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二战时期的中国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各种舰艇在吨位、性能、火力上远不如死敌日本帝国海军。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海军军人却无愧于中国海军的军魂,勇敢顽强的迎战扶桑强敌,可以说战至只剩下最后的一舰一艇,有些舰艇战沉后,还是将其武器和零部件打捞上来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据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942年的统计,自1939年后中国海军中央舰队只有17艘炮舰、炮艇、鱼雷艇、兵轮、物资轮上驶长江上游,还有海军电雷学校两艘德制鱼雷快艇和部分差艇在长江中游以及所属的10艘英制鱼雷快艇南下广西西江和广东舰队剩下的炮艇会合外,其他的所有的大中型海军舰艇全部战沉殆尽。传上这组有关二战期间中国海军的主要舰艇历史照片,让后人怀念那些在民族存亡的时刻浴血碧海江河的海军英烈,也使大家重视中国的海军和海权建设。请大家记住,没有海权的国家必然落后于他国,落后就必遭凌辱,侵略者来了必会屠杀我民族众生。“宁海”号巡洋舰
1934年拍摄的“宁海”号巡洋舰的历史照片,照片右下角有拍摄年代,估计为当时中国海军内部自行拍摄。
1934年参加日本帝国海军元老东乡平八郎大将葬礼的‘宁海’号驶入日本横滨港口。与早年访日的清末中国海军的“定远”号战列舰一样,因两舷晒满被单衣物而被日本媒体大肆嘲讽。”(清末中国海军战列舰“定远”号访问日本长崎时在舰上晾衣物的军容不整,起源于原日本海军中将小笠原长生的一段错误记载,现已被证明也是与事实不符的谣传。)事实上,这是一种宣传手段而已,因为当时军舰没有烘干机,远航在舰上晾晒衣被符合条例,日本海军也是这样做的。但中国当时国力衰弱,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任其嘲弄。
据说是1936年的一张“宁海”号巡洋舰照片,效果很模糊,估计照相装备所限。
1937年9月23日,江阴战役爆发后的“宁海”号被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起飞的攻击机群炸伤坐滩搁浅在长江江阴段。很多中国海军资料上说被日军击沉,显然是不正确的,“宁海”号巡洋舰的结局是被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空袭炸伤,后搁浅被俘获后编入了日本海军运输舰队序列。 1930年中华民国时代的中国海军向日本兵库县播磨造船所订造一艘轻巡洋舰“宁海”号。造舰费用为法币432万元,以中国东北大豆折价分期支付。“宁海”号是民国纪元以来外购的最大型军舰,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吨,部分位置有1英寸的装甲。动力部分为四部油炭混烧式锅炉,三部往复式主机三轴推进,10,579匹马力,最高航速23.2节,12节巡航时续航力5,000海里。配备140毫米(5.5英寸)双联装炮3座6门,最大射程10000米;76毫米(3英寸)高炮6门,机关炮10门;535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鱼雷8枚;设深水炸丵弹投放装置,配深水炸丵弹9枚;可载水上侦察机2架,无弹丵射器,使用时由吊车吊至水面从水上起飞,系由日本时计社研制,爱知厂建造,代号为“爱知AB-3”(即“宁海-1号”,巡航时速137公里,升限4300米,航程970公里)。1937年驻扎江阴,自9月22日起,日军连续轰炸,最终于9月23号被日机数枚炸丵弹命中,遭到重创,在长江岸边搁浅坐沉。日本海军在战役结束后的1938年即将此舰浮扬起做应急的修理,1938年初改装为海防舰兼海兵学校练习舰,并将“宁海”改名“御藏”,1944年6月,由于日军一线舰艇损失严重,被重新改回舰籍,为对空护卫舰兼航空基地移动设营舰,“宁海”号更名为“五百岛”号,武备改为2门127毫米高炮和15门25毫米机关炮,并安装了22号雷达。“宁海”号1944年9月19日御前崎南方八丈岛被美国潜艇“鲋鱼”号发射的3枚鱼雷击沉。
二、介绍一下二战日军的联合舰队
想真正了解,建议你买本书,叫菊花与锚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20世纪前半叶日本帝国海军在中、远海遂行机动作战任务的战略、战役军团。由两个以上舰队组成,统辖并指挥除近海防御兵力以外的大部乃至全部机动作战兵力。舰队司令或总司令直接隶属于日本天皇,在军政方面受海军大臣领导,在军令方面受海军军令部总长指挥。
