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小游戏
小游戏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体积庞大的单机游戏及网络游戏而言的,泛指所有体积较小、玩法简单的游戏,通常这类游戏以休闲益智类为主,有单机版有网页版,在网页上嵌入的多为FLASH格式。小游戏在研发上存在几种技术体系(请看下方)动作类小游戏体育类小游戏益智类小游戏射击类小游戏冒险类小游戏棋牌类小游戏策略类小游戏敏捷类小游戏搞笑类小游戏休闲类小游戏激情类小游戏等。。。[编辑本段]FLASH小游戏 FLASH是Macromedia公司(现被Adobe公司收购)开发的网页富媒体及强交互技术,最初用来研发交互式或动画网站组件。FLASH近几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Adobe公司的统计,其互联网PC桌面普及率达到了惊人的99%,而JAVA为85.1%。目前FLASH更在大力向PDA及智能手机终端发展。 FLASH技术包含一套可编程脚本解析器,称为ActionScript,它使用与Java及Javascript类似语法,可以控制FLASH动画,实现多种交互功能。AS3.0更支持了Socket联网功能,使得开发大型交互式网页游戏成为可能。凭借ActionScript2.0及ActionScript3.0的出色表现,FLASH技术成为了绝大多数小游戏开发的技术基础。 FLASH的解析器,称为Flash Player,体积十分小巧。它不仅可以支持流行的IE浏览器,还可以支持Firefox, Opera, Safari等多款浏览器,用户下载安装非常方便。这也是Flash小游戏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编辑本段]FLASH小游戏站点万象欢乐谷 万象欢乐谷意动小游戏 意动小游戏在线小游戏: 456小游戏: 7k7k小游戏: 酷利奥小游戏: 小游戏007: TOM小游戏: 4399: 牛牛游戏: 游戏中国: 多玩小游戏 零点小游戏 小游戏的特点目前流行的小游戏绝大部分只要能打开IE,10秒钟即可进入游戏,不用下载庞大客户端,更不存在机器配置不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关闭或者切换极其方便,再也不用担心上班玩游戏被BOSS逮住,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快乐的游戏,尤其适合上班一族。[编辑本段]Applet小游戏 Applet是Java语言的一套技术体系,它被设计用来在网页上显示动态内容。Applet在97年提出,在2000年前风靡互联网世界,当时被认为是未来网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微软公司拒绝在IE浏览器中内置JRE解析器,并提出了微软自有的Applet标准,导致最终用户如果需要使用Applet必须先下载庞大的JRE解析程序,这最终导致了Applet的衰落。 Applet相对于Flash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功能和可扩展性,由于其来源于Java语言,因此它可以使用庞大的Java类库,包括异常丰富的第三方开源软件。Applet还可以凭借与OpenGL的接口实现实时3D渲染。[编辑本段]Director小游戏 Shockwave是由Macromedia开发的多媒体播放器。可以通过Shockwave播放和收看文件,并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同Flash一样,Shockwave也需要插件支持。 Shockwave亦是 macromedia(现已被Adobe收购)提供的网上流媒体播放技术。它与Flash技术的区别在于,Flash是一种网上矢量动画技术并带有一定的交互编程功能。Shockwave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播放技术,由于它提供了强大的、可扩展的脚本引擎,使得它可以实现3D效果小游戏、制作聊天室、操作html、解析xml2文档、控制矢量图形,两者都是流媒体技术。但是flash启动非常快,而 shockwave启动没有flash快。flash是用flash软件制作,文件后缀名是.swf(shockwave flash format),shockwave是用Director制作,文件后缀名是.dcr。帧速率决定了媒体可以播放的最高速率,Shockwave和 flash的实际播放速率通常由于播放所需的计算量过大而达不到指定的播放率。二者的内部引擎不同,shockwave的帧速率通常在30~60之间,而 flash的帧速率默认为12,一般在12~30。shockwave本质上使用一个高性能的点阵复合引擎,而 flash实质上是一个实时矢量到点阵的渲染引擎。通常矢量到点阵的渲染要比简单的将点阵图像复合更加耗时,这就是为什么 shockwave可以比 flash提供更高的帧速率。[编辑本段]小游戏发展史小游戏的发展时间不长,而且也一直未收到广泛关注,当时中国大陆比较知名的小游戏网站,像MeiGua,4399和7k7k,基本以收集大量的小游戏并摆列在网站上为卖点。这些网站收集的小游戏多达2万到5万款。MeiGua是这类网站的代表,它号称为中国最大的Flash游戏集中网站,提供了1万8千余款Flash游戏,并将游戏分类为:动作、体育、益智、射击、搞笑、冒险、棋牌、策略、敏捷、综合、休闲、装扮、儿童和测试游戏。MeiGua的日访问用户超过400万,是中国大陆在小游戏领域用户量最高的网站。其网站域名“MeiGua”甚至成为了一个Google的热点搜索词,月搜索量超过2百万次。“MeiGua”俨然成为小游戏的代名词。由2007年底开始,网页游戏的市场日趋火爆,小游戏作为网页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另外像Facebook,Myspace及国内的校内网、开心网等等一大批SNS社交网站的迅速崛起,集成小游戏几乎成为了这些SNS网站留住用户的不二法则。