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1几天前,女儿的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本亲子读物《亲爱的爱丽丝》,我怀着好奇心与女儿同步打开了这本书。每晚忙完家务后与女儿静心阅读分享,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恍然明白学校的用意。
一、这本书让女儿手不释卷。
女儿每看完一章,脑子里会存不少疑问,比如“神秘的小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主人公米兰的爸爸妈妈有什么话故意回避着米兰?而这些疑问,在后一章里大多能找到答案。所以,大脑中的无数问号迫使女儿一章接一章地往下读,简直是“手不释卷”!
二、这本书让家长脑洞大开。
书中爱丽丝介绍许多有关书信的知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比如书信体文学作品的起源、邮票的故事等,都令我脑洞大开。这本书人物生动形象,情节环环相扣,里面还收录了我们同龄人的十封有关谈礼仪的书信,让我也接受了教育。
三、这本书让女儿找回儿时的梦想。
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曾跟我说过,她有自己的梦想:憧憬长大后有一个最崇高的职业,每天沐浴在阳光下,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游戏,成为一名光荣的老师。女儿常常在自己的房间痴痴地望着窗外,就像米兰一样沉醉在梦境般喜悦中。然而,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让她对美好的梦想望而生畏。读完《亲爱的爱丽丝》这本书后,女儿问我:“妈妈,在我的身边有像爱丽丝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啊!妈妈就愿意当你的爱丽丝。”我神秘地对女儿眨了眨眼、笑了笑。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女儿身边的“爱丽丝”?米兰可以与爱丽丝无话不谈,我应该反思自己,向爱丽丝学习,与女儿成为“忘年交”,多关心女儿的内心,多倾听、多交流,做女儿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四、这本书让家长找回教育的本真。
在中国父母们的眼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却有一件事情远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那就是:与人相处,与家人,与同学和朋友,与那些你偶然相遇的陌生人。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因为一个人不只是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家庭,他还属于社会。他生活的价值,他生活的意义,都是与社会不可分隔的。只有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和家门以后,他才会明白,他一生中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而是他待人处世的方式。这本书就是绕着这个写的,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德国的8岁中国小女孩米兰和一个德国老人爱丽丝的对话,这是孩子和老人的对话,文化和文化的对话,也是东方和西方的对话,谈论了美丽,讲了许多中西方的美人,可是,只有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希望女儿能通过这次的亲子阅读,学习爱丽丝的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在人生路途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2寒假里,我和孩子读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爱丽丝》。
它讲了一个神秘的孩子频繁出现在德国老太太爱丽丝的小屋外和中国女孩米兰的家,给她们捎来中国孩子写给爱丽丝的各种各样的信件。
还讲了爱丽丝和米兰聊关于书信的一些话题,让我懂得了书信是珍贵的,书信是使人与人的思想交流有了一种安静从容的方式。
这本《亲爱的爱丽丝》我们一口气读了两遍。我们反复地读,反复地想:书信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书信从被发明的那一天起,就被人们用来向朋友和亲人倾诉内心,它比直接用对话来得更委婉、更温情、更私密。
当前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书信早已被我们遗忘,人们更习惯于手机、电话、网络的联系与沟通方式,由此,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但书信这种应用文文体,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进行文化上与文字上的情感交流,却是手机及电脑上的语音及视频交流中几乎无法替代的。书信是传统的实质性的东西,你可以看的见摸得着,在对方的字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书信也是一种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俗语说“距离产生美”,有些不便直面沟通的语言可以信函书写,有些不便当场表达的情感可信笺流露,就是诸多书信美文产生的原因。愿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里,在人与人的交往时,能借助于书信这种应用文体的沟通方式,使社会交往中少一点世俗,多一些真诚,使情感表达时少一点直白,多一种温情,使紧张的生活节奏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安宁。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3寒假里,孩子读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爱丽丝》,孩子建议我也读一读。
这本书主要讲了暑假中,小米兰和娜塔丽、爱丽丝等人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那个窗前的小脚印,还有娜塔丽给米兰解梦,以及一大群中国孩子到米兰家做客等等,这些情节对孩子来讲都十分有趣,所以我们一口气就看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米兰,也不是娜塔丽,而是爱丽丝。爱丽丝美丽、温柔、善良、和蔼可亲愿意听别人诉说心事,愿意做一碗碗心灵鸡汤。我在想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像爱丽丝一样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弃用家长的,来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应该”“不要”等命令式的词语。同时要尊重孩子,在态度上以朋友相待,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要像爱丽丝一样和蔼可亲与孩子聊天,因为聊天是和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聊天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可以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的事,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
书中的爱丽丝又是那么睿智,那么博学,那么乐于助人,米兰可以与她无话不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孩子生活中的爱丽丝,要像爱丽丝那样倾听孩子的心事,做出一碗碗温热的“心灵鸡汤”。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4平时难得有读一本书的心情,不是因为忙于杂务,而是沉下心来与智者交流的欲望随着年岁的增加愈发地弱化了。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亲子阅读”,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诲便是师命不可违,何况老师还承诺“读好了”可以给孩子加分,所以我带着“功利心”认真读了这本《亲爱的爱丽丝》。哪曾想,打开书没几页就被书中人物精彩的对话吸引住了,以致于顾不上吃午饭一气呵成地读完。掩卷长思,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呢?
一开始觉得,这是写给孩子看的书。语言温润,通俗易懂,没有说教的痕迹,很容易引致孩子的共鸣。通过场景的铺陈,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孩子间的友情、特别是米兰和爱丽丝跨越代际的忘年之交跃然纸上,令读者印象尤深。不过,正如老师精心选择的“亲子阅读”书目,这本书更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原因在于,大多数家长未必在读它之前都懂得爱丽丝告诉我们的道理。
书中的对白,看似平叙淡然,实则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学信息和深刻的哲理。
无需强记,我们知道了邮票的由来;知道了邮政制度的改革者罗兰。希尔;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的模样以及它的价格。明白了书信不仅成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而且也是人间至情至性的独特印记。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又可以当作历史的信物见证书写者的情感。当年,若非席勒信文的劝说,《浮世德》将永沉歌德的心底,几张信笺改变了德国文学史的走向,可见通过信件所展现的友情的力量。
带有点中国传统意味的米兰妈妈,是位聪颖的中国文学史专家。她对“青鸟”典故的解读,通过与女儿的对话,让我们领会了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意,对当下理解、引用中的错谬进行了纠偏。借着“青鸟”引申,米兰妈妈还让我们知道了“青鸟探看”、“鸿雁传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四个关于通信的中国故事。对信使的几处着墨唤回了我们曾经的记忆,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信纸负载着情思、关切、惦念、牵挂甚或思想的独白奔赴另一处等待的心灵。
而现在,网络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表达的信息可以瞬间被你指定的人接收,与从前冗长的寄送过程相比优势明显。然而,爱丽丝说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尽管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可是它的代价也绝非低廉。电子邮件、微信或其他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迅捷的特点往往使书写者的思考失去了深度,相同制式的字体感觉不到表意人的亲近感从而丧失了私人性,甚至虚拟空间里传来信息的真实性都可能会存疑,这些反而让人们的交往出现了新的隔阂。
在爱丽丝招待来自中国夏令营孩子们的那个夜晚,她仰望星空,对孩子们说:“夜空中的这些星星,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人一样,总是隔着距离。有的距离很近,有的距离很远,它们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从人类文明历史开始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想尽一切办法,做一件很重要而美好的事。你们没猜错,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
哦!我仿佛就在那群孩子们中间,默不作声聆听着爱丽丝意味深长的话语。
终于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她借爱丽丝的言说和她的小花园告诉读者,合美的世界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等、和谐地相处;甄别传统中优良的部分,传承它,不要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中迷失人的灵性、遗落人的情感。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5读完《亲爱的爱丽丝》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感受是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情和爱,而其中的教育如婉转动听的歌曲,滋养着我们的心田。
家庭是爱的温床,她让每个成员和睦相处,恬淡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看,厨房里飘着收音机传出的音乐和煎蛋、咖啡的香味。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全家人在周末不紧不慢的吃着,随意地聊着天。在这样轻松的家庭环境里,小孩可以随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想,爸爸妈妈与之交流的口吻也是带着平等和尊重的。当米兰抱怨说爸爸妈妈没有陪她去度假时,爸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说:“对不起了,米兰。不是我们不愿意,这次实在是时间不凑巧,明年暑假我们一定提早安排。”我们从爸爸这样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完全感受到他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从平等的角度道歉般的说明原因,并不像我们的生活中某些家庭,居高临下的命令或拒绝小孩。我想,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家长,有时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投入到孩子的行动当中,帮助他完成小的“理想”甚至是“恶作剧”。米兰家的小花园出现了可疑的小脚印,爸爸妈妈不放心小米兰,要她睡到父母的房间,但米兰坚决不听。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并没有横加干涉,相反却与米兰站到一起,帮他挖弄陷阱。爸爸积极抱来了一堆树枝,再在上面铺上一张报纸,然后和米兰一起用碎土和草根把报纸盖起来。妈妈也没闲着,从放圣诞树装饰品的大盒子里找出几个小铃铛,用毛线把它们串起来,然后系在花园的小门上。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家庭氛围,更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何乐而不为?