联合舰队前身是1889年7月29日组建的常备舰队。1874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并试图占领台湾,遭到大清帝国阻挠,这使日本了解到,与大清国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受大清帝国成立北洋水师的影响,从188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第1(1886年至1889年)、2期(1889年至1894年)军备扩张计划,前后建造了三景舰等一批舰只,同时向英国订购了包括防护巡洋舰吉野、浪速、战列舰富士、八岛等在内的一批战舰。 1894年常备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常备舰队先后参加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击败中国北洋海军。日清战争(中国称为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在英、法、俄等国胁迫下,日本不得不将辽东作价3000万白银还给中国。这件事大大刺激了日本,依靠马关条约的赔款,从1896年开始,日本进入对俄军备时代,进行了5期军备扩张计划,提出“六六舰队”案,“三三舰队”追加案等提案,建造或外购了包括战列舰初濑、三笠在内的战列舰11艘,装甲巡洋舰15艘。联合舰队的实力得到大幅增加。 1903年12月28日,常备舰队改编成联合舰队,由东乡平八郎任总司令,下辖第1、第2和第3舰队,编有舰船100余艘,几乎包括当时日海军的全部作战舰艇。次年,联合舰队突袭驻旅顺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日俄战争爆发,联合舰队先后参加黄海海战(1904年)和对马海峡海战,消灭了俄国太平洋舰队。战争结束后,联合舰队解散。为适应对外扩张需要,联合舰队于1915年11月1日正式组建,成为日本海军常设建制单位,司令由第1舰队司令吉松茂太郎兼任,参谋长由第1舰队参谋长山中柴吉兼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大的海军。从1910年开始,日本帝国海军(后面的联合舰队)的扩张计划开始进入对美军备时代,以建设八八舰队为目标,在1922年前,进行了4期军备扩张计划,战列舰山城、扶桑、伊势、日向、长门、陆奥,战列巡洋舰金刚级(4艘)也在这段时间建成服役。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世界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得到一定遏制,战舰建设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但联合舰队的扩张并没有停止,利用条约对航空母舰和小型舰艇限制的漏洞,联合舰队先后拥有了凤翔、赤诚、加贺等一批航空母舰。同时对美制订了九段渐减邀击作战设想,试图使用4支水雷战队在带有大量鱼雷的重巡洋舰掩护下对美军主力舰队实施夜间鱼雷突袭,在大幅削减美军实力后,在进行主力舰间的舰队决战。为此,日本先后建造了4支水雷战队(每支水雷战队下辖3-4支驱逐队,每支驱逐队下辖3-4艘驱逐舰)和10余艘轻巡洋舰(用于引导水雷战队作战,充当旗舰),并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至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日本联合舰队的驱逐舰作战水平特别是夜战水平远远高于美国海军。
1939年8月30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任总司令。1941年11月,联合舰队扩编成大规模综合作战舰队,所辖第1舰队为战列舰部队,第2舰队为重巡洋舰部队,第3舰队为封锁运输部队,第4舰队为占领区部队,第5舰队为北方部队,第6舰队为潜艇部队,第1航空舰队为航空母舰部队,第11航空舰队为岸基航空部队,以及南遣舰队。拥有潜艇以上主要作战舰艇23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2艘、潜艇65艘),占当时日本海军大、中型作战舰只90%以上,另有飞机1000余架。活动在北起千岛群岛,南至中国海南岛,东到加罗林群岛的广阔海域,战线长达6000海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作战舰队之一。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联合舰队奉命袭击夏威夷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其岸基航空部队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国远东舰队包括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内的2艘主力舰。1942年2月在爪哇海区击溃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支援陆军攻占菲律宾、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太平洋主要岛屿,掌握西太平洋制海制空权。4月进入印度洋,攻击锡兰(今斯里兰卡)港口。