而体积较小,休闲和娱乐性很强的小游戏,尤其是Flash小游戏就成了SNS网站最热门的选择。Facebook是这类WEB2.0网站的代表,Facebook上十大热门游戏如下:游戏日活跃用户量 1.(Lil) Green Patch 735,473 2. Owned! 678,982 3. Texas Hold'Em Poker 660,854 4. Friends For Sale! 549,692 5. Mob Wars 493,531 6. Biggest Brain 307,238 7. Compare People 303,496 8. Bowling Buddies 290,296 9. Word Challenge 281,398 10. Pokey! 266,949在另一方面,进入08年以来,以小游戏概念为核心,引入SNS的社区的网站亦有很快的发展,它们的特点是精选若干休闲型和趣味性甚佳的小游戏,并充分开发这些游戏的增值点,引入积分上传机制,并具备了好友实时对战和擂台赛机制。鼓励玩家组队比拼,将休闲娱乐与竞技文化相结合。并具有完备的WEB2.0功能,例如圈子、标签、博客/日期和实时聊天功能。米多网UI的风格简洁,与Facebook,Myspace网站风格相近,面向白领及高端用户,它充分发挥了小游戏的参与性强,娱乐性也强的特点,使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发现新的朋友和关系,将孤立的小游戏改造成为成为了一种新形式的通讯方式,它推动着人们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影响着人们的决定,是小游戏+SNS社区的典范。
二、请问有谁有关于微笑服务的培训互动小游戏
快乐的大转盘
目的:学员通过热闹的游戏,潜移默化地感悟出如何与人相处的真谛。
所有学员被分为两组,起初学员并不知道游戏要告诉他们什么,他们只知道游戏规则:当两人见面时,每人都同时向对方打出一个代表自己希望与对方以何种见面礼节相见的手势。出一外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点头”;出两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出三个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握手的同时,自然地拍拍肩膀”;出四个手指头,代表自己想与对方的见面方式是“拥抱”。
若双方所出的手势不一致,以小的手势为准。即一方出“3”、另一方出“2”时,则双方完成“2”的见面礼。
游戏的规则看似十分简单,但十分有趣。随着游戏的进行,热闹的表面下,学员的心里会发生十分微妙变化。
起初彼此因为不知道对方会出几,为了不让自己太尴尬,多数都试探性地出个“1”互相点点头。随着不断变换新的对象,慢慢地,有人开始出“2”或“3”,偶尔也会有人斗胆出个“4”。
全体人员在“大转盘”一轮一轮的转动中,内心也在不断地“挣扎”琢磨着每一次对方会出几,自己到底该出几。反正,每次游戏的结局几乎都是同样的:自然而然地大家最后都会互相出到“4”,即全体互相拥抱。游戏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与陌生人互相拥抱,对于没有这种传统礼节,但同时又有着含蓄、内敛、不愿打开心门的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多数中国你来讲,是一件需要一点勇气才能做到的事。
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出“4”及完成“4”号见面礼节时的确有些不好意思,但其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尤其是在游戏结束时的表现可看出,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最最真实的感觉都是渴望彼此能以“4”相见。只不过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更希望的是对方先出“4”。
有一条“人际准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
别人怎样对待我,我也怎样对待别人。
如果你对我热情,我也热情待你;
如果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
如果你对我不仁,那么就别怪我不义;
如果你对我出“4”,那我也针对你出“4”。
在游戏中你能明显感受到,如你秉持的这条与人相处的准则,你虽然没有什么错,但可以肯定也不怎么对,因为人你完全是被动的,你的一切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受制于别人怎样待你。
可怕的是,根据这一准则,人们会自然而然演化另一准则:
估计别人会这样对待我,于是,我就怎样待别人。
让我们试着演绎一下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估计别人会热情待我,于是,我准备热情待他。但你可能不幸正碰到一个估计错误的事实:对方并未表现出你期待的“热情”,领略了一次什么叫做“受伤”。于是,下一次当你面对某一新对象时,为了防止再次被“伤”,你的处理原则十有八九是收敛起自己上一轮的“热情”,将“无情”赠送给即将要面对的下一位。此时,你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是既然“你”(尽管已不是刚才的同一个“你”)上一次这样待我,那么下一次也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啦,忍耐是有限度的。再接下去就该轮到对方也这样思考了……怨怨相报,何时是了?