因为有了爸妈的支持,米兰才与爱丽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才有机会了解爱丽丝神秘的小花园。花园里有星星点点的花朵和轻柔的风,空气里充满了青草和花朵湿润的香气,更让米兰亲切的是坐在长椅上和爱丽丝聊天的感觉。爱丽丝温和而平静的语气,亲切而真诚的笑脸,有时是位慈祥的家长,有时是位尊敬的老师,有时是位可爱的朋友。在这看似平常的聊天过程中,让米兰学到了待人的礼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尊重,谅解和宽容。如何尊重自己,尊重梦想,尊重生活,要学会爱,并学会表达爱。在轻松的聊天中,让米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一切过程都是那么的轻松自然,娓娓道来。从自己在等一封信开始讲起,讲到书信的起源,运送书信的方式,一直讲到书信体裁的作家,里面还穿插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当然也有米兰同学有趣的提问和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像春雨,润物无声,更像一首动听婉转的歌曲,令我们鼓舞,让我们从容面对生活。
感谢父母,感谢爱丽丝,感谢生活中的你我。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6《亲爱的爱丽丝》是程玮《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书。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讶异于中国的小姑娘米兰居然和德国的老太太爱丽丝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的交往是那么自然、顺畅,简直成了忘年交。如果说,爱丽丝家的花园能够吸引米兰、她的爱心打动了米兰,那么又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可以吸引一大群中国孩子纷纷写信,要结识一个素未谋面的德国老太太呢?
实际上,在现代通信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采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了。可是,偏偏有这样一群中国孩子不仅把心里的秘密通过书信告诉异国他乡的爱丽丝,还热切期盼着她的回信。可能,信中所述的种种情状,这些孩子的父母还不知晓。甚至,亲子间心灵沟通的缺失也发生在我们周围,只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阅读爱丽丝系列的其他几本书,不能一探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仅就孩子们书信的内容看,我觉得亲子间的交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交流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流过程的心理障碍。父母大多会认为子女是附属于自己的,很难把他们完全当作独立的个体与之交流。因此,子女与父母对话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和父母交往的时候会显得有些不自在。有时,为了回避父母的斥责,他们会刻意隐瞒一些事情,甚至会撒谎。
再者,交流时机的不合宜,容易引起交流对象的情绪抵触。很多时候,出于对子女的爱,父母会针对子女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之交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许他们也在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暗自后悔,又或者为自己的言语行为在自责反思……如果为人父母能够换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找个更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交心,也许孩子的反应不会那么激烈,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三,交流方式的不恰当,容易导致交流的`途径日益狭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往往是有什么说什么,会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待到年龄稍大些,便会有选择地说;再大些,会隐含着说,有时还需要父母去意会。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应该看到的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的考量。如果在与孩子的对话中表现急躁,还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往往会招致孩子内心的抵触,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就不再主动,呈现被动应答的状态,彼此交流的途径也就日益狭窄。
读着书中孩子充满童真的来信,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原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些不轻易言说的秘密,对父母也不例外。为人父母,我们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用什么守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扉打开了吗?当孩子还愿意和我们聊天、谈心的时候,我们都认真面对了吗?我想,只要我们对孩子始终保持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那么,孩子不仅愿意与我们书信交流,也一定能坦然地和父母进行面对面沟通。唯有有效的沟通,才能营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7第一眼看到程玮女士的新作《亲爱的爱丽丝》的封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行字就辣了我的眼,当下出版界太多打着“心灵鸡汤”类的图书让人厌烦,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高声嘶喊的比比皆是,说好的是心灵鸡汤,呈现的却是一地鸡毛,让人切齿。好在封面清新,装帧精美,且程玮女士在少儿文学界名气鼎盛,还是凝神定气恭敬拜读。没想到一日一夜一口气读完全书,实在是近年来所未有。掩卷长思,感慨良多。
我们该如何与孩子交流?相信每一位有心的家长都和我一样,或早或晚都会面临这一问题。《亲爱的爱丽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小主人公米兰的父母作为旅德华人,应该说已经有意识的在这一问题上一反传统中国父母自大、高高在上的倾向,“一般来说,跟米兰有关的事情,爸爸妈妈总是大大方方地跟米兰一起讨论、商量,还很愿意听取米兰的意见。”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当下中国父母当中,已属难能可贵。但给米兰提供一长串暑假读书的书目单时,中国父母强迫式读书的妖光再次闪现。米兰的反应也正如千千万万中国孩子,“哪个专家?他认识我吗?他怎么知道我应该读什么书?”“当爸爸妈妈站到一条战线时,对付他们最好的的办法就是沉默”。我们的孩子面对我们简单粗暴的“训导”甚至是呵斥,责骂,他们默默地低下头,但心里不满和反抗的大旗也在猎猎飞扬!我们打着爱的旗号,手握“关心”的利刃,把本该双向流动的交流、理解斩断。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要么走向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逆反,要么走向让我们忧心忡忡的胆小怯弱!爱丽丝则换了一种方式,不是强硬的推荐,而是温言引导,“一个长长的暑假,你可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变孩子必须被动接受为“自己喜欢”。变孩子被动的“照单抓药”为“让你自己有个选择的余地”。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在各类培训班之间辗转,强迫孩子在山积的各类辅导资料之中腾挪,强迫孩子这样、那样,我们何曾和孩子商量过,交流过!我们挥舞着爱的大刀,孩子却伤痕累累。有一句话说得好:有多少伤害是打着爱的名义!我们甚至为自己是虎爸狼妈而自得,可有谁关注过像董卿所说的孩子”夜半时的眼泪”?让我们放下爱的利刃吧,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和他人相处?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孩子的成人教育。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谓“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有多少真正重视孩子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教育,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如何与他人交往给了孩子哪些切实的、正确的引导?在《亲爱的爱丽丝》中当“青鸟”冒昧地在爱丽丝家和米兰家窗前留下脚印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在门口仔细地拧着花园小铁门的插销上的螺丝”要把陌生人拒之门外的时候,当米兰的妈妈在花园的小门上系上小铃铛防范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赞赏并帮米兰在小花园布置陷阱算计他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米兰一家虽然生活在德国,但骨子里却实实在在是中国式的!我们为了阻止交流,筑起了万里长城。如今这些外在的显性的自我封闭撤除了,但我们却把“性恶论”演绎到了极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我们在心里把篱笆墙高高扎起,时时设防,处处防范。我们的行为又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甚至以“金玉良言”的方式郑而重之地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在心中筑起了篱笆,挖起了陷阱!真诚,信任,善意从何谈起?爱丽丝面对窗外孩子的脚印,微笑着,“一点都没有大惊小怪”,“今天早晨,我家花园来客人了”“他只是一个孩子,也许就住在附近,不会有什么事的,来,来花园里坐会儿!”多么淡然,多么温和,满满的善意和包容!而这样的善意和包容、开放接纳的胸襟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地纯良的孩子!眼下的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大国的路上,人们也在为中国重回世界的巅峰而自豪欣喜,但我们汉唐宽阔的胸襟,开放包容、真诚善意的大国情怀还在吗?
