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二战各国海军实力排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轴心国和同盟国主要作战国家海军军队战斗力排名
2、虽然舰载航空兵的力量有所欠缺,仍旧使用老式的双翼飞机,但不可否认其他水面舰艇的庞大数量及其质量,特别是雷达技术上的领先更让英国海军占据了不小的先天优势,再加上三百年来英国海军固有的强势作风和作战经验,更是拥有庞德、蒙巴顿、坎宁安这样优秀的领导者和军事理论实践者存在,除此之外,英国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驱逐舰部队(共计约200余艘)以及50余艘潜艇。当之无愧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
3、美国海军是345艘143万吨。战列舰17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其中太平洋舰队为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7艘、潜艇12艘。面对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明显兵力不足。
4、日本人在将美国卷入战争的那一刻曾有望打破这一排名,但是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海军无论如何都不及美国海军,虽然它的舰载航空力量十分的雄厚,但海面其他作战舰艇数量同美国海军相比却相差甚远,开战时日本海军总兵力236艘119万吨,超过条约规定的相当于美国60%,而接近80%,总的实力是: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潜艇75艘。何况日本的主力舰艇存在老龄化严重的现象,所以战前排名只能第三。
5、当意大利宣战时,意大利皇家海军拥有6艘主力战舰。其中四艘现代化的舰只正在重新装备。只有两艘旧式的主力舰在作战准备状态。除了六艘主力舰,意大利有19艘巡洋舰,59艘驱逐舰,67艘鱼雷艇,116艘潜艇。意大利舰队在数目上相当庞大,但舰队中有大量的过时装备和训练不足的水兵。燃油的短缺造成一般的例行任务被取消。
6、作为老牌的海军强国,它的海军力量在战前自然十分的雄厚,作为少数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外加五艘战列舰、两艘战巡、十九艘巡洋舰的有力配合,无论是大西洋还是地中海它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对手,尤其土伦这样的天然良港存在,最大程度的弥补了地中海同意大利海军的攻守平衡,很遗憾二战并没有给予法国海军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否则达尔朗、拉波德这些将领们很难说其个人能力就会比以上所罗列的人员差。
7、而在二战事情,当时国军海军力量极为薄弱,所以也就榜上无名了。
二、二战时日本有什么著名的战列舰
大和武藏长门扶桑陆奥金刚比睿雾岛伊势日向榛名山城
造价 137802000日元(相当于12.134吨纯金)
最高速度 27.68节(有27.46的异说)
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1695吨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主机功率150000马力,
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9门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后130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495毫米。
排水量:32720吨(标准)/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
改装后基准排水量:39,120吨;满载排水量:42,850吨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
改装后长度:224.94米;宽度:34.59米;吃水:9.5米
引擎种类:蒸气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主机输出功率:82,000匹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最高航速:25.3节
续航距离:5,500浬(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完工时: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20座14厘米舰炮;4座7.6厘米高射炮;8座53厘米鱼雷发射管
改装后: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4厘米舰炮;4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0座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3架
1944年11月25最后改装: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28挺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无
测试排水量(吨): 30600武装(主炮): 36cm X12
水线长(公尺): 202.69(副炮): 15cm X16
最大船宽(公尺): 28.65建造船厂:横须贺造船厂
动力(马力): 40000建造完工时间: 1917/ 3
航速(节): 22.5沈没时间: 1944/10/25
续航力(14节): 8000沈没地点:斯利卡奥海峡
排水量 29330吨(第一次改装后32330吨)
速力 22.5节(第二次改装后24.7节)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4门 12.7c25mm机枪16挺
小牧自然大佐 1921年3月1日
黒瀬清一大佐 1921年12月1日海兵26期
寺冈平吾大佐 1922年12月1日海兵27期
原敢二郎大佐 1923年12月1日海兵28期
米内光政大佐 1924年11月10日海兵29期
池田他人大佐 1925年12月1日海兵30期
枝原百合一大佐 1926年12月1日海兵31期
堀悌吉大佐 1927年12月1日海兵32期
吉田善吾大佐 1928年12月10日海兵32期
阿武清大佐 1929年11月30日海兵33期
毛内效大佐 1930年12月1日海兵33期
菊野茂大佐 1931年12月1日海兵34期
和田専三大佐 1932年5月1日海兵34期
安藤隆大佐 1932年11月1日海兵34期
糟谷宗一大佐 1933年11月15日海兵35期
细萱戊子郎 1934年11月15日海兵36期
春日笃大佐 1935年11月15日海兵37期
桑折英三郎大佐 1935年12月2日海兵37期
后藤英次大佐 1936年12月1日海兵37期
高木武雄大佐 1937年12月1日海兵39期
五藤存知大佐 1938年11月15日海兵38期
保科善四郎大佐 1939年11月1日海兵41期
小林谦五大佐 1940年11月15日海兵42期
小暮军治大佐 1941年8月11日海兵41期
山澄贞次郎大佐 1942年6月20日海兵44期
三好辉彦大佐 1943年3月10日海兵43期
标准排水量:26610吨,改装后31720吨;
尺寸:长214.6米/宽28米/吃水8.38米,改装后长222米/宽31.7米/吃水9.6米
动力:36台油煤混烧锅炉锅炉,改装后8台重油专烧锅炉;主机功率64000马力,改装后136000马力;
航速:27.5节,改装后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9800海里/18节;
8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6门(改装后14门)152毫米/50倍口径副炮;12门76毫米炮,改装后12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4门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拆除);舰载机3架。
舷侧水线装甲带(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改装后96-165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装后28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装甲总重:5405吨(1913年),改装后10918吨(1936年)。
比睿(ひえい)号战列舰属旧日本帝国海军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由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比睿号是金刚级的2号舰,完成时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命名惯例,以巡洋舰命名方式,比睿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京都府和滋县境内比睿山。