6月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失败。同年8月至次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损失大量作战舰艇和飞机,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渐丧失作战海域制海制空权。1944年6月和10月,在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中遭到决定性失败,航空母舰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实施有组织的舰队作战。1945年4月7日,作为联合舰队最后象征的旗舰“大和”号战列舰在驶往冲绳岛海域途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于九州以南海域。5月1日,联合舰队改称海军总队。日本投降后解散。 1947年的日本宪法表示日本军事武装力量只用于维持自卫。战后的日本海上武装力量是日本自卫队中的海上自卫队。
1941年日美开战前,联合舰队共拥有舰只254艘,总吨位106.8万吨,开战后新建舰只383艘,85.8万吨,合计作战舰艇共637艘,193万吨。到战争结束只剩下168艘,共约32万吨。开战时,基地航空兵约1469架飞机,机动部队共计730架舰载机(合计共2199架),加上战时累计生产的飞机超过30000架,累计损失26285架。仅在旷日持久的所罗门群岛作战中,日本就损失飞机7096架,相当于开战时的三倍,有7186名飞行员阵亡。战争中,帝国海军共有元帅2人,大将5人,中将56人,少将252人(合计315人)阵亡。帝国海军共有409146名军人阵亡。战后,联合舰队剩余的舰只中,舰况最好的长门号战列舰和酒勾号轻巡洋舰被用于比基尼岛的核试验。沉没或倾覆于日本近海的战列舰伊势、日向、榛名,航母天城、海鹰,受伤航母隼鹰、龙凤,未成航母笠置、阿苏、生驹、伊吹,重巡青叶、利根,轻巡北上、大淀,以及老式装甲巡洋舰常磐、出云等就地解体。搁置在新加坡的残损重巡高雄和妙高被凿沉于马六甲。在中国的军舰和内河炮舰均为国民政府接收。战后共拆毁舰只421艘(含航母、巡洋舰)以及所有潜艇(含特攻袖珍潜艇),135艘中小型舰艇和辅助舰艇由美、苏、英、中四国瓜分。仅剩下5艘小型海防艇(生名、竹生、鹈来、新南、志贺),1艘运输舰(宗谷),以及35艘用于扫雷的小型舰艇。 1946年12月1日,日本帝国海军省改名为第二复员省,帝国海军的历史到此结束。至1947年1月1日,太平洋上已经没有一艘日本军舰了。
伊东佑亨-中将-明治27年(1894年)7月19日有地品之允-中将-明治28年(1895年)5月11日东乡平八郎-中将-明治36年(1903年)12月28日东乡平八郎-大将-明治38年(1905年)6月14日伊集院五郎-中将-明治41年(1908年)10月8日吉松茂太郎-中将-大正4年(1915年)11月1日吉松茂太郎-中将-大正5年(1916年)9月1日吉松茂太郎-大将-大正6年(1917年)10月1日山下源太郎-大将-大正7年(1918年)9月1日山下源太郎-大将-大正8年(1919年)6月1日山屋他人-大将-大正9年(1920年)5月1日栃内曾次郎-大将-大正9年(1920年)8月24日栃内曾次郎-大将-大正10年(1921年)5月1日竹下勇-中将-大正11年(1922年)12月1日铃木贯太郎-大将-大正13年(1924年)1月27日冈田启介-大将-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加藤寛治-中将-大正15年(1926年)12月10日谷口尚真-大将-昭和3年(1928年)12月10日山本英辅-中将-昭和4年(1929年)11月11日小林跻造-中将-昭和6年(1931年)12月1日末次信正-中将-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高桥三吉-中将-昭和9年(1934年)11月15日米内光政-中将-昭和11年(1936年)12月1日永野修身-大将-昭和12年(1937年)2月2日吉田善吾-中将-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山本五十六-中将-昭和14年(1939年)8月30日山本五十六-大将-昭和16年(1941年)8月11日古贺峰一-大将-昭和18年(1943年)4月21日高须四郎—中将—昭和19年古贺峰一飞机失事死去后任代司令官丰田副武-大将-昭和19年(1944年)5月3日丰田副武-大将-昭和20年(1945年)5月1日小沢治三郎-中将-昭和20年(1945年)5月29日