《亲爱的爱丽丝》一书以清新的文笔,清浅的文字,轻声细语地说着凡人小事,站在东西文化的交叉点上,通过满头银发,和蔼慈爱的德国老奶奶爱丽丝,轻轻诉说着社交、财富、爱情、文化的传承和交融等为人为事的道理。它犹如一条潺湲跳跃的清溪,自由欢悦的流淌着,自有发人深省,沁人心脾的力量。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范文篇8作品主人公一老一少,老的是爱丽丝:一位心地善良、见多识广、知书达理的德国老奶奶,让人忍不住觉得这位老奶奶实际就是作者本人或者说是她的化身;小的是米兰:一个生活、学习在德国的聪慧的小姑娘。本书通过老少“聊天”,完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的连缀。同时围绕她们的聊天、谈心的内容,讨论儿童成长中难以回避的一些话题;引导孩子学会交流与表达,从容应对成长中的孤独,也为每个苦恼于如何与孩子聊天、沟通、谈心的家长以启发和参考。
作者之妙笔生花,将一老一少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充满渗透着现代文明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情节和细节,读来真正是兴味盎然。内容涉及面宽广,亦彰显出中外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更难能可贵的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又不失跌宕的故事演变中,作者极为自然地揉入了哲学、美学、历史、中外民俗等等元素,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教育及道德、伦理、现代文明等修养素质的熏陶。这样的教化和感染,不由让人联想起古人“润物细无声”的佳句来。
书中的小米兰和娜塔丽告诉我们,把心情当做礼物,保有一份最朴素的感动,哪怕此时自己像个孩子;爱一个人,就要大声说出来……联系到自己,我属于内敛型的人,几乎很少尝试用语言直白的表达感情,而我儿子却是个热烈地情感表达分子:他的甜言蜜语毫无扭捏的感觉,只会让人惊叹他的细心与敏锐。很小的时候,在他的童言稚语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些我们渴望而又难以表达的爱意,他却能如此自然地表白于他所热爱的任何人。因为爱,大声说出来,那一种辛福感不言而喻。
在中德分别生活工作了近30年的程玮老师,是中西文化融合得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与孩子们聊两种文化观念碰撞的“爱丽丝”。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常但又实际、充满魔力的方式,也是代表了一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词汇——聊天。聚焦于孩子的表达,从而进行彼此心灵之间的交流。
书中的爱丽丝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希望遇到的知音、引路人。她温和、耐心、智慧、博学,在书中,她与米兰那些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聊天,对米兰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作为家长得好好的检讨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陪孩子聊天,又有多少次嫌烦嫌累而把孩子想与自己的交流拒之门外!
希望我们的家长从此刻起养成陪蜗牛散步的耐心,给孩子以足够的成长空间,不急于求成、少些急功近利,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地聊聊天、谈谈心。因为每个孩子的人生都需要一个爱丽丝!
二、类似《魔卡少女樱》《守护甜心》《爱丽丝学园》的动漫
LOVELESS吧画风很细腻,很漂亮的
这是两个主角简介 12岁的小学生青柳立夏,在六年级转学的第一天,放学时遇见了声称是故去哥哥青柳清明的朋友我妻草灯。立夏发现清明是由秘密组织七之月(ななつの月,nanatsunotsuki)杀害的,便以Sacrifice(创伤承担者/牺牲者)的身份与身为战斗机的草灯,以“语言作战”的方式,一起去揭开隐藏在清明之死和立夏失忆背后的秘密。特点有着耳朵和尾巴的人在 LOVELESS的世界里,每个人出生后都长着耳朵和尾巴(EX:主角立夏的猫耳及猫尾巴),只有在进行了某种形式的性行为后,耳朵和尾巴才会脱落。在作品中,是否有耳朵和尾巴被作为界定一个人是否真正成熟(或成人)的标志,如立夏已经23岁的小学老师还没有摘掉耳朵和尾巴。战斗和联系本作的战斗系统很独特,发动战斗的双方必须均由两人组成(特殊情况除外),两人中一人是承受所有创伤的 Sacrifice,另一人是攻击对方的战斗机。战斗名称为“语言作战(spell)”,通过说一些特定的战斗词汇,来达到攻击和防御的效果。在这类词汇中,有用来构建 Sacrifice和战斗机联系的组合,如“Breathless”“Zero”“Sleepless”等。Sacrifice的名字是出生前就已经定好了的,基本都有与自己同名的战斗机,但 Sacrifice和战斗机并不是一开始就在一起,而且拥有不同名字的 Sacrifice和战斗机也可以形成联系,不过战斗力会减半。战斗机也可以独立做战,战斗力也会减半。战斗机是听命于Sacrifice的,如果Sacrifice过于软弱而无法给予战斗机明白的指令的话是会影响战斗的素质的。 STAFF原作:高河ゆん(「月刊コミックZERO-SUM」连载)监督:红优シリーズ构成・脚本:河原ゆうじ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岩仓和宪総作画监督:中山由美小物デザイン:橘秀树美术监督:小田理恵美术监修:小林七郎色彩设定:店桥真弓撮影监督:大河内喜夫 CGIディレクター:武山笃编集:后藤正浩(タバック)音响监督:関优子/三间雅文音楽:笹路正徳 OPテーマ「月の呪缚(カース)」作词・作曲:梶浦由记编曲:佐々木聡作・梶原健生コーラスアレンジ:梶浦由记歌:翁铃佳 EDテーマ「みちゆき」作词・作曲:梶浦由记编曲:坂本昌之コーラスアレンジ:梶浦由记歌:引田香织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J.C.STAFF制作:ななつの月 CAST青柳立夏:皆川纯子我妻草灯:小西克幸青柳清明:成田剣羽渡唯子:植田佳奈海堂贵绪:武内健东云瞳:能登麻美子弥生:福山润青柳美咲:山崎和佳奈爱:小清水亜美ミドリ:高城元気律先生(南律):子安武人渚老师(目渚):小林沙苗瑶二:吉野裕行奈津生:斋贺みつき(斋贺三月)中野倭:かかすゆみ坂上江夜:钉宫理惠ほか人物介绍主人公青柳立夏(AOYAGI RITSUKA) CV:皆川纯子呵呵,网球王子里的那个拽得不行的越前龙马还记得么,他的cv也是纯子啦!真实的名字:Loveless(无爱者爱无き者)本动画片名字Loveless就是以其真名命名的。生日:12月21日身高:147公分体重:33公斤备注:现任战斗机为我妻草灯(草灯颈部的“名字”是清明刻上去的),现在属于立夏loveless战斗机的战斗机还未出现。 10岁时失去记忆,人格发生转变,认为拍照是追忆的最好方式,害怕遗忘。认为喜欢这种东西是发自内心说出来的,讨厌被别人说喜欢,曾经一度反感草灯挂在嘴边的“我喜欢你,立夏”,但是后来明白了喜欢的真正含义。 