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水彩插画绘画如何练习水彩绘画技巧
如何画水彩画4种方法来画水彩画目录方法1:准备开始1、选购颜料。2、购买其他水彩画工具。3、准备绘画工作室。4、了解水彩术语。方法2:了解色彩1、学会如何把颜料混合成块。2、选择画面中你想要的颜色。3、了解暖色和冷色的运用。4、可以练习混合颜料、配色,从而更好地了解颜色搭配效果。方法3:熟练掌握基本技巧1、罩色画法。2、用两种颜色调色。3、将显得生硬的边缘部分画得柔和一些。4、去掉纸上的一部分水彩。方法4:练习简单的山峦风光1、先将需要的材料准备好。2、准备好作画需要的颜料块。3、在纸上画一条水平线。4、画出天空。5、画山峰。6、画中间部分。7、给湖泊上色。8、画地面。9、欣赏你的作品。水彩画是用可溶于水的基本材料和色素混合制成的水彩颜料画成的。水彩画效果清透、色彩纯粹,画在纸上几乎亮得发光。水彩颜料通常用来描画自然风光,和笔尖较为柔软的中号比,以及多层上色方法搭配非常合适。继续阅读本篇教程,学习水彩画的种种专用名词、颜色混合技巧、绘画技巧,以及画出各种流行主题的方法。方法1:准备开始1、选购颜料。水彩颜料有的是管状的,有的是块状的,装在浅浅的盘子里。选择管状颜料可以让你收集颜料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块状颜料则通常是一套事先拼好颜色的拼盘。光顾一下艺术用品商店,你就可以买到一套基本的颜料,颜色包括以下基础颜色:新藤黄、中黄调、吡咯红、永固玫瑰红、群青色、酞青蓝、喹吖酮鲜橙色。当你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色后,就可以用其他颜料试验了。水彩颜料有的是用自然矿物制作的,有的是人工合成色素和胶基混合而成的。这种胶基让颜料更容易一层一层地上色,即使颜料干了,加水后也容易混合。水彩颜料是按照性质不同来描述的,有的是透明的,而有的则是不透明的。透明的颜料让你可以看到纸张的白色,让颜料画上去后呈现出一种透明的光泽,而不透明的颜料也可以有很生动的效果,但是它们比起透明颜料更容易显得沉闷。水彩颜料也分会留下印迹的和不会留下印迹的。不留印记的颜料附着在水彩纸的表面,很容易和其他不留印记的颜料混合在一起,而会留下印记的颜料,则会永久地深入纸张内部,更难和别的颜料混合。有的水彩颜料是沉淀性的,也就是说其中含有一层薄薄的色素会沉淀进水彩画纸张的缝隙之中。这样会使颜料产生一种厚实、粘稠的美感,不过却比较难喝其他颜料混合。颜料上的标签会标明,颜料是否会挥发,也就是说颜料是否会随着时间流逝褪色、变色。2、购买其他水彩画工具。除了颜料,你还需要在艺术用品点选购一些其他的材料。你也许需要花一笔钱,不过这些材料可以用好几年。以下就是你需要的:画刷。拥有一套型号不同的画刷可是个好办法,这样你就可以自如运用各种基本的绘画技巧了。买一只5号的圆头刷,一只6号的圆头刷,一只8号的圆头刷,一只10号的圆头刷,和一直宽度2.5厘米的扁头刷。调色盘。挑选调色盘的时候,调色格深度应该至少能盛放5毫升的颜料。你可以买上面有好多个格子的调色盘,也可以多买几个小调色盘,一个用于调红色和紫色,一个用来调蓝色和绿色,一个用来调橙色和,等等。你的调色盘买的时候应该带有调色板。画纸。水彩纸有三种不同的材质:热压纸,这种纸表面光滑;冷压纸,这种纸表面光滑度适中;还有糙面纸,这种纸表面比较粗糙。你可以买比较厚的300磅纸,也可以用比较薄的140磅纸。对于新手来说,最好练习的时候用纸质比较薄的光滑度适中的纸,而正式作画的时候用比较厚的300磅纸。画板和画架。选择木制、塑胶玻璃制,或者泡沫制的画板,让你能够把水彩纸固定在上面。你也许还需要买一个画架,好在你作画的时候把画板支撑起来。盛水的容器,纸巾,铅笔,和橡皮。这些其他工具在你画画的时候放在随手够得到的地方,会很有帮助。3、准备绘画工作室。选择一处有充足自然光的地方,你也许还需要准备一盏够亮的台灯,尤其是晚上画画的时候。将水彩画纸用胶带贴在画板上,放置在桌子的中央。如果你是右撇子,那么就把调色板、画刷、盛水的容器放到桌子的右边,把纸巾等其他用具放到左边。如果你是左撇子,就反过来。4、了解水彩术语。如果你是跟着教程学习水彩画,或者上了一门水彩课,那么就会接触到一些描述你绘画步骤的专用术语。所以还是熟悉这些术语比较好:洗笔。意思是让你把笔在盛水的容器中蘸一蘸,轻轻地把笔头按在容器底部,让画刷上的毛舒展开来,洗掉颜料。