太平洋战争中联合舰队历次编成目次 1 1941年12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2 1942年4月10日联合舰队编成 3 1942年7月14日联合舰队编成 4 1943年4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5 1943年9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6 1944年1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7 1944年4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8 1944年8月10日联合舰队编成 9 1944年12月5日联合舰队编成 10 1945年3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11 1945年6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为已沉没、失踪等,但尚未除籍舰 1941年12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第1战队:「长门」「陆奥」第24战队:「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第11航空战队:「瑞穗」「千岁」第4潜水战队:「鬼怒」「名古屋丸」第18潜水队:「伊-53」「伊-54」「伊-55」第19潜水队:「伊-56」「伊-57」「伊-58」第21潜水队:「吕-33」「吕-34」第5潜水战队:「由良」「里约热内卢丸」第28潜水队:「伊-59」「伊-60」第29潜水队:「伊-62」「伊-64」第30潜水队:「伊-65」「伊-66」第1联合通信队附属「千代田」「矢风」「摂津」「明石」「朝日」「室戸」「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横须贺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
第2战队:「伊势」「日向」「山城」「扶桑」第3战队:「金刚」「榛名」「雾岛」「比睿」第6战队:「青叶」「衣笠」「加古」「古鹰」第9战队:「北上」「大井」第1水雷战队:「阿武隈」第6驱逐队:「晓」「响」「雷」「电」第17驱逐队:「浦风」「矶风」「谷风」「浜风」第21驱逐队:「初春」「子日」「若叶」「初霜」第27驱逐队:「有明」「夕暮」「白露」「时雨」第3水雷战队:「川内」第11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第12驱逐队:「丛云」「东云」「白云」第19驱逐队:「矶波」「浦波」「绫波」「敷波」第20驱逐队:「朝雾」「夕雾」「天雾」「狭雾」第3航空战队:「凤翔」「瑞凤」「三日月」「夕风」
第4战队:「高雄」「爱宕」「鸟海」「摩耶」第5战队:「那智」「羽黒」「妙高」第7战队:「最上」「三隈」「铃谷」「熊野」第8战队:「利根」「筑摩」第2水雷战队:「神通」第8驱逐队:「大潮」「荒潮」「满潮」「朝潮」第15驱逐队:「早潮」「夏潮」「亲潮」「黒潮」第16驱逐队:「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第18驱逐队:「霞」「霰」「阳炎」「不知火」第4水雷战队:「那珂」第2驱逐队:「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第4驱逐队:「岚」「萩风」「野分」「舞风」第9驱逐队:「朝云」「山云」「夏云」「峯云」第24驱逐队:「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16战队:「足柄」「长良」「球磨」第17战队:「严岛」「八重山」第5水雷战队:「名取」第5驱逐队:「朝风」「春风」「松风」「旗风」第22驱逐队:「水无月」「文月」「皐月」「长月」第6潜水战队:「长鲸」第9潜水队:「伊-123」「伊-124」第13潜水队:「伊-121」「伊-122」第12航空战队:「神川丸」「山阳丸」第1根据地队「白鹭」「苍鹰」第2根据地队:第32特别根据地队附属「佐世保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
直率「鹿岛」第18战队:「天龙」「龙田」第19战队:「冲岛」「常盘」「津轻」第6水雷战队:「夕张」第29驱逐队:「追风」「疾风」「朝凪」「夕凪」第30驱逐队:「睦月」「如月」「弥生」「望月」第7潜水战队:「讯鲸」第26潜水队:「吕-60」「吕-61」「吕-62」第27潜水队:「吕-65」「吕-66」「吕-67」第33潜水队:「吕-63」「吕-64」「吕-68」第24航空战队:「千岁空」「横浜空」「神威」第3根据地队:「16空」第4根据地队:「17空」第5根据地队:「18空」第6根据地队:「19空」附属「金龙丸」「金刚丸」「圣川丸」
第21战队:「多摩」「木曽」「君川丸」第22战队:「粟田丸」「浅香丸」第7根据地队:「父岛空」附属「鸠」「鹫」
直率「香取」第1潜水战队:「伊-9」「靖国丸」第1潜水队:「伊-15」「伊-16」「伊-17」第2潜水队:「伊-18」「伊-19」「伊-20」第3潜水队:「伊-21」「伊-22」「伊-23」第4潜水队:「伊-24」「伊-25」「伊-26」第2潜水战队:「伊-7」「伊-10」「桑托斯丸」第7潜水队:「伊-1」「伊-2」「伊-3」第8潜水队:「伊-4」「伊-5」「伊-6」第3潜水战队:「伊-8」「大鲸」第11潜水队:「伊-74」「伊-75」第12潜水队:「伊-68」「伊-69」「伊-70」第20潜水队:「伊-71」「伊-72」「伊-73」