PS:在立夏的资料中写着(详见04话):四年级时,虽然成绩不怎么好,但是活泼开朗,朋友很多,但在四年级第三学期,突然发生人格转变,成绩优秀但自闭,没有朋友……现有的朋友:弥生,羽渡唯子班主任:东云瞳心理医生:胜子日文介绍:主人公。小学6年生。兄・清明を杀され、唯一の理解者を失ってしまう。急に现れた兄の遗言=戦闘机の草灯の存在に心が乱れる。戦闘机の主人(サクリファイス)。サクリファイス名「LOVELESS」本作主人公,12岁,小学6年级。两年前唯一理解自己的哥哥清明突然去世,自己也失去了10岁前的记忆。草灯带来了清明的遗言,并告诉立夏的真名是 LOVELESS,使立夏心绪完全混乱。立夏现为草灯的Sacrifice。另附:青柳立夏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男生,他在转学第一天就发表“最讨厌笨女人”的大胆言论。在学校被孤立的他,回家后也得不到亲人的爱护。最疼爱立夏的哥哥清明两年前就死掉了,自那以后,立夏就失去了本身的性格,变成另外一个人了。立夏的妈妈因为接受不了大儿子清明已死的事实,而经常虐待立夏。立夏总是不停地受伤,旧伤还未好,又添上新的伤口。所以立夏就如这套漫画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不幸又孤独的孩子。惹人怜爱立夏不仅外表可爱,他还有一副渴望得到怜爱、毫无防备的表情。一方面,他很担心草灯,但同时,他又害怕再次受伤。总之,他是一个超惹人怜爱的小男生。但是,他有一颗不容草灯以爱为诱饵来玩弄他的自尊心。也就是说,立夏有着孩童般纯净的心灵。有型立夏经常受伤,不论心灵上还是肉体上,所以他对别人的伤口也异常敏感。一次他的同班同学给人欺负时,他勇敢地站出来教训那些欺负人的学生。立夏小小年纪就一副男子汉大丈夫的样子。很帅哦!双重人格两年前,因为人格突变,立夏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冷酷的样子。所以,现在的立夏已经没有“以前那个活泼开朗受尽万千宠爱的立夏”的记忆了。但每当看到妈妈的时候,他还要扮成自己之前的样子。这件事使立夏感到非常痛苦。主人样立夏是个坚强的孩子,即使面对陌生的战斗环境也不会怯场。不愧是草灯选中的主人,果然是人中龙凤。温柔却又冷酷的我妻草灯,作为清明的“战斗机”,受清明的嘱咐照顾立夏,因而成了立夏的“战斗机”。虽说是受清明所托,可是,他对立夏的关怀却是发自真心的,不是敷衍,不是同情,更不是责任。给予立夏无限温暖,让立夏再次感受到“哥哥般”的关怀……我妻草灯:小西克幸小西先生的代表作有鬼眼狂刀里面的狂壬生京四郎,少年阴阳师里的红莲,D-gray-man里的超级妹控的考姆伊,还有通灵王里面的阿弥陀丸等等,怎么说都是充满成熟魅力的声音拉,而且草灯又是大人,你看他没有猫耳朵就知道啦。喀喀。草灯是能操纵语言的战斗机。在所有战斗机当中可是拥有数一数二的强大力量。以前是清明的战斗机,后来清明死后成为立夏的战斗机。一开始是因为清明的遗言接近立夏,当遇见了立夏,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的心也开始慢慢的。。。另外草灯摘下眼镜的时候也超级帅哦,迷倒一群女生。。一个很像幽蓝色蝴蝶的人,却十分讨厌蝴蝶,而立夏看到蝴蝶后.........羽渡唯子:植田佳奈植田小姐大家都认识了吗,那就是最近很受欢迎的漫画还有动画[爱丽丝学园]里面的主角,还有魔人侦探脑啮涅罗里弥子,是个贪吃鬼哈蜜柑的配音哦!充满朝气阳光的声音,跟这个唯子的个性也很像哦!单纯爱哭,热情开朗,对立夏十分喜欢,也是立夏的同班同学哦。还有唯子的身高很高。弥生:福山润福山先生的代表作有阴阳大戦记里面的主人公里克还有W里面的主人公远野,还有公主公主里的河野亨,反叛的鲁鲁修里鲁鲁修,魔法使借贷公司的树。总体来说是很可爱的男生声音拉。弥生是立夏和唯子的同级生。非常喜欢唯子,由于唯子长得高,弥生常为自己的矮个子苦恼?好像是,呵呵。看到唯子对立夏好的样子,就有点淡淡的嫉妒。东云瞳:能登麻美子关于能登小姐,我向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这位声优去年还是今年常量都很高啊。最近有魔法先生里面的宫崎和香还有喧器学院里面的天满的妹妹八云,舞-HIME里的菊川雪之和舞乙hime中的ユキノクリサント。瞳是立夏的班主任,性格温和谦逊,都23岁了还是猫耳朵。哈哈。就是瞳老师还很纯拉。海堂贵绪:武内健贵绪可是那个草灯的大亲友哦!一般来说很少去问有关草灯的种种,关于秘密什么的,不过很关心草灯,印象深刻的是贵绪的耳环数量经常增加。好多阿!汗。对了他还自称是[草灯家的媳妇]/赫赫分集介绍 LoveLess第01话「BREATHLESS」PS.breathless呼吸急促 breath呼吸转校生青柳立夏来到了唯子所在的6年3班。虽然唯子很努力的跟立夏说话。但是立夏的态度始终都很冷淡。虽然在转学的第一天立夏就被孤立,但是今天他遇到了自称他所最爱的清明哥哥的友人——我妻草灯...并被他深深吸引...造立夏的面前,出现了被称作“BREATHLESS"的爱与绿。两人是为了名为“LOVELESS”的立夏而来的,但是......(这集有K4~) LoveLess第02话「MEMORYLESS」PS.memory记忆草灯不断重复诉说喜欢立夏并要守护他...这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听从清明的命令...?!立夏的心为此而混乱...此外,立夏听从草灯的指引,找出清明的遗言...发现清明的死与[七之月]有关......(这集还是有K4~) LoveLess第03话「BONDLESS」PS.bond联结立夏渐渐对唯子展开心胸,看到立夏和唯子亲密的在一起谈话...让喜欢唯子的弥生十分嫉妒...草灯来到立夏的学校门口等立夏...依然是一口一个喜欢...雨夜,草灯来到立夏家要求立夏帮他穿耳环......(这集虽然么有K4~但是很暧昧~) LoveLess第04话「FRIENDLESS」PS.friendless孤单的 friend朋友口口声声说喜欢自己,却绝口不提有关起之月的事...那样的草灯让立夏觉得很疏远...爱和绿(BREATHLESS)出现在立夏面前...草灯的手机没人接,立夏感到不安...而立夏的班导师东云瞳反复阅览了立夏的的成绩单后,察觉到了一个奇怪的变化...于是前去家访......(这集么有K4~还素物以稀为贵丫...==) LoveLess第05话「SLEEPLESS」PS.sleepless不眠的 sleep长眠清明的死,真相不明...充满谜团...草灯的温柔,不妥协......让立夏在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中摇摆不定......在这个不眠之夜,新的献祭者与战斗机[SLEEPLESSS]出现在立夏面前...战斗之前,他们两出一神秘信笺,据说与清明之4和七之月有关......(K4~久违了...>////// LoveLess第06话「PAINLESS」PS.painless不痛的 pain痛苦的每周三是立夏的定期诊疗日...看到一反以往并谈起“朋友”之类事情的立夏...胜子医生感觉到了立夏的改变......立夏的班主任东云瞳为了家访在前往立夏家的途中遇到了两个神秘少年----叫做[零]的奈津生和瑶二...并不幸遭到他们的语言攻击......草灯出现...单身一人与他们战斗.因没有立夏在身边,再加上奈津生和瑶二的攻击猛烈...草灯伤痕累累...这时,他想起了律先生曾说过的话......(立夏的Q版真素可爱...^^) LoveLess第07话「TEARLESS」PS.tearless无泪的草灯发出的语言攻击令整个公园都被冰雪覆盖,但是对[零]来说所以的攻击,都不会伤他们分毫...草灯终于力不从心倒下。。。瑶二来到草灯面前用针伤草灯...忍耐着超乎想象的疼痛...