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鼎盛时期的日不落帝国到底有多少海军
英国海军最强盛的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是强大的海军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历史上鼎盛时期的英国海军到底有多强大?英国这个衰落的帝国主义国家,曾经有过强大辉煌的年代。那就是在一战时期英国的皇家海军一度呈现出鼎盛时期。拥有海峡舰队、地中海舰队、中国舰队、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英国舰队。这六大舰队装备有68艘战列舰、58艘巡洋舰、300多艘驱逐舰、78艘潜艇等,合计大小舰艇500多艘。
在过去三百多年里,英国人能从四面环海的英伦三岛,得以成长为拥有全球1/4领土和人口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居功至伟。是它荡涤全球每一片海域,用大炮轰开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大门,为这些地方带去了文明的种子和工业革命的火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世界的民主和政治格局,以及科技、法律、自由等一系列的文明传统,都得拜这支海军所赐。
英国在一战时期,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世界各地横冲直撞、欺负弱国,先后奴役了印度、中国香港等地,军事基地世界遍是。
英国皇家海军最牛逼的时期,是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为:5.25:5.25:3.15:1.75:1.75。
1939年,英国皇家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绝对是世界第一,舰船总数高达1400艘。
同时代,强大的德国有多少军舰可以使用?
2艘战列巡洋舰、3艘微型战列舰(排水量1万吨)、8艘巡洋舰、34艘的驱逐舰和鱼雷艇。
仅仅巡洋舰一项,是8对66艘,1:8的比例。
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是德国四五倍的水平,德国水面军舰压根顶不住。
如今随着大英帝国的没落,海军不断缩编,规模不断减小,经费捉襟见肘,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开始没落了。
二、帝国时代2决定版战舰系属性介绍及打法思路
1、帝国时代2决定版战舰系好用吗?战舰系是封建时代开始可以从码头生产的单位,射程远,因此集群之后火力强大,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这篇帝国时代2决定版战舰系介绍及用法思路,供玩家们参考。
2、箭船是封建时代开始可以从码头生产的单位。在此先科普一下船只类的伤害计算方式:所有船只都有极高的盾防,因此箭船在攻击其他船只时,其攻击力往往只能做到勉强破甲,而箭船对其他船有很高的附加,这才是主要的输出来源。海战兵种少,一般就是箭船、喷火、爆破三种船,石头剪子布。
3、箭船胜在射程远,因此集群之后火力强大,也可以轻松在爆破船摸到自己之前干掉这个流氓。但是喷火船前期的数值无比闪耀,少量的箭船完全不是少量喷火船的对手,自遗朝改版以来,封建即可生产的喷火船可以说完全抢了风头。由于在封建时代跟小喷完全没法对抗,箭船往往要延后登场,但也可以造一部分箭船配合前面的喷火进行输出。如果敌方的喷火想要绕过己方的喷火先做掉弱小的箭船,这些敌船必定要在路上付出惨痛的代价。
4、没错,这时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弓骑协同”。在前期喷火进行了小规模的冲突后,海战的双方往往就要开始用箭船和喷火配合起来了。步弓和骑兵所需的科技几乎没有重叠之处,但箭船和喷火所需的科技却有很多可以共通,甚至第一次升级是完全共用的,这就使得打海的那一家可以同时出这两种船进行配合。
5、在群局中,对决的双方往往会选定一部分人来进行打海,其他家则完全不碰海。通过积累船只,击沉船只来获得优势,控制水路,就可以独享水上的鱼,并用箭船来打击敌人的海边单位了。当年控制住一片海域时,射程很远的箭船可以让敌军放弃海边的资源,甚至如果敌人的岛过窄的话,可能会活得步履维艰。陆军很难碰到船只(红树林除外),弓箭手完全射不动船(王八弩对船的伤害值最高),而这一点,喷火船就不可能做到。
6、箭船在对抗僧侣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因为射程比较远。但是数量太少的话,也可能被僧侣玩死。箭船的攻击力只能勉强打破拍子的防御,而自身体积庞大,集火不太方便,想躲开拍子的攻击也并不容易,因此在数量不足时最好不要和拍子硬碰硬。(大型战舰打中投要12发,所以围一圈打中投也不会吃亏,但重投还是算了)
7、箭船也很讨厌火炮,因为射程没对方远,数量多时想躲开炮弹也不算容易,一旦吃上一炮疼得龇牙咧嘴。另外,城堡、塔都对船只有相当的加成(尤其是研发科技后),判断局势不对时也要即时撤离。尤其是遇上城堡时,箭船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请务必赶快逃走。
8、海战本身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制海权,争夺制海权是为了控制对方的陆地资源。同时,陆上单位也可以在岸边给予相当可观的输出,而不是仅仅摇旗助威。如何利用各种方式来赢得海战,这又是萌新进阶的考题之一了。
9、总结:箭船是从海上压制陆地的关键兵种,也是中后期海战的主角。比较讨厌塔、投石车、火炮,非常讨厌城堡,基本不怕弓箭手。前期完全打不过喷火,后期作用大于喷火,始终克制爆破船。
三、二战时期美日英三国各有多少艘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犹它号bb31(靶舰)
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靶舰)、阿肯色号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
内华达级:内华达号bb36、俄克拉荷马号bb37
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纳号bb39
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bb43、加利福尼亚号bb44
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
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bb55
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那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亚拉巴马号bb60
衣阿华级: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威斯康星号bb64
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cb1和关岛号cb2。(超大型巡洋舰?/战列巡洋舰?)