更极端的情况是:怀疑他会“害”我,先下手为强,把他先“害”了再说。比如,刚才的游戏中,许多人都是这样思维的:怀疑对方不会出“4”,我还是先出“4”,那该多尴尬,与其这样,还不如少出一点吧;。有意无意中已和先把“痛苦”给他。
呜呼,有没有发现,事实上人与人之前的不信任、隔阂、冷漠、倾轧、抱怨、成见、封闭、仇恨,大多数都源自于这一条人们常用的准则?
难怪人们常慨叹:“做人难哪!”
游戏结束后,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能明显感到大家共同感悟出人生真谛:
“痛苦”地计算着到底出几,根本就逃不脱“痛苦”的结局。要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惟有秉持“出四准则”:根本就没必要费心去计算、摧摩对方出几。如果就要费心去摧摩的话,那也让对方去揣摩好了。随便他出几,反正自己都毫不犹豫地出4就是了。
当对方给你出4时,其实隐含地代表着他对你的理解、重视、欣赏与接纳,而这恰恰是每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的内心需求出4,是游戏中彼此见面时人们内心真正希望的最高礼节。其实,它也自然而然隐含着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出4准则,即: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怎样对待别人。
希望别人热情待我,怨主动热情待别人;
不希望别人这样待我,我也不要这样待别人;
永远不希望别人害我,我也永远不想去害人。
不管别人能否热情响应,我仍然会热情,因为,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内心仍然是:希望他热情待我。于是,按照这一内心标准,无论对方如何,我下一次的选择仍然是:热情待他。
三、什么叫游戏方式
这样宏大的话语是每一个游戏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论你是游戏的策划开发还是普通玩家,就像你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身边的世界一样,只要参与游戏,世界观就会像空气一样一直包裹着你,也许你暂时看不到它的形状,但却永远能感知它的存在。
我们只要接触游戏制作者和玩家,就能够感觉到游戏世界观对他们的影响。游戏设计者经常会说这样的话:“XX游戏中有N个种族,每个种族里都有战士、法师、弓箭手等高级职业……游戏里的每个城市建筑都很独特,不是讲究精雕细刻,而是讲究每座房子都有独特的造型。有需要楼梯爬上去的小木屋;有走到地下的石屋。连篝火也有很多特殊的造型,那红红火苗的所演绎出的精彩,让人感受到微小中的细致。还有那坐落在幽深的山脉最底层,非常隐秘的城堡;坐落在很小的山谷里,四面都是高而陡峭的山的矿山城市,还有那海边因为遇难而搁浅的船只残骸,给人一种异样的真实。……各个种族的中心城市自然有他们的特点:XX族城市中,站在漂浮于天空之中的奇迹之城,远远望去:那远处巍峨的高山,恬静的流水,杂草从中隐约可见前古建筑遗迹,随着清晨的阳光从远处淡紫色薄薄雾霭逐渐显现。而在XX族的主城附近的大草坪上视野非常开阔,显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绿草如茵,小桥流水。而XX族的城市就另是一翻风味了:虽然每个村庄的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但是都有同样的中心商业区,各种建筑整齐宽阔,布局合理,特别给人立体感是洁净的村庄看不见一点垃圾的存在。宽阔的街道、城市内各种设施的招牌、阳光的映射下,展现一个个古香古色的村庄。”这些是我们能够经常看到的对游戏的宣传,其中就包罗了很多世界观的内容。而玩家经常会说的:“XX游戏有着丰富的剧情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有着感人的情节和完美的结局”、“我喜欢XX游戏中的人物设定,特别是服装设计,太漂亮了”、“XX游戏将不同种族之间的历史渊源交代的非常详细真实,对几个种族之间关系的刻画也恰倒好处,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大国政治一样。”从这些玩家对游戏的评价中我们也能分析出游戏世界观对一个游戏成败的重要作用。在一些游戏策划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世界观的设定被放到了开篇位置,是整个游戏策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甚至坊间有“卖游戏先卖世界观”的俗语流传,可以想见世界观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游戏世界观,以及和世界观相关的方方面面。
何谓游戏世界观?