草灯再次施展语言攻击......此时,原以为这次的攻击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奈津生和瑶二的身体...出现了异样!之后...带着伤痛,草灯向立夏的住处走去...刚好碰到了因担心草灯而前来寻找的立夏......^^ LoveLess第08话「TRUSTLESS」PS.trustless不可靠的 trust信任没有耳朵的女子高中生倭...带着耳朵很老实认真的江夜...这两个看似没任何关系的少女...彼此在涉谷街头擦肩而过...两人的手机同时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是[立即消灭我妻草灯]......另外,立夏知道草灯和女子高中生一同神秘消失后...感到忐忑不安...明明已经和草灯约好...再也不允许他一人和敌人战斗...可是他却...一想到草灯的伤还没好...立夏再也按奈不住...... LoveLess第09话「SKINLESS」江夜与倭在和草灯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这个消息让[零]的制造者渚先生雀跃不已...注意到倭受伤后,她说作为[零]的献祭者如果力量变弱...必要时会舍弃倭去找新的替代者...渚的这话另江夜大为激动并说出"如果和倭分开,宁愿去死~"...而另一方面,奈津生和瑶二找到了立夏和草灯,合力将受伤的草灯带回家...之后立夏却被他二人指责......让立夏不知所措...此时,外面有了新的动静......(这一集真是...BH当道啊~) Loveless第10话「NAMELESS」PS.nameless无名的 name名字倭来找立夏,想再战斗之前摸清楚立夏是怎么样的人,喝咖啡时,倭不小心被泼到咖啡,烫得尖叫了起来……黄昏时,草灯和零开始了语言战斗,立夏之前就发现了倭的秘密,原来倭的力量变弱,已经不是“无痛”了?……江夜放弃了战斗,为了只和倭在一起…… Loveless第11话「WARLESS」PS.war战斗立夏和唯子,东云老师还有弥生一起去横滨玩,由于草灯的照片已太多(立夏以照片作为回忆),立夏不让他去,而草灯又执意要去,只好跟踪……最后,立夏终于明白喜欢的意义,并且喜欢上了所有人……(另,该话是以胜子医生的三个好友或病人的案例来记叙的) Loveless第12话「ENDLESS」PS.endless无尽的 end结束立夏在弥生家里打游戏时,发现了那串号码(见05话的神秘信笺)的意思,并回家……第二天,立夏因为精神紧张,而在课堂上睡着了,下午去了胜子医生那里去,胜子安抚了立夏并让他睡着了。立夏醒来,发现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死了??!!胜子医生,妈妈,东云老师,弥生,唯子!!居然草灯也想要杀死他,原来那一切都是梦,只要把立夏在这里杀死,真正的立夏,loveless就会醒来?!立夏大声说:不要叫我Loveless,我是立夏,青柳立夏!草灯消失了,竟然出现了清明的样子,说着“很好的决心……”慢慢消失……立夏真正醒了,发现大家都没事,他问草灯:“如果清明还活着,命令你来杀我,你会怎么做?”…………阴影里竟有一个人?!贯穿全文的蝴蝶原型是世界上最美的蝴蝶------光明女神蝶,而草灯就像这只蝴蝶一样翩翩而优雅——————————作品之间的分割线————————————在《最终幻想VII》系列中,有一部名为《Loveless》的戏剧。在剧前,有一首叙述全剧情节的诗,也就是神罗一级战士Genesis经常念的那个。下附叙事诗原文:(日文版)序章獣たちの戦いが世に终りをもたらす时冥き空より女神が舞い降りる光と暗の翼を広げ至福へと导く『赠り物』と共に一章深渊のなぞ『女神の赠り物』を探し求め3人の男しかし戦が彼らをひきさいたひとりは英雄ひとりは放浪残りのひとりは捕虏となるそれでもなお 3人の心は结ばれていた再び共に谜を解くという约束で二章捕虏は脱走に成功するも濒死の重伤を负うしかし彼は一命をとりとめる彼を救ったのは敌国の女であった彼は身分を伪り女と共に隠遁生活を送るその暮らしは幸福で永远に続くと思われたしかし幸福であればあるほど友との约束が彼を苦しめる三章戦乱激化し世界は破灭へ突き进む捕虏は恋人との幸福な暮らしを舍てて旅立つことを决意する『女神の赠り物』が至福へ导くことを愿い友と约束を果たすためにしかしふたりは约束などなくても必ず再びめぐりあえると信じあっていた四章君よ因果なり梦も夸りもすでに失い女神ひく弓よりすでに矢は放たれて复讐にとりつくかれたわが魂苦悩の末にだとりつきたる愿望はわが救済と君の安らかなる眠り终章约束のない明日であろうと君の立つ场所に必ず舞い戻ろう星の希望のべんとなりて地の果て空のかなたはるかなる水面ひそかなる牲となろう(中文版)序章野兽们的战争把世界末日带来之时女神飞舞从天降临展开光与暗的羽翼携同致福之赠物一章深渊之底寻找女神赠物的三个男人然而战争拆散了他们其一成为英雄其一成为流浪者剩下的一人成为被捕的俘虏即使如此三人的心志仍纠结在一起约定好再度一起破解谜团二章被捕者成功逃脱却身负濒死重伤但他保住了一命将其拯救的是敌国的一名女子他隐姓埋名与女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那样的日子好似幸福将永远持续但是幸福的感觉越发深刻朋友的那个约定便使其越发痛苦三章战乱激化世界飞速走向破灭被捕者舍却了恋人与共的幸福决心踏上旅途心怀以女神赠物使人间致福的愿望也为完成朋友的约定但是相恋的两人即使没有约定他们也深信一定会再次重圆四章君乎因果之缘梦想也好荣耀也罢已然尽失女神开弓放尽箭矢被复仇禁锢已久之吾魂被苦恼纠缠始终之愿望倘赦吾以救赎则唯君之安寂长眠终章等到约定消殒的明天必定飞舞归向君所在之地化身为命运的希望点滴于地之尽头天之边涯海之角落悄声逝去 Genesis几乎每天都会念上几遍这首诗。以至于在三位神罗一级战士对决的时候Sephiroth说:“每天都听你念叨,就算不喜欢也记住了。”贯穿全文的蝴蝶原型是世界上最美的蝴蝶------光明女神蝶,而草灯就像这只蝴蝶一样翩翩而优雅
三、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寒假里,孩子读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爱丽丝》,孩子建议我也读一读。
这本书主要讲了暑假中,小米兰和娜塔丽、爱丽丝等人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那个窗前的小脚印,还有娜塔丽给米兰解梦,以及一大群中国孩子到米兰家做客等等,这些情节对孩子来讲都十分有趣,所以我们一口气就看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米兰,也不是娜塔丽,而是爱丽丝。爱丽丝美丽、温柔、善良、和蔼可亲愿意听别人诉说心事,愿意做一碗碗心灵鸡汤。我在想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像爱丽丝一样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弃用家长的权威,来改变控制孩子的意愿。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如“应该”“不要”等命令式的词语。同时要尊重孩子,在态度上以朋友相待,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要像爱丽丝一样和蔼可亲与孩子聊天,因为聊天是和孩子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聊天我们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可以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还可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叙述事情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表达能力。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的事,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