美国海军战列舰总体来说以内华达级(采用“亦有亦无”的部分装甲防护)和北卡罗来纳级(采用“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做为战舰设计上的分水岭呈渐进式的发展。 _
战争期间损失了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战舰,以及靶舰犹它号。全部是在珍珠港损失的。
太平洋战争中各型战舰的任务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北卡罗来纳级为界,新型快速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旧型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两栖作战。
犹它号(靶舰),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残骸作为纪念遗址保留在原地
怀俄明号(训练舰),1947年退役,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司解体
阿肯色号,1946年作为原子弹爆炸靶舰沉没。残骸位于比基尼环礁内,为美国财产
纽约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置在北纬49度48分,西经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处。残骸为美国财产
得克萨斯号,在得克萨斯圣哈辛托作为博物馆舰保存
内华达号,1948年作为靶舰在珍珠港外海沉没。残骸位于北纬58度,西经159度17分,水下1300米处。为美国财产
俄克拉荷马号,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倾覆。1943年浮扬,1946年出售给拆船公司。拖回美国本土途中遇风浪沉没
宾夕法尼亚号,在比基尼实验中严重受损。1948年作为靶舰沉没。残骸在夸贾林环礁内,为美国财产
亚利桑纳号,1941年被炸沉。残骸作为美国国家公墓保存,为美国国家财产
新墨西哥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
密西西比号,战后作为导弹试验舰保留。1956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爱达荷号,1947年出售给纽约lipsett公解体
田纳西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加利福尼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科罗拉多号,1959年出售给伯利恒钢铁公司解体
马里兰号,1959年出售给learner公司解体
西弗吉尼亚号,1959年出售解体 `
北卡罗来纳号,战后作为纪念舰保留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
华盛顿号,1961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南达科他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印第安那号,1962年出售给lipsett公司解体
马萨诸塞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马萨诸塞州fall river
亚拉巴马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亚拉巴马州莫比尔
衣阿华号,停泊在旧金山。作为封存舰只保留
新泽西号,停泊在新泽西州,作为博物馆舰开放
密苏里号,停泊在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残骸旁边,作为博物馆舰开放
威斯康星号,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港,向公众开放
金刚级:金刚号、榛名号、雾岛号、比睿号
大和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两舰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弹及鱼雷才沉没的。
日军战列舰在战争期间除长门号以外全部沉没。其中扶桑号毁于炮战;比睿号、雾岛号炮战受重创在空袭的威胁下自沉;金刚号、山城号被鱼雷击沉;榛名号、大和号、武藏号被航空兵击沉。陆奥号毁于事故。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只有大和级两艘服役,看看美军二战中服役的战舰数量,日军岂有不败之理。
长门级、大和级在大战期间惟恐被击沉而挫了士气很少出战(戏称柱岛舰队),扶桑级、伊势级过于老旧很少投入一线,却只有金刚级这种日军中最老式战列舰驰骋大样,原因也是航速和续航力。另外日军战列舰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异常高大的宝塔式多层上层建筑和桅杆。很好辨认。
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击沉;
比睿号:1942年11月13日在萨沃岛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队重创,次日遭美国飞机攻击,被迫自沉;
榛名号: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吴港被美国飞机攻击,坐沉在锚地;
雾岛号:1942年11月13日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夜战中被美国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
山城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
伊势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日向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长门号: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重创,停泊在横须贺一直未能修复,战后作为战争赔偿交付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爆炸试验a试验中倾覆沉没;
陆奥号: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由于事故发生大爆炸沉没;