游戏世界观的定义是什么?恐怕现在很难有一个可以服众的答案。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游戏参与者(包括开发设计和普通玩家)估计能有一千多个概念。笔者在这里将游戏世界观定义为对游戏场景的主观先验性假设,它是和游戏系统概念相对应的。所谓游戏系统,是指通过游戏者的控制,对一个游戏价值观的进行阐释,并保证价值观在游戏中发挥作用的综合手段。世界观和系统有相互交融的地方,有些涉及游戏世界规则的地方,世界观就要靠系统的解读来传达。世界观和系统的分别,在于前者偏重描述性,而后者则是操作性的。前者在游戏中的作用,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而后者的作用则是保障我们在游戏中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了能得到什么的手段。世界观和系统通过游戏的价值观连接,游戏的价值观是在游戏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抽绎出来的对游戏世界根本规则的评价。在成熟的游戏设计中,三者构成一个X型体系。两端(游戏世界观和系统)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大,而坐落在交点位置的就是游戏的核心价值观。而形成这一体系的基础就是游戏世界观,它像金字塔坚实的底座一样,托起了其上的价值观和游戏系统,构筑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游戏结构。(三者联系的具体说明,详见拙作《游戏系统论》。)
和游戏系统偏重操作性不同,游戏世界观的特点是描述性。它是在利用一切手段来告诉我们游戏中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讲述是传达游戏世界观的重要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游戏的开端看到一段CG动画,它的功用就是讲述游戏世界观。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游戏《最终幻想8》为例,在开场CG中我们就多少能够了解一些游戏世界观,比如游戏画面的风格,游戏角色的着装风格,角色使用的武器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些世界观的讲述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游戏,并帮助我们在游戏中探索。在进入游戏后,世界观的描述更是随处可见,巴拉姆学院的设计风格、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出行道具甚至怪物设定,都在给我们展示着《最终幻想8》那界于幻想和写实之间的独特世界。
在一个游戏中,几乎所有元素都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比如游戏时代设定,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游戏画面风格,是写实、日式唯美还是歌特式,游戏中的背景资料设定,包括游戏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还有人物造型设计甚至游戏中的色彩音乐等等一切都构成了游戏世界观的要素。像一些游戏大作,如暴雪公司的著名游戏《魔兽争霸(专区)》系列等,世界观搭建相当完整,几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要素在其中都有反应,比如历史、政治、宗教、军事等,而这一切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逼真的游戏世界。我们进入游戏就能明确《魔兽争霸》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泰坦及宇宙的形成,艾泽拉斯的世界的古神不希望泰坦的用金属手改造这个世界而引发的战争,卡利姆多大陆的形成;我们还能知道人类与兽族的相遇,以及两者间仇恨的来源,人类7个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勾心斗角,各个种族的不同信仰;我们还能知道各个种族之间军事力量、生活习惯的区别,每个种族特有的外貌、武器、战斗方式和着装的不同;如果对世界神话有些了解,我们可以了解《魔兽争霸》是各民族神话的杂烩,特别是古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和北欧神话的影响最为显著,我们还可以知道游戏设计者在创作《魔兽争霸》的世界时利用了“平行宇宙”的观念,在建筑和服装设计上有哥特和巴洛克风格的影子。所有这些因素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帮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魔兽争霸》世界观。