书中的爱丽丝又是那么睿智,那么博学,那么乐于助人,米兰可以与她无话不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孩子生活中的爱丽丝,要像爱丽丝那样倾听孩子的心事,做出一碗碗温热的“心灵鸡汤”。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2第一眼看到程玮女士的新作《亲爱的爱丽丝》的封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行字就辣了我的眼,当下出版界太多打着“心灵鸡汤”类的图书让人厌烦,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高声嘶喊的比比皆是,说好的是心灵鸡汤,呈现的却是一地鸡毛,让人切齿。好在封面清新,装帧精美,且程玮女士在少儿文学界名气鼎盛,还是凝神定气恭敬拜读。没想到一日一夜一口气读完全书,实在是近年来所未有。掩卷长思,感慨良多。
我们该如何与孩子交流?相信每一位有心的家长都和我一样,或早或晚都会面临这一问题。《亲爱的爱丽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小主人公米兰的父母作为旅德华人,应该说已经有意识的在这一问题上一反传统中国父母自大、高高在上的倾向,“一般来说,跟米兰有关的事情,爸爸妈妈总是大大方方地跟米兰一起讨论、商量,还很愿意听取米兰的意见。”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当下中国父母当中,已属难能可贵。但给米兰提供一长串暑假读书的书目单时,中国父母强迫式读书的妖光再次闪现。米兰的反应也正如千千万万中国孩子,“哪个专家?他认识我吗?他怎么知道我应该读什么书?”“当爸爸妈妈站到一条战线时,对付他们最好的的办法就是沉默”。我们的孩子面对我们简单粗暴的“训导”甚至是呵斥,责骂,他们默默地低下头,但心里不满和反抗的大旗也在猎猎飞扬!我们打着爱的旗号,手握“关心”的利刃,把本该双向流动的交流、理解斩断。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要么走向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逆反,要么走向让我们忧心忡忡的胆小怯弱!爱丽丝则换了一种方式,不是强硬的推荐,而是温言引导,“一个长长的暑假,你可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变孩子必须被动接受为“自己喜欢”。变孩子被动的“照单抓药”为“让你自己有个选择的余地”。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在各类培训班之间辗转,强迫孩子在山积的各类辅导资料之中腾挪,强迫孩子这样、那样,我们何曾和孩子商量过,交流过!我们挥舞着爱的大刀,孩子却伤痕累累。有一句话说得好:有多少伤害是打着爱的名义!我们甚至为自己是虎爸狼妈而自得,可有谁关注过像董卿所说的孩子”夜半时的眼泪”?让我们放下爱的利刃吧,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和他人相处?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孩子的成人教育。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谓“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有多少真正重视孩子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教育,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如何与他人交往给了孩子哪些切实的、正确的引导?在《亲爱的爱丽丝》中当“青鸟”冒昧地在爱丽丝家和米兰家窗前留下脚印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在门口仔细地拧着花园小铁门的插销上的螺丝”要把陌生人拒之门外的时候,当米兰的妈妈在花园的小门上系上小铃铛防范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赞赏并帮米兰在小花园布置陷阱算计他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米兰一家虽然生活在德国,但骨子里却实实在在是中国式的!我们为了阻止交流,筑起了万里长城。如今这些外在的显性的自我封闭撤除了,但我们却把“性恶论”演绎到了极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我们在心里把篱笆墙高高扎起,时时设防,处处防范。我们的行为又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甚至以“金玉良言”的方式郑而重之地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在心中筑起了篱笆,挖起了陷阱!真诚,信任,善意从何谈起?爱丽丝面对窗外孩子的脚印,微笑着,“一点都没有大惊小怪”,“今天早晨,我家花园来客人了”“他只是一个孩子,也许就住在附近,不会有什么事的,来,来花园里坐会儿!”多么淡然,多么温和,满满的善意和包容!而这样的善意和包容、开放接纳的胸襟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地纯良的孩子!眼下的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大国的路上,人们也在为中国重回世界的巅峰而自豪欣喜,但我们汉唐宽阔的胸襟,开放包容、真诚善意的大国情怀还在吗?
《亲爱的爱丽丝》一书以清新的文笔,清浅的文字,轻声细语地说着凡人小事,站在东西文化的交叉点上,通过满头银发,和蔼慈爱的德国老奶奶爱丽丝,轻轻诉说着社交、财富、爱情、文化的传承和交融等为人为事的道理。它犹如一条潺湲跳跃的清溪,自由欢悦的流淌着,自有发人深省,沁人心脾的力量。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3几天前,女儿的学校向家长推荐了一本亲子读物《亲爱的爱丽丝》,我怀着好奇心与女儿同步打开了这本书。每晚忙完家务后与女儿静心阅读分享,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恍然明白学校的用意。
一、这本书让女儿手不释卷。
女儿每看完一章,脑子里会存不少疑问,比如“神秘的小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主人公米兰的爸爸妈妈有什么话故意回避着米兰?而这些疑问,在后一章里大多能找到答案。所以,大脑中的无数问号迫使女儿一章接一章地往下读,简直是“手不释卷”!