舰种战列巡洋舰→战列舰(高速战列舰)
“伊势”号这一舰名源自日本古代的伊势国,即现在的三重县。日本帝国海军1915年开造的两艘“伊势”级战列舰,也名为“伊势”号和“日向”号。1943年,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失利后,“伊势”级被改装成既可以搭载飞机又保留战列舰机能的“航空战舰”。1945年,日向遭到盟军战机的集中攻击,舰身遭到严重的损坏,大破著底。在战后被浮扬起来,并在1946年解体。伊势在仓桥岛东北方遭到盟军战机的集中攻击,舰身遭到严重的损坏,大破著底。在战后被浮扬起来,并在1946年解体
1918年“伊势”级战列舰两艘,即“伊势”号和“日向”号,该型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35 0吨,舰长215米,宽31.71米,吃水深9.03米,主机动力80000匹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25.3海里。舰载武器装备有356毫米口径主炮8门、140毫米口径火炮16门、127毫米口径火炮8门及25毫米火炮20门等。1945年7月下旬,两舰均在日本濑户内海吴港内被美军轰炸机群炸沉。
榛名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开工时作为巡洋战舰(战列巡洋舰)建造的,是金刚级的3号舰。同型舰4艘,即“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金刚级是日本的首批所谓的超级无畏舰。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榛名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群马县境内榛名山。
三、二战十大最强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于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以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名字命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该舰于1936年7月开工,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德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舰长241.55米,舰宽36米,最大吃水9.99米,标准排水量41,637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最高航速30.12节,最大续航力8,500海里。舰上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12门105毫米副炮和36门机关炮,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本级舰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达到33节)、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至今。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三号舰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举行,本级舰因而闻名于世。
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在沉没超过半世纪后,该舰仍然作为不少电影及动画的题材,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
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一种快速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44800吨,符合伦敦条约对战列舰的规定。北卡罗来纳级是美国1937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是二战前用于替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战列舰的第一级战列舰,该级舰一共两艘,分别为BB-55“北卡罗来纳”号和BB-56“华盛顿”号。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都在1947年退役,华盛顿号在1961年拆卸,而北卡罗来纳号则被当地一些知名人士花费33万美元购置,停泊在北卡罗来纳州维尔明顿费尔角河的一个永性泊地供后人参观。
黎塞留级战列舰,是法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亦为法国海军史上最强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在本级舰命运多舛的建造和服役生涯中,见证了法国的被入侵和解放。本级舰诞生自1934年6月25日法国海军最高会议关于法国海军新形势下的造舰计划,以抗衡新时期法国海军最大的威胁——意大利海军维内托级战列舰,新舰以PN-196为设计代号,以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为设计基础,1935年10月22日开始建造,1939年1月17日命名为黎塞留号,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法国投降,1940年6月黎赛留号在维希法国海军服役。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战列舰,简称为维内托级。维内托号为预算拨付首舰,利托里奥号为实际服役首舰,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建造的主力战列舰。本级舰满载排水量45000吨,采用适航性较高的长艏楼、球鼻艏、巡洋舰艉构型,装备三座三联装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前二后一)、四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和十二座90毫米单管高炮。装甲为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独立,在设计上前卫且符合意大利海军特点需求。
厌战号战列舰也译作“战仇”号、“厌倦”号,属于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主要装备8门15英寸口径主炮、12门152毫米口径副炮等。厌战号战列舰于1912年10月31日开工,1915年3月完工。厌战号战列舰服役期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现代化改装。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厌战号多次受到创伤而最终安然无恙,成为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传奇战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1939年始建的一级战列舰,该级舰建造计划于1938年5月批准,共建成四艘,于1942年间陆续服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作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南达科他级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同级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1941年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取得了服役期间最大的战果——她与“BIG SEVEN”的传奇角色“罗德尼”号战列舰一道,击沉了德国海军最强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1916年9月1日在约翰·布朗造船公司动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胡德号是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唯一完工的一艘,服役时标准排水量达41785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其拥有四门双联装381毫米主炮和31节的航速,被视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最为著名的1923年11月27日至1924年9月28日的“帝国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