第1航空战队:「赤城」「加贺」第7驱逐队:「潮」「曙」「涟」第2航空战队:「苍龙」「飞龙」第23驱逐队:「菊月」「卯月」「夕月」第4航空战队:「龙骧」「春日丸」第3驱逐队:「汐风」「帆风」第5航空战队:「翔鹤」「瑞鹤」「胧」「秋云」第十一航空舰队冢原二四三中将第21航空战队:「鹿屋空」「东港空」「1空」第22航空战队:「美幌空」「元山空」第23航空战队:「高雄空」「台南空」「3空」附属第34驱逐队:「羽风」「秋风」「太刀风」
直率「香椎」「占守」第9根据地队:「白鹰」「相良丸」第11特别根据地队注:原表中「春日丸」为联合舰队附属,「汐风」「帆风」直接编入第4航空战队 1942年4月10日联合舰队编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第1战队:「大和」「长门」「陆奥」第11航空战队:「瑞穗」「千岁」第5潜水战队:「由良」「里约热内卢丸」第19潜水队:「伊-56」「伊-57」「伊-58」「伊-59」第30潜水队:「伊-62」「伊-64」「伊-65」「伊-66」第1联合通信队附属「千代田」「日进」「矢风」「明石」「朝日」「室戸」「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横须贺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第一舰队高须四郎中将第2战队:「伊势」「日向」「扶桑」「山城」第3战队:「金刚」「榛名」「雾岛」「比睿」第6战队:「青叶」「衣笠」「加古」「古鹰」第9战队:「北上」「大井」第1水雷战队:「阿武隈」第6驱逐队:「晓」「响」「雷」「电」第21驱逐队:「初春」「子日」「若叶」「初霜」第24驱逐队:「海风」「山风」「江风」「凉风」第27驱逐队:「有明」「夕暮」「白露」「时雨」第3水雷战队:「川内」第11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丛云」第19驱逐队:「矶波」「浦波」「绫波」「敷波」第20驱逐队:「朝雾」「夕雾」「天雾」「白云」直率「凤翔」「瑞凤」「夕风」「三日月」第二舰队近藤信竹中将第4战队:「高雄」「爱宕」「鸟海」「摩耶」第5战队:「那智」「羽黒」「妙高」第7战队:「最上」「三隈」「铃谷」「熊野」第8战队:「利根」「筑摩」第2水雷战队:「神通」第15驱逐队:「早潮」「亲潮」「黒潮」第16驱逐队:「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第18驱逐队:「霞」「霰」「阳炎」「不知火」第4水雷战队:「那珂」第2驱逐队:「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第4驱逐队:「岚」「萩风」「野分」「舞风」第8驱逐队:「大潮」「荒潮」「满潮」「朝潮」第9驱逐队:「朝云」「山云」「夏云」「峯云」第四舰队井上成美中将直率「鹿岛」第18战队:「天龙」「龙田」第19战队:「冲岛」「常盘」「津轻」第6水雷战队:「夕张」第23驱逐队:「菊月」「卯月」「夕月」第29驱逐队:「追风」「朝凪」「夕凪」第30驱逐队:「睦月」「弥生」「望月」第7潜水战队:「讯鲸」第21潜水队:「吕-33」「吕-34」第26潜水队:「吕-61」「吕-62」「吕-65」「吕-67」第33潜水队:「吕-63」「吕-64」「吕-68」第3特别根据地队第4根据地队第5特别根据地队第6根据地队:「19空」第8根据地队第2海上护卫队:「能代丸」「金城山丸」附属「宗谷」「神川丸」「金龙丸」「吴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第五舰队细萱戌子郎中将第21战队:「多摩」「木曽」第22战队:「粟田丸」「赤城丸」「浅香丸」第7根据地队:「父岛空」附属「帆风」「汐风」「君川丸」第六舰队小松辉久中将直率「香取」第1潜水战队:「伊-9」「平安丸」第2潜水队:「伊-18」「伊-19」「伊-20」第4潜水队:「伊-24」「伊-25」「伊-26」第2潜水战队:「伊-7」「桑托斯丸」第7潜水队:「伊-1」「伊-2」「伊-3」第8潜水队:「伊-4」「伊-5」「伊-6」第3潜水战队:「伊-8」「靖国丸」第11潜水队:「伊-74」「伊-75」第12潜水队:「伊-68」「伊-69」「伊-71」「伊-72」第8潜水战队:「伊-10」「日枝丸」第1潜水队:「伊-15」「伊-16」「伊-17」第3潜水队:「伊-21」「伊-22」(伊-23)第14潜水队:「伊-27」「伊-28」「伊-29」「伊-30」附属第13潜水队:「伊-121」「伊-122」第一航空舰队南云忠一中将「
三、中国长白号战列舰真的存在吗
