防护存在水平甲板较弱的问题,全舰设计排水量达32000吨。
沙恩霍斯特级同级舰两艘:沙恩霍斯特号(Scharnhorst)、格奈森瑙号(Gneisenau)。首舰沙恩霍斯特号193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下水,1939年1月服役,1943年12月26日被击沉;二号舰格奈森瑙号1935年5月开工,1936年12月下水,1938年5月服役,1942年2月26日被击毁。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俾斯麦级战列舰的2号舰。提尔皮茨号以人称“德国大洋舰队之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49年-1930年)的名字命名。该舰曾被盟军称为“孤傲的北方女王”。最终被英军的超重型航空炸弹“高脚柜”所毁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舍尔海军上将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俾斯麦级战列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意志级战列舰
二、二战最有名10大航空母舰和战列舰。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二、“大和”号战列舰: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式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
三、俾斯麦级战列舰: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俾斯麦”号。
四、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地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
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六、黎塞留级战列舰: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
七、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八、维内托级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九、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纳尔逊(1758-1805)命名。
十、长门级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三、意大利海军二战时有什么军舰
该艘战列舰,装有9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2毫米副炮,航速30-35节左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地中海作战,火力猛,航速快,是意大利海军性能最先进、参战较多的战列舰。
意大利海军“塔兰托”级重型巡洋舰。首舰“塔兰托”号,由奥兰多造船公司里窝那造船厂建造,同型舰1艘,为“的里亚斯特”号。
1929年7月4日始建,1930年4月27日下水,1931年10月20日完工,1941年3月29日在Cape Matapan马塔潘角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HMS Warspite,HMS Valiant和HMS Barham的主炮在近距离击伤,最后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
1941年3月29日在Cape Matapan马塔潘角海战中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HMS Warspite,HMS Valiant和HMS Barham的主炮在近距离击伤,最后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
第一次战斗参加了1941年12月的锡尔特海战,第二次在1942.3的战斗,1942.6参加了护航到亚历山大港返航的Harpoon/Vigorous行动。但是夜间又被英国皇家海军的HMS Formidable“可畏”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鱼雷击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内托级战列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塔兰托级重型巡洋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大利“利托里奥”号战列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扎拉级重巡洋舰
四、二战德国战舰舰名
1、德国“埃姆登”号轻巡洋舰,1925年1月建成,是德海军一战后第一艘中型战舰。1940年4月,它曾协同“布吕歇尔”重巡洋舰从海上入侵挪威。1945年4月在基尔军港被盟军飞机击伤,1949年被拆解。
2、德国“格奈泽瑙”号战列巡洋舰,1936年12月,以著名的普鲁士陆军元帅冯。格奈泽瑙名字命名下水。40年6月与其他舰支合力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舰母“光荣”号及其属舰“热心号”和“沙恩霍斯特”号。
3、德国“布吕歇尔”(Blucher)号重巡洋舰
4、德国“俾斯麦”(Bismarck)号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