大和号:1945年4月7日冲绳天号作战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武藏号:1944年10月24日莱特阿号作战途中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黑森号 heisse:作为无线电靶舰使用。战后赔偿给苏联
汉诺威号 hannover:靶舰。战后拆毁
施莱辛号 schlesien:作为布雷舰使用。战争末期在施韦内明德搁浅作为岸炮台。战后解体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 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残骸打捞起来后赔偿给苏联
德意志(吕佐 lutzow)号:1945年在施韦内明德凿沉。战后由苏联打捞解体
舍尔海军上将号 admiral scheer:在基尔的德意志工厂被炸倾覆。战后解体
斯比伯爵号 admiral graf spee:1939年在乌拉圭蒙的维地亚自沉
沙恩霍斯特号 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格奈森瑙号 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亚港凿沉。1947年由波兰解体
俾斯麦号 bismarck:1941年在大西洋被皇家海军击沉
提尔皮茨号 tirpitz:1944年被炸倾覆。战后由挪威解体
德国海军战舰因为要面对大量的英国舰队,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与其他各国略异,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
装甲厚: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重装甲"主义是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抵挡多发敌舰的炮弹。
速度快:德舰拥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为数量居于劣势,有较高的速度才能采用"打带跑"战术,否则英军玩起"一换一"战术,德舰就被耗光了。
火控优良:精度奇佳的光学瞄准仪与雷达,配合其火炮优良的冶金技术,炮击的威力与准度相当可观。
外观相似: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故虽在造舰技术上虽有先进的理论,却缺乏实务经验,故其船舰设计略嫌保守,每型船舰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观都差不多。
铁公爵级:铁公爵号(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使用)
伊丽莎白女王级: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
复仇级:复仇号、决心号、拉米里号、皇家橡树号、君权号
英王乔治五世级:英王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
英国在一战结束至二战前投入建造的条约型战列舰为了追求防护性能从而导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这和英国国力衰退有很大关系。
开战时英国战列舰队以一战时服役的两级战列舰为中坚,在战争中这种老式战舰不断改进在护航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期间共损失5艘,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被u艇击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铁公爵号舰艇母船被航空兵击沉;胡德号炮战中被击沉。其余在战后相继拆除(英国佬对那些有功于他们的东西都挺狠的,无论是居功至伟的丘吉尔首相还是战功卓著的厌战号战列舰,过河就拆桥,使完便抛弃)。
伊丽莎白女王号:1948年3月出售解体;
厌战号:1947年12月出售解体,在拖往战列舰“屠宰场”的途中挣脱拖带的缆绳,在康沃尔郡海岸搁浅(比较不屈不挠)。不过后来还是就地拆解了;
巴勒姆号: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军u331号潜艇击沉;
君权号:租借给苏联,1949年2月归还,4月出售解体;
皇橡号:1939年10月在锚地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
英王乔治五世号:1958年1月出售解体;
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
约克公爵号:1958年2月出售解体;
前卫号:1949年开始作为训练舰和皇家游船,于1960年拆毁。
反击号:1941年12月被日军航空队的飞机击沉在马来海域。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5月在追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中战沉。
科尔贝级:科尔贝号(后改为训练舰)、海洋号、巴黎号(后改为训练舰)
普罗旺斯级:普罗旺斯号、布列塔尼号、洛林号
黎塞留级战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二战爆发时未完工)、克莱蒙梭号(二战爆发时在建)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
法国的条约型战舰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两对双联炮组成一座四联装炮塔。双联炮是一个整体,许多部件两门共用,主炮装弹高低角没有限制,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国条约型战舰(及英国纳尔逊级)的这种主炮排列方式,优点是装甲防护重点地带集中在军舰的中前部,可以减少全舰装甲的重量,缺点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战时的战损率会增加;射击时存在死角。
可惜的是二战中法国在陆上败得太快,法军被德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打跨了,海军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机会,还成为列强虎视耽耽的一块肥肉。战争期间损失8艘,战列舰布列塔尼号被英国舰队击毁,科尔贝号和巴黎号被英国“接管扣押”。战列舰海洋号、克莱蒙梭号被德军缴获,后被炸沉。战列舰普罗旺斯号、战巡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自沉。