说起人类历史上巨炮时代的军舰,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些强大的战列舰或是巡洋舰了。比如说德国的脾斯麦号战列舰,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美国的密苏里号等等,每一艘都是有着强大火力的战舰,而且造价都非常的高。不过近几年,一直在网上流传这中国也拥有着这种重量级的巨炮战舰,就是中国的太行级战列舰。但是小编翻遍了各种史料都没有找到这艘战列舰的信息,那么所谓中国太行级战列舰真的存在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对长白号的描述:长白号战列舰,排水量达到41000t,装备有9们406mm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与依阿华级战列舰一起参战,合力击沉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扶桑好战列舰。在战斗生涯中总共击沉了3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9搜驱逐舰、95架飞机、各种类型的船只34搜。战争结束后被联合国下令作为功勋战列舰被永久封存。出了长白号之外,另外好友太行级、武夷级、天安级、武当级别等总计10艘战列舰,每一艘排水量都在30000t以上。
说了这些,了解我国历史,当年我国军事实力以及当年国力的朋友们肯定就会说这简直就是神吹胡吹。这所谓的长白号战列舰纯粹就是杜撰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看看有哪些明显的错误:
1.首先是火炮装备,二战时期世界上装备了40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有英国皇家海军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衣阿华级。先不说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和级的460mm的主炮,这406mm的主炮在当时世界上就已经属于一览众山小级别的巨炮额,能够拥有这种主炮的战列舰,就算是没有参与到二战当中的,哪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全都是人尽皆知的著名战舰,每一艘的造假都是天价。
2.前面说长白号战列舰与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合同作战过。衣阿华级战列舰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莱特湾海战,那么也就是说,长白号肯定是在当时的第58特混舰队当中。根据以上所说,击沉过扶桑号战列舰的,那必定是身处在苏里高海峡。然而事实是,参加苏里高海战的美军战舰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密西西比号以及马里兰号,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白号的身影。
3.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当中,战列舰能够击沉战列舰的战例极为少见,在太平洋海战当中也就日本帝国海军的雾岛号战列舰被美国的华盛顿号战列舰所击沉的这么唯一一个站例。而所谓的扶桑级的两艘战列舰也是在苏里高好战当中被鱼类所击沉。
4.2艘战列巡洋舰的战果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我们都知道,日本帝国海军将金刚级划分为了战列舰之后,日本帝国海军就不存在战列巡洋舰了,那么这2个战果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大西洋海战中获得了。先不说长白号能不能平安到太平洋,现实中欧洲战争中的轴心国战列巡洋舰的下场都是这样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被约克公爵号所击沉;格奈瑟瑙号被拆除了武装,自沉用于阻塞重要地段,然后就没了。那么长白号又是从哪里击沉的2艘战列巡洋舰的呢?
5.二战中最著名的功勋舰企业号,在二战结束后的结果也是落得个被拆解的地步。这企业号的战绩小编就不多说了,在网上随便查一查都是一大堆。就前面所说的长白号这样的战绩有是何德何能能让联合国下令当做功勋舰永久封存的呢?
6.而至于还有那些什么太行级、武夷级、天安级等等总计10艘30000t以上的大型战舰。小编不是吹嘘日本当年的海军舰队有多牛,然而事实起码也能仅次于当时世界最强的英国皇家海军了(当然美国是后起之秀),日本帝国海军当时巅峰的时期也就12艘这种级别的战舰,而且还是强行加了4艘金刚级的战舰才到这个数字。而国民政府当年会有10艘这种巨舰?这是得有多么庞大财力才能达到,多么强大的炼钢能力才能达到的。当年国民政府连个像样的坦克都没钱买,连个像样的坦克都造不出来几个,请问是哪来的财力和物力来打造这10艘巨舰的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有战列舰,直到49年建国之前,海军所拥有的大型舰艇都是屈指可数的,更别提巨舰了。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人所赠送的重庆号恐怕就是当时中国多年来最大的一艘军舰了。再往前推算就是在甲午战争结束之后重新购买的几艘装巡以及几艘防护巡洋舰。所以这长白号战列舰是根本就存在的,纯粹就是杜撰出来的美好形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