继续做这个动作,直到笔彻底洗干净。蘸满画刷。将画刷在颜料池(指的是颜料和水的混合物)里过一遍,这样画刷里就蘸满了颜料。抬起画刷,沿着调色盘边缘轻轻滑过,去掉多余的液体。给画刷蘸取颜料。就和通常将颜料蘸满画刷一样,区别仅在于,这一次,要把蘸好颜料的画刷沿着调色盘边缘滑过几次,这样画刷里的颜料不至于多得滴下来。吸墨。将蘸满颜料的画刷在纸巾表面点一下,去掉多余的颜料。你可以轻轻一点,也可以用力一些点。方法2:了解色彩1、学会如何把颜料混合成块。水彩颜料应该和水调在一起,混成块状。你用的水越多,颜色就越透明。用的水少一些,颜色就会更亮。调色方法如下:把你要用的颜色分别填满调色盘格。每一种颜色挤出一点,分别挤在调色盘上的小格子里。将画刷在水里蘸一蘸,然后把水抖在调色盘中。按照你的喜好蘸取适量的颜料,然后将颜料和调色盘里刚刚滤下的水混在一起。继续加颜料,直到调出颜色和浓度理想的效果。加第二种颜色的时候,不要将画刷完全洗净。把画刷蘸上第二种颜色上,然后和第一种充分混合。继续加上其他颜色,直到调出你想要的颜色。混合时,不要加入三种以上的颜色,不然颜色会显得非常暗沉。2、选择画面中你想要的颜色。开始画之前,选红色、,以及蓝色三原色作为基本色。将这些颜色混合在一起,可以混合出其他你画画需要的颜色,并且这些颜色通常色泽非常饱满。接下来你就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特殊的颜色,为你的画面增加个性。许多画家在他们所有的作品中都只使用三原色。3、了解暖色和冷色的运用。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在视觉上给人向纸张外溢出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色、紫色、绿色等等,则通常给人内敛的感觉。了解颜色的冷暖度对画水彩画而言非常关键,因为每一种颜色都可以通过和别的颜色混合变得更暖或者更偏冷。对于绿色,加入一点后,你就可以把绿色调得更偏暖一些。你还可以在配紫色的时候多加红,少加蓝,让紫色偏暖。要想让绿色显得更清凉,就多加蓝,少加黄,而紫罗兰之所以是最偏冷的紫色,是因为紫罗兰里的蓝色的比例比红色要大很多。在色环上相对的颜色叫做补色,例如和紫色。将补色放在一起,给人力量对等的感觉,也就是说相互对立,就像在争奇斗艳一般。了解颜色搭配的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作品的最终效果,也会影响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4、可以练习混合颜料、配色,从而更好地了解颜色搭配效果。能够精确地混合、搭配颜色,利用层次上色,可以让你的水彩作品显得更加与众不同。头几次混合颜料的时候,你也许会惊讶于调出的色彩。记得在混合颜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水彩颜料干了以后,会变得浅好几度。所以当你想让颜色更深或者更浅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个差别。尽量不要过度混合调色。混合颜色的时候不必完全调和均匀,下笔的时候画出的线条可能包含有渐变色的成分,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色调,而这正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不要用过多的水。一开始稍微加一点水就够了,然后如果需要再慢慢多加。比起加水稀释,想要通过多加颜料让颜色的浓度恢复要难得多。方法3:熟练掌握基本技巧1、罩色画法。这种方法用来在一块较大的区域涂上均匀、同一的颜色,是水彩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开始时,先在你的水彩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用你想要用的颜料蘸满画刷,然后均匀地上色。从画好的图形的左上角开始画。从左上角垂直向下的方向,轻轻画出较短的一笔,大约1厘米,然后抬起画刷。这时候会有一小滴水彩停留在纸上。用画刷轻轻在那滴水彩上掠过几次,进一步上色,将水滴画得更大。用画刷沿着长方形的顶边画,只用笔尖即可,然后从右上角往下画1厘米左右。