游戏世界观在电子游戏中是普遍存在的,绝对不存在没有世界观的游戏。因为游戏是人类的造物,人们在制作一款游戏的同时,都会为游戏搭建一个场景并制定一些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主观的假设必然会参与其中,否则游戏无法成型。而不论是参与游戏的还是创作游戏的,甚至是纯欣赏游戏的人,也都会将自己的主观思考带入了游戏之中,对游戏中的假设做出回应,这种互动是游戏的本质属性之一,同时也是游戏世界观发生效果的表现。在有些游戏中,世界观表现得比较明显与完整,比如上文提到的《最终幻想8》和《魔兽争霸》,但在另外一些游戏中,特别是一些桌面小游戏中,世界观的表现则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经常会被人忽视,甚至被认为没有世界观,其实这不过是对游戏世界观的一种误解。现在笔者对一个游戏的进行一下描述,看对大家是否能又所启发:“这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天空中经常会出现四个一组的宝石,在和现实世界一样的重力作用下下落到一口井中。当宝石接触到井的上沿时,这个世界就将毁灭。如果宝石将井的一层全部填满,那这一层的宝石就会全部消失,堆在上面的宝石也将落下,填补空间。这时一位勇者出现了,他能用自己的念力控制空中的宝石旋转并改变位置,他的任务就是将宝石放到适当的地方来阻止世界的毁灭……。”怎么样?大家都猜出来这个游戏是什么了吧,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方块》。如果换一种表述的方法,大家就不会认为这个游戏没有世界观了吧。其实就算像《俄罗斯方块》这样的小游戏,都有构成世界观的基本要素,笔者将在下一个章节中着重讨论。
游戏世界观的层次和要素
上面我们提到了有些人认为《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游戏没有世界观,是出于对世界观要素的误解,下面笔者分类讨论一下游戏世界观的层次与要素,同时也是对游戏世界观这个概念内涵的补充。
游戏世界观的第一个层次:表象层次。
这里的表象是指游戏中可以直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信息,比如图像、文字、声音和动作等,这些是游戏世界观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游戏是一种多媒体艺术,将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就是它的长处,向人类的自然感官直接发送有关游戏世界观的信号,是最方便的选择。在表象层次里,我们能够总结出以下这些世界观元素。
图像。电子游戏首先是一种视觉传播媒体,所以图像在讲述世界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首要作用,而构成游戏图像语言的,有这样几个主要方面:色彩、形象、构图、动作等。
马克思曾经说过:“色彩是大众最普遍的美学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最为响亮最直接为人所接受的视觉符号。在游戏中,色彩往往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让人对游戏的风格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形象应该是能够最直接反映游戏世界观的视觉元素了。我们经常会说起,这个游戏的世界观是西方魔幻式的,那个游戏的世界观是东方神话式的,我们对一个游戏的世界观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游戏中各种形象的设计,比如任务造型、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背景设计等,同时依靠各种视觉形象在游戏中展现世界观也是是最常用的手段。构图是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它在图像语言中有重要地位,但是却很少被人理解,我们有时会说一个游戏(特别是动作游戏)的视角有问题,这就是游戏画面的构图出现了偏差,构图从画面结构上保证了游戏图像语言的准确流畅。动作则是游戏世界观的另一张名牌,它通过角色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的性格归属。特别在角色扮演游戏和动作格斗游戏中,比如MMORPG《魔兽世界(专区视频)》中,不同种族、职业之间的动作毫不相同,它代表的是游戏角色的个性,其所涵盖的是游戏角色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正是色彩、形象、构图、动作等构成图像语言要素的综合作用,向显示器前的玩家传达了游戏特有的世界观。电视游戏大作《鬼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在这个游戏里,图象语言就很好的烘托了游戏主题。