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训练孩子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哪些游戏来训练
首先,会画一条长约10公分的横线,会仿画「十」,会用剪刀沿着粗线条剪3岁左右会用6块积木在17秒内堆积出金字塔,到了3岁半以后,这个时间会缩减到11秒内。
一般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等游戏来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以这个游戏来说,难点在于,这个动作便很考验孩子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了。
除了去指定的医疗机构,在专家的指导以及大型训练本体感器材的帮助下,可以强化孩子的体感外,也可以通过和孩子开展亲子游戏,在日常的生活里训练、增强孩子的本体感。
1.玩气球。家长蹲下与站立的小孩子面对面,保持距离在一米到两米之间,由两人轻轻地拍打气球,在此过程中,小孩子会忍不住边打边跳,有助于提高小孩子手脚并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协调能力。
2.玩跳绳。可由多位小朋友参与,活跃气氛,跳绳需要手和脚来配合,手的频率和脚跳起的频率最好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大脑有很强的协调性才能完成。
3.骑自行车。买一辆小孩子骑用的儿童自行车,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练习,儿童在练习自行车时,让其多练转弯,这样能做到手脚并用,协调一致。对全面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很有帮助。
当然,能够锻炼孩子协调性的活动和方法不只有这几种,但重点是要有家长的呵护与陪伴,让小孩肯走出网络世界,愿意去锻炼、去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专注力培养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需要听觉训练、视觉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多方面的协调训练,因为平台功能的限制,暂时分享目前可以在家做的训练,主要是听觉和视觉训练,后期会继续给大家分享其它方面的针对性训练方法。
二、15个感统小游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动作。假如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很难做好某件事情,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1
跑步刹车
目的在于使孩子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2
学踢足球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3
开倒车
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4
更上一层楼
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易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5
抛气球
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6
开飞机
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当作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7
过小河
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8
金鸡独立
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孩子和父母对面站着,父母牵着孩子的双手,父母提起右脚,孩子也跟着父母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父母说:"妈妈放手了,孩子要站好。"孩子真棒,站了好一会儿。然后,孩子又学父母提起左脚,也能站稳,孩子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9
走平衡木
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10
花式滑滑梯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11
绕迷宫
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乐乐经常玩的,久而久之,乐乐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12
学拍球
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13
荡秋千
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14
团团转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15
定向骑车
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以上15种锻炼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家长们有空还不动手起来与孩子一起锻炼,不仅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能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
三、手脚并用游戏规则及玩法
手脚并用游戏规则及玩法如下:
1、手脚并用游戏规则:游戏要求参与队员只可以用身体对应的部位去接触图片,并完成全程。如果图片上画的是手印,就需要用全部手掌去接触;如果画的是脚印,就需要用脚去踩且可能区分左右脚,同时要求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接触除图片以外的区域,否则视为犯规。
2、手脚并用游戏玩法:手脚并用游戏需要参与者具备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参与游戏前应充分热身,并在游戏中注意安全。此外,不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参与游戏前应仔细阅读游戏规则并遵守规定。
3、手脚并用游戏的细节:通常需要准备一张图片或多个图片,图片上可以画上手印、脚印或其他身体部位的图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其他道具,如障碍物、标记物等。根据游戏规则,确定游戏路线。通常需要设置起点和终点,并确定中间需要经过的障碍物或需要完成的动作。
手脚并用游戏的有关知识
1、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手脚并用游戏通常设置各种障碍和挑战,需要参与者灵活运用手脚,协调配合,完成指定的任务或路线。这种游戏方式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参与者的竞争欲望和挑战精神,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手脚并用游戏需要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或路线。在游戏中,每个队员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够顺利完成游戏。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能够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竞争意识的激发:手脚并用游戏通常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需要参与者争取时间和成绩。在游戏中,每个队员都需要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争取更好的成绩和胜利。这种竞争方式能够激发参与者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四、手脚并用游戏规则是什么
游戏规则:只能用对应的身体部位去接触图片,并完成全程。比如图片上画的是手印,就用手去接触;画的是脚印,就用脚去踩;同时身体其他部位不能接触除图片以外的区域,否则视为犯规。
道具:
【参赛人数】20人,分成两队。
【比赛道具】一人两条绳子。
【竞赛方法】先用绳将参加者的右手和右脚、左手和左脚绑在一起,绳子要系牢,以免中途脱开。当听到裁判员发出“跑”的口令时,从起跑线向终点跑去,先到者为优胜或以计时决定名次。这种同手同脚、手脚并用的姿势与一般跑姿不同,故而有趣。
【竞赛规则】不可冲撞他人,绳子脱开者不计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