提起画刷,将更多的颜料留在纸上。将颜料蘸满画刷。从长方形的右下角开始,用画刷的笔尖画,这样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可以和刚刚在右上角画出的线条的底部相接。从右到左画一条新的线条,这一次不要只用笔尖,而要用整个画刷的刷头来画。画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将画刷重新蘸满颜料,然后继续向方框左侧那条边画过去。这个时候你已经完成了一个水彩块,即画水彩画的基本单位。再次将颜料蘸满画刷,然后从左侧下方开始,画一条1厘米左右的线条,然后用相同的方法,从左向右画,再从右侧从上往下画一条1厘米左右的线条,然后蘸满画刷,从右向左画,直到填满整个色块。用纸巾擦去多余的颜料。2、用两种颜色调色。这一回在纸上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而不是在调色板上调色。这样可以让不同颜色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先用罩色的方法画出一种颜色的色块,然后进行以下步骤:把色块的底边画成不规则的线条,而不是直线条,然后洗干净画刷。用第二种颜色蘸满画刷。用画刷的笔尖接触画好的色块的底边,提起画刷,让颜料留在纸上。颜料会立即和色块上的颜色融合在一起,并且将色块变得更大。用画刷笔尖轻轻接触色块底边,直到两种颜色完全接触,呈现自然过渡的效果。再次洗净画刷,然后用第二种颜色蘸满。用罩色方法继续将第二种颜色画在纸上。色块填满以后,用纸巾擦去多余的颜料。3、将显得生硬的边缘部分画得柔和一些。如果你想要看上去比较柔和的边缘,而不想把线条画得过于分明,可以利用加水达到这一效果。首先用某种颜色画一条线,洗净画刷,然后将画刷蘸在水里,直到湿润充分,但不要湿到滴水的程度。然后用画刷沿着尚且湿润的画好的线再画一条线。这时,画好的颜料就会和刚刚用水画好的区域混合起来。洗净画刷,重复以上步骤,再沿着湿润的边缘画一条线。几次之后,边缘处的颜色已经变得很淡,颜料就不会和用水新画上去的线条融合了。4、去掉纸上的一部分水彩。擦去纸上个别地方的水彩,这样你就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画法,加上别的颜色。你可以用纸巾轻轻在纸上蘸一蘸,也可以用画刷将颜色擦去,具体方法如下:找一支刷毛浓密的画刷,用水沾湿。用画刷轻轻刷过你想要去除颜色的地方。这么一来,再加上刷子上的水,颜色会变浅。用纸巾在在纸上蘸一蘸,将颜色除去。方法4:练习简单的山峦风光1、先将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一张水彩纸用胶带把四个角分别贴在画板上。如果可以,将画桌向前倾斜一些,或者找一块砖之类的,把桌面的后半段撑起来一点,这样画的时候角度更好。画山峦风景的时候,在色环的同一边选择三种颜色。在调色盘里挤一些颜料,然后在旁边准备几个盛水的容器。画山峦风景,建议选择蓝色、紫罗兰色和绿色,或者红色、橙色、,效果比较好。你也可以只用一种颜色,通过稀释调出不同深浅的色调,来完成这幅画。2、准备好作画需要的颜料块。选择好你需要的最主要的颜色,在调色盘上用水和颜料混合在一起,做出颜料块。如果你想再用一些别的颜色,可以在不同的调色盘上调两个颜料块。只是要注意,用不同颜色之前记得洗净画刷。记得不要加水太多。调色块的时候,需要的是足够调出鲜亮的颜色的颜料。可以试着混合不同颜色,看看效果,再决定选择哪一种。3、在纸上画一条水平线。用铅笔和尺子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和底边的距离相当于顶边和底边距离的四分之一。你要画的风景就在这条线以上。4、画出天空。用一只中号的画刷,蘸满你画面中最主要的颜色。用罩色的方法沿着顶边画一条线,让画面中天空的顶边颜色显得更深。将天空画出几寸以后,洗净画刷,用第二种颜色完全蘸满画刷。用在画纸上调色的方法,制造出第一种颜色和第二种颜色的过渡效果,然后同样制造出第二种颜色到低三种颜色过渡的效果。继续在水平线上2.5厘米左右的位置画天空。完成后,用纸巾轻轻蘸一遍,沾去多余的水分。先彻底晾干,再继续画。如果你只用了一种颜色,那么画好最基本的罩色部分之后,就可以着手让颜色变得更加柔和了。越接近水平线的地方,颜色越淡。用纸巾从纸上在不同的位置蘸取几次颜料,可以