二、这本书让家长脑洞大开。
书中爱丽丝介绍许多有关书信的知识,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比如书信体文学作品的起源、邮票的故事等,都令我脑洞大开。这本书人物生动形象,情节环环相扣,里面还收录了我们同龄人的十封有关谈礼仪的书信,让我也接受了教育。
三、这本书让女儿找回儿时的梦想。
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曾跟我说过,她有自己的梦想:憧憬长大后有一个最崇高的职业,每天沐浴在阳光下,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游戏,成为一名光荣的老师。女儿常常在自己的房间痴痴地望着窗外,就像米兰一样沉醉在梦境般喜悦中。然而,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让她对美好的梦想望而生畏。读完《亲爱的爱丽丝》这本书后,女儿问我:“妈妈,在我的身边有像爱丽丝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啊!妈妈就愿意当你的爱丽丝。”我神秘地对女儿眨了眨眼、笑了笑。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女儿身边的“爱丽丝”?米兰可以与爱丽丝无话不谈,我应该反思自己,向爱丽丝学习,与女儿成为“忘年交”,多关心女儿的内心,多倾听、多交流,做女儿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四、这本书让家长找回教育的本真。
在中国父母们的眼中,有两件事情最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在西方父母的眼中,却有一件事情远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那就是:与人相处,与家人,与同学和朋友,与那些你偶然相遇的陌生人。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因为一个人不只是属于他自己,属于他的家庭,他还属于社会。他生活的价值,他生活的意义,都是与社会不可分隔的。只有当一个人走出校门和家门以后,他才会明白,他一生中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而是他待人处世的方式。这本书就是绕着这个写的,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德国的8岁中国小女孩米兰和一个德国老人爱丽丝的对话,这是孩子和老人的对话,文化和文化的对话,也是东方和西方的对话,谈论了美丽,讲了许多中西方的美人,可是,只有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希望女儿能通过这次的亲子阅读,学习爱丽丝的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在人生路途中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4寒假里,我和孩子读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爱丽丝》。
它讲了一个神秘的孩子频繁出现在德国老太太爱丽丝的小屋外和中国女孩米兰的家,给她们捎来中国孩子写给爱丽丝的各种各样的信件。
还讲了爱丽丝和米兰聊关于书信的一些话题,让我懂得了书信是珍贵的,书信是使人与人的思想交流有了一种安静从容的方式。
这本《亲爱的爱丽丝》我们一口气读了两遍。我们反复地读,反复地想:书信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书信从被发明的那一天起,就被人们用来向朋友和亲人倾诉内心,它比直接用对话来得更委婉、更温情、更私密。
当前社会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书信早已被我们遗忘,人们更习惯于手机、电话、网络的联系与沟通方式,由此,相互之间的书信往来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但书信这种应用文文体,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进行文化上与文字上的情感交流,却是手机及电脑上的语音及视频交流中几乎无法替代的。书信是传统的实质性的东西,你可以看的见摸得着,在对方的字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书信也是一种正式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俗语说“距离产生美”,有些不便直面沟通的语言可以信函书写,有些不便当场表达的情感可信笺流露,就是诸多书信美文产生的原因。愿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里,在人与人的交往时,能借助于书信这种应用文体的沟通方式,使社会交往中少一点世俗,多一些真诚,使情感表达时少一点直白,多一种温情,使紧张的生活节奏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安宁。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5读完《亲爱的爱丽丝》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感受是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情和爱,而其中的教育如婉转动听的歌曲,滋养着我们的心田。
家庭是爱的温床,她让每个成员和睦相处,恬淡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看,厨房里飘着收音机传出的音乐和煎蛋、咖啡的香味。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全家人在周末不紧不慢的吃着,随意地聊着天。在这样轻松的家庭环境里,小孩可以随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想,爸爸妈妈与之交流的口吻也是带着平等和尊重的。当米兰抱怨说爸爸妈妈没有陪她去度假时,爸爸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说:“对不起了,米兰。不是我们不愿意,这次实在是时间不凑巧,明年暑假我们一定提早安排。”我们从爸爸这样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完全感受到他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从平等的角度道歉般的说明原因,并不像我们的生活中某些家庭,居高临下的命令或拒绝小孩。我想,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家长,有时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投入到孩子的行动当中,帮助他完成小的“理想”甚至是“恶作剧”。米兰家的小花园出现了可疑的小脚印,爸爸妈妈不放心小米兰,要她睡到父母的房间,但米兰坚决不听。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并没有横加干涉,相反却与米兰站到一起,帮他挖弄陷阱。爸爸积极抱来了一堆树枝,再在上面铺上一张报纸,然后和米兰一起用碎土和草根把报纸盖起来。妈妈也没闲着,从放圣诞树装饰品的大盒子里找出几个小铃铛,用毛线把它们串起来,然后系在花园的小门上。在类似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家庭氛围,更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何乐而不为?
因为有了爸妈的支持,米兰才与爱丽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才有机会了解爱丽丝神秘的小花园。花园里有星星点点的花朵和轻柔的风,空气里充满了青草和花朵湿润的香气,更让米兰亲切的是坐在长椅上和爱丽丝聊天的感觉。爱丽丝温和而平静的语气,亲切而真诚的笑脸,有时是位慈祥的家长,有时是位尊敬的老师,有时是位可爱的朋友。在这看似平常的聊天过程中,让米兰学到了待人的礼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尊重,谅解和宽容。如何尊重自己,尊重梦想,尊重生活,要学会爱,并学会表达爱。在轻松的聊天中,让米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一切过程都是那么的轻松自然,娓娓道来。从自己在等一封信开始讲起,讲到书信的起源,运送书信的方式,一直讲到书信体裁的作家,里面还穿插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当然也有米兰同学有趣的提问和自己的见解。这一切都像春雨,润物无声,更像一首动听婉转的歌曲,令我们鼓舞,让我们从容面对生活。
感谢父母,感谢爱丽丝,感谢生活中的你我。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6自从学校有了亲子阅读这一活动后,我有幸和孩子一起看了这本由旅德作家陈玮写的《亲爱的爱丽丝》这篇作品。刚开始孩子知道我要读她喜欢的读物时显得无比兴奋,而对我来说也挺新鲜,因为好久没看儿童读物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真心要感谢这位作家,因为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好书,不仅适合青少年也适合成年人,它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教育,但没有一丝说教的意味。
文章通过主人公米兰与博学、智慧的爱丽丝的谈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从语言、文字的产生,到书信、电报、电话的发明,直到今天的微信和电子邮件的普及。这种形式都是人与人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本文不存在说理,而是在谈话中让读者能够懂的许多知识,认识许多的名人,并附有照片。让我这个成年人也能汲取书中的营养。
谈到沟通,让我也想到作为一名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用什么样的形式来沟通,能不能像书中“爱丽丝”那样和孩子平等的交流,需要我们每个家长真真切切的去思考。在这个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大环境下,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的成绩上,还要关心她的生活,对社会的各种认知意识。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本人也是个每天喜欢刷屏的手机迷,在这个寒假里我自己尽量不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看电视,看她喜欢的《哈利波特》,和她一起讨论片中的人物,姑娘特别来神,娓娓道来,我都没插话的分,眼睛中闪着光芒,其实我自己能感觉到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当我要求她和我一起看我喜欢的《百家讲坛》时,她欣然同意,我也趁这个节目和她谈谈历史,从那以后她就喜欢上这个节目了。
当我们和孩子平等相处时,效果反而更好。同样在这个寒假里我和她爸爸商量,我们主动和姑娘讨论起“爱情”这两个字的含义,把敏感问题当普通问题来看,感觉效果也不错。
孩子不光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我们家长的明确领路,多用赞美、鼓励,朴实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我想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让我们家长都能多抽出一点点时间,好好陪陪我们的宝贝吧!毕竟有了她(他)们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7《亲爱的爱丽丝》是程玮《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书。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讶异于中国的小姑娘米兰居然和德国的老太太爱丽丝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的交往是那么自然、顺畅,简直成了忘年交。如果说,爱丽丝家的花园能够吸引米兰、她的爱心打动了米兰,那么又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可以吸引一大群中国孩子纷纷写信,要结识一个素未谋面的德国老太太呢?