游戏中的主角但丁身着火红色的风衣,银色的短发和手中的兵器相映成趣,而周围的环境基本都是都一灰黑色为主,突出怪物藏身处的阴森恐怖,而怪物本身则大量运用冷色调,像蓝色、紫色、绿色等,点出这些魔物危险残忍、凶恶狡诈的特性。整个游戏场景的色彩构成,有浓郁的哥特艺术特点,大量出现的红色和黑色(主角的大衣与周围环境)让人联想到鲜血与死亡,强烈对比的颜色反差不但给观众极强的视觉震撼,而且营造出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这样的颜色设计正好应和了游戏与怪物搏斗的主旨,可以说色彩帮助玩家进入了游戏设计者营造的氛围,给了他们更强有力的游戏体验。不论是主角单丁还是游戏中的怪物形象,都十分鲜明,有很多符号化的元素加入,让玩家能够轻松将《鬼泣》与其他动作游戏区分开。
更值得一提的是《鬼泣》中的人物动作设计。这个因为开发《生化危机》系列时因为当初硬体限制一些想法无法实行,而把这些想法累积制作的游戏却成为了很长时间内的动作游戏标杆,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鬼泣》招牌式的动作设计。用一句话概括,《鬼泣》的动作设计就是但丁自然流露的耍酷表演,大张大合的招式配合敌人给予的压迫力,加上快节奏的激烈电子乐,《鬼泣》真正做到了“瞧在眼里精彩,玩在手里爽快”,耍酷更一度成为了调动游戏渲染力的指挥棒,不是出现的战斗镜头特写极富视觉冲击力,而游戏氛围的提升也让玩家热血沸腾。虽然《鬼泣》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些特色让《鬼泣》在PS2的早期成为一款完成度和素质如此之高的“双白金(超过200万套)”的经典之作。
音乐。作为多媒体传播工具,游戏自然不会把音乐排除在外,“红花虽好也要绿叶衬托”,音乐在游戏中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作用。对于很多人来说,游戏音乐是一个新话题,特别是在中国,对游戏音乐的重视和创作还不尽如人意。国外游戏制作中,对音乐要求相当高,经常会聘请有相当知名度的音乐家谱曲,交给著名的歌手演唱。这样一方面通过音乐家的高知名度来提升人气,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游戏音乐的质量,为以后出原声碟做好准备。其中以日本的电视游戏领域最有代表性。音乐创作者并非根据某个既定的主题按部就班地写出一段段的旋律来,而是当整款游戏的其他部分全都完成了以后,在自己完全亲身经历一遍游戏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这样无疑使得游戏的音乐具有更为鲜活的生命力,不但契合着游戏场景、剧情、色彩等变化而产生的意境,也契合音乐创作者在游戏过程中情感变幻、喜怒哀乐的心境。这是游戏音乐创作目前的最高境界,最容易激发灵感,也是使得音乐最贴切于游戏、二者浑然天成的必由之途。优秀的音乐能毫无阻碍地深入你的内心深处,时而如同一双温柔的手,抚平你的紧张与焦虑,使你心平气和,复归于理性;时而又像一团熊熊烈火,刹那间点燃了你的激情,使你产生出了一种强烈的游戏冲动,或者是身为自己所扮演的游戏主人公而萌发出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来。
游戏音乐是为剧情服务,辅助性的表现游戏世界观的手段,这可以从游戏音乐的不同类型中得到启示。勇者斗恶龙系列和最终幻想系列中偏重古典音乐,这与两者博大深厚的世界观系统紧密相连;魂斗罗之类的战争游戏音乐大多采用摇滚乐形式,首先从听觉上就让你体验战场紧张刺激、让人热血沸腾的氛围;而像光荣的三国系列等,运用了中国古典音乐元素和民族乐器,特别让中国玩家感觉到亲切;中国自己制作的游戏音乐也有很好的楷模,比如《仙剑奇侠传(专题游戏画面)》中那空灵剔透、宛如天籁的New Age音乐,那种旋律使人浑然忘我,配合《仙剑奇侠传》的情节与气氛最合适不过。音乐让你可以用耳朵来玩游戏,而其中所传达的世界观信息,对于一个游戏来说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而且随着游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音乐的地位将会日益提升。
剧情。这个不用做太多的介绍,剧情是大家最熟悉的世界观表达方式。一个游戏中从世界起源到种族繁衍,从历史渊源到风土人情,都涵盖在游戏剧情中,可以说游戏剧情是表现世界观最集中的形式,也是最为游戏制作者和玩家接受的形式。
游戏世界观的第二个层次:规则层次。