加富尔级:加富尔公爵号、儒略•恺撒号
杜里奥级:杜里奥号、安德列•多里亚号
利托里奥级:利托里奥号(后改叫意大利号)、维多里奥•威尼托号、罗马号、帝国号(在建)意大利投入战争时三军备战不足,被英军夜袭塔兰托后意国海军更是没了精神,此后再未恢复元气。
意大利的战争潜力很差,资源也不足,举例来说加富尔级等战舰改装时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装备的305mm炮铣成的;到了战争后期居然将战舰用来充当兵营!可见意国海军之窝囊。要说意国战舰的优点就是其381mm/50倍口径主炮的射程极长达到42,800米。
战争期间帝国号未能完工,后被德军虏获。恺撒号退役,加富尔号、罗马号被航空兵击沉。意大利号、威尼托号和恺撒号战后被分别赔偿给美、英、苏战胜国。
加富尔伯爵号 conte di cavour,1940年12月在塔兰托军港被英国飞机炸沉。1941年浮扬,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厂。修理工作从1943年初开始。1943年10月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船员将其自沉。德国将其打捞出水,1945年2月被美国飞机炸沉。
儒略•恺撒号 giulio caesar,1943年之后被盟国拘留在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的大苦湖。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苏联,改名“新罗西斯克”号。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爆炸沉没。推测原因为触到二战遗留水雷。
杜里奥号 caio duilio,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
安德列•多里亚号 andrea dolia,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1944年后作为意大利海军训练舰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体。
利托里奥号 littorio,后改名意大利号 italia,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7年解体。
维多里奥•威尼托号 vittorio veneto,在塔兰托空袭中受伤。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后被拘留在苏伊士运河。根据联合国对意和约,于1948年解体。
罗马号 roma,1943年随意大利海军舰队驶往马耳他投降时,被德国炸沉。
帝国号 impero(未成舰),1943年9月被德国俘获,作为靶舰使用。1945年2月被美国炸沉,1947年打捞并拖往威尼斯近海搁浅。1950年解体。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原马拉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多次遭到德国轰炸,舰体损坏严重。1955年解体
甘古特号,原十月革命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波罗的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52年起作为训练舰使用。1957年解体
塞瓦斯托波尔号,原巴黎公社号战列舰。战争期间作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红军进行岸轰任务。1947年改为训练舰。1956年解体
君权号(阿尔汉格尔斯克号):1944年获得,主要用来在北极航线护航。1949年归还英国,同年解体。
1939年9月1日主要国家战列舰数量(艘/吨):
英国——15/473,588。美国——15/464,300。日本——10/314,024。法国——7/162,654。意大利——4/95,012。德国——5/99,200。苏联——3/69,878。
补充一些夭折的二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计划
BB.70新罕布什尔纽约海军船厂建造
BB.71路易斯安娜诺福克海军船厂建造
1937年计划,主要是针对德国的新型主力舰而设计,共四艘,分别为狮,蛮勇,征服者,愤怒。前两艘于1939年4月开工,但在不列颠之战打响后因船厂屡遭轰炸而停工,后两艘也因此被取消。
阿尔萨斯级战列舰:1938年计划,黎赛留级改进型,共六艘,前四艘为阿尔萨斯,诺曼底,弗郎第埃,伯尔格诺,后两艘未命名。
1944年底,英国决定将被搁置的两艘狮级完工,同时对其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是依战训强化了防空。但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因而这个计划也未能完成。
g3战列巡洋舰1939年型:为了打击德国的海上袭击舰,英国急需高速主力舰,但由于时间紧迫,新舰没有重新设计,而是直接使用了1922年因华盛顿条约被放弃的g3战巡的资料,并用当时的最新技术进行了修改。改进内容包括更换新的主机,新的主,副炮,强化防护,加装雷达等等。改进后具体性能不详,不过其吨位应该和依阿华差不多。
大和放大版,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计划建造6艘,均未开工。
H舰(兴登堡) 1939.7.15布罗姆·福斯汉堡造船厂开工 1939年底停工
J舰 1939.8.15威希公司不来梅港造船厂开工 1939年底停工
P1~P12原计划12艘,后削减为8艘,均未开工
“苏维埃联盟”号 1938.7.15列宁格勒波罗地海造船厂开工
“苏维埃乌克兰”号 1938.10.31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工
“苏维埃白俄罗斯”号 1939.12.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
“苏维埃俄罗斯”号 1940.3.21莫洛托夫斯克开工
27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改进计划
对战损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级进行改装,换装“飞剪”舰艏,拆除3号炮塔,加装各种口径高炮以加强防空。后由于发现如此改进和新造一艘差别不大,只好作罢。
“喀琅施塔德”号 1939.7.15列宁格勒造船厂开工
“塞瓦斯托波尔”号 1939.11.5列宁格勒“61公社社员”造船厂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