实际上,在现代通信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采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了。可是,偏偏有这样一群中国孩子不仅把心里的秘密通过书信告诉异国他乡的爱丽丝,还热切期盼着她的回信。可能,信中所述的种种情状,这些孩子的父母还不知晓。甚至,亲子间心灵沟通的缺失也发生在我们周围,只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阅读爱丽丝系列的其他几本书,不能一探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仅就孩子们书信的内容看,我觉得亲子间的交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交流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流过程的心理障碍。父母大多会认为子女是附属于自己的,很难把他们完全当作独立的个体与之交流。因此,子女与父母对话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和父母交往的时候会显得有些不自在。有时,为了回避父母的斥责,他们会刻意隐瞒一些事情,甚至会撒谎。
再者,交流时机的不合宜,容易引起交流对象的情绪抵触。很多时候,出于对子女的爱,父母会针对子女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之交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许他们也在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暗自后悔,又或者为自己的言语行为在自责反思……如果为人父母能够换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找个更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交心,也许孩子的反应不会那么激烈,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三,交流方式的不恰当,容易导致交流的途径日益狭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往往是有什么说什么,会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待到年龄稍大些,便会有选择地说;再大些,会隐含着说,有时还需要父母去意会。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应该看到的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的考量。如果在与孩子的对话中表现急躁,还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往往会招致孩子内心的抵触,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就不再主动,呈现被动应答的状态,彼此交流的途径也就日益狭窄。
读着书中孩子充满童真的来信,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原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些不轻易言说的秘密,对父母也不例外。为人父母,我们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用什么守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扉打开了吗?当孩子还愿意和我们聊天、谈心的时候,我们都认真面对了吗?我想,只要我们对孩子始终保持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那么,孩子不仅愿意与我们书信交流,也一定能坦然地和父母进行面对面沟通。唯有有效的沟通,才能营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8平时难得有读一本书的心情,不是因为忙于杂务,而是沉下心来与智者交流的欲望随着年岁的增加愈发地弱化了。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亲子阅读”,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诲便是师命不可违,何况老师还承诺“读好了”可以给孩子加分,所以我带着“功利心”认真读了这本《亲爱的爱丽丝》。哪曾想,打开书没几页就被书中人物精彩的对话吸引住了,以致于顾不上吃午饭一气呵成地读完。掩卷长思,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呢?
一开始觉得,这是写给孩子看的书。语言温润,通俗易懂,没有说教的痕迹,很容易引致孩子的共鸣。通过场景的铺陈,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孩子间的友情、特别是米兰和爱丽丝跨越代际的忘年之交跃然纸上,令读者印象尤深。不过,正如老师精心选择的“亲子阅读”书目,这本书更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原因在于,大多数家长未必在读它之前都懂得爱丽丝告诉我们的道理。
书中的对白,看似平叙淡然,实则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学信息和深刻的哲理。
无需强记,我们知道了邮票的由来;知道了邮政制度的改革者罗兰。希尔;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的模样以及它的价格。明白了书信不仅成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而且也是人间至情至性的独特印记。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又可以当作历史的信物见证书写者的情感。当年,若非席勒信文的劝说,《浮世德》将永沉歌德的心底,几张信笺改变了德国文学史的走向,可见通过信件所展现的友情的力量。
带有点中国传统意味的米兰妈妈,是位聪颖的中国文学史专家。她对“青鸟”典故的解读,通过与女儿的对话,让我们领会了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意,对当下理解、引用中的错谬进行了纠偏。借着“青鸟”引申,米兰妈妈还让我们知道了“青鸟探看”、“鸿雁传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四个关于通信的中国故事。对信使的几处着墨唤回了我们曾经的记忆,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信纸负载着情思、关切、惦念、牵挂甚或思想的独白奔赴另一处等待的心灵。
而现在,网络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表达的信息可以瞬间被你指定的人接收,与从前冗长的寄送过程相比优势明显。然而,爱丽丝说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尽管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可是它的代价也绝非低廉。电子邮件、微信或其他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迅捷的特点往往使书写者的思考失去了深度,相同制式的字体感觉不到表意人的亲近感从而丧失了私人性,甚至虚拟空间里传来信息的真实性都可能会存疑,这些反而让人们的交往出现了新的隔阂。
在爱丽丝招待来自中国夏令营孩子们的那个夜晚,她仰望星空,对孩子们说:“夜空中的这些星星,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人一样,总是隔着距离。有的距离很近,有的距离很远,它们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从人类文明历史开始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想尽一切办法,做一件很重要而美好的事。你们没猜错,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
哦!我仿佛就在那群孩子们中间,默不作声聆听着爱丽丝意味深长的话语。
终于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她借爱丽丝的言说和她的小花园告诉读者,合美的世界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等、和谐地相处;甄别传统中优良的部分,传承它,不要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中迷失人的灵性、遗落人的情感。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9作品主人公一老一少,老的是爱丽丝:一位心地善良、见多识广、知书达理的德国老奶奶,让人忍不住觉得这位老奶奶实际就是作者本人或者说是她的化身;小的是米兰:一个生活、学习在德国的聪慧的小姑娘。本书通过老少“聊天”,完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的连缀。同时围绕她们的聊天、谈心的内容,讨论儿童成长中难以回避的一些话题;引导孩子学会交流与表达,从容应对成长中的孤独,也为每个苦恼于如何与孩子聊天、沟通、谈心的家长以启发和参考。
作者之妙笔生花,将一老一少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充满渗透着现代文明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情节和细节,读来真正是兴味盎然。内容涉及面宽广,亦彰显出中外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更难能可贵的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又不失跌宕的故事演变中,作者极为自然地揉入了哲学、美学、历史、中外民俗等等元素,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教育及道德、伦理、现代文明等修养素质的熏陶。这样的教化和感染,不由让人联想起古人“润物细无声”的佳句来。
书中的小米兰和娜塔丽告诉我们,把心情当做礼物,保有一份最朴素的感动,哪怕此时自己像个孩子;爱一个人,就要大声说出来。。。联系到自己,我属于内敛型的人,几乎很少尝试用语言直白的表达感情,而我儿子却是个热烈地情感表达分子:他的甜言蜜语毫无扭捏的感觉,只会让人惊叹他的细心与敏锐。很小的时候,在他的童言稚语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些我们渴望而又难以表达的爱意,他却能如此自然地表白于他所热爱的任何人。因为爱,大声说出来,那一种辛福感不言而喻。
在中德分别生活工作了近30年的程玮老师,是中西文化融合得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与孩子们聊两种文化观念碰撞的“爱丽丝”。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常但又实际、充满魔力的方式,也是代表了一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词汇——聊天。聚焦于孩子的表达,从而进行彼此心灵之间的交流。
书中的爱丽丝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希望遇到的知音、引路人。她温和、耐心、智慧、博学,在书中,她与米兰那些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聊天,对米兰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作为家长得好好的检讨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陪孩子聊天,又有多少次嫌烦嫌累而把孩子想与自己的交流拒之门外!
希望我们的家长从此刻起养成陪蜗牛散步的耐心,给孩子以足够的成长空间,不急于求成、少些急功近利,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地聊聊天、谈谈心。因为每个孩子的人生都需要一个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