相对上面显而易见的表象层次,规则层次世界观在游戏中隐藏的比较深,不容易被我们的感官直接发觉,但是它的作用不能小看。规则层次的世界观告诉我们这个虚构的游戏世界以什么方式运动,是更深入的描绘游戏世界场景的必要手段。以现在已经被中国玩家广泛熟知的《龙与地下城(专区)》为例,提到这个经典游戏系列的世界观,大家能想到什么呢?有历史背景、种族设定、职业选择还有各种城镇建筑,各种人物形象,各种魔法效果。不错,这些都是《龙与地下城》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但还不是其全部。因为支撑这些表象元素的是游戏设计者建构出的《龙与地下城》世界运行规则。从桌面游戏时代开始,《龙与地下城》世界就有一套特别的运行规则。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龙与地下城》的核心是一套数学规则,一个动作能否成功,动作效果如何判定,效果是必然还是随机,都由这套数学规则决定。D&D的数学架构,是在七颗(六种)骰子所产生的随机数基础上建立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颗就是20面骰,用来进行大多数的“成功率检定”(主要是战斗,D&D是以战斗为主的角色扮演游戏,非战斗部分大多可通过常识判断)。每当玩家试图进行有一定几率失败的动作时,投一个骰子,把结果加上相关的调整值,与目标数值相比较,若最终结果等于或大于目标数值,动作就成功完成;反之,若结果小于目标数值,则动作失败。这被称为“D20系统”(D20 system),就是以D20骰子为核心的规则系统。D20系统包括D12、D10(各两颗,用于投百分比)、D8、D6和D4,合共七颗骰子,它们几乎可以计算整个D&D世界的所有事件。D20系统的特点还包括基于等级的HD(通过骰子来决定生命点)/HP系统,以及线性增长的人物能力等等。
这套以数学中的概率论为基础构建出来的游戏世界观相当完备,因为它可以让游戏中的一切事件用数据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判断。譬如“打开箱子”这个简单动作:如果卡住了,需要用一些力气才能成功,可以假定开箱的难度是5,普通人一次成功的机会很高,那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打开,偶尔需要多试两下;如果箱子锁着,则可以假定砸开的难度是20,普通人也许要尝试很多次;如果锁非常结实,必须通过极其巧妙的技术才能开启,那么难度就是20以上,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锁匠才能搞定。这样一个清晰的数学系统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游戏设计者对世界运动规律的理解。一切情况最后都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描绘,都可以通过数据比较的方法得到结论,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是通过概率产生的,不正是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贯穿现代化全过程的中心思想之一么?通过概率保证事件发展的指向性,同时满足突发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这就是游戏的设计者为《龙与地下城》设定的游戏世界观。《龙与地下城》从桌面游戏进化到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我们在游戏过程中将看不到骰子、数值设定书这些标志性物品,因为规则的监督和执行交给了电脑,无须玩家自己费心。但是不论系统如何演变,支撑它的游戏世界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所以那些《龙与地下城》的资深玩家可以很容易的在不同游戏形式间切换,因为对他们来说,不同的《龙与地下城》游戏形式其实指向的是一个相同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他们所熟悉的。
上文提到一些桌面小游戏中,世界观的表现则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经常会被人忽视,甚至被认为没有世界观。其实在这些游戏中,表象层面的信息被压缩到很小,更多的世界观描述是通过规则层面来完成的,比如我们曾经提到的《俄罗斯方块》。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1、系统从7种方块组合中随机产生一个方块下落,每种方块均由4个小块组成。2、下落方块下落中,其任意小块下方已有方块则结束下落,同时系统产生新的下落方块。3、已停止方块中如果一行内没有空隙,则本行消除,消除行上方方块均匀下落。4、系统产生下落方块时,如果下方空间不足以产生下落方块,则游戏结束。”从中可以发现能够发现,《俄罗斯方块》是构建在“下落——填充——消除”这个基础假设上,其表象层面的世界观是“方块、下落、消除”等简单描述,而真正让这个游戏与众不同的是游戏的规则。我们可以轻易的将《俄罗斯方块》与同类型桌面游戏《极落雀》、《玛力医生》等区别开,也许他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很相似,但只要进入游戏你就能发觉很大不同,这就根源于游戏规则层面上的显著差异。
游戏世界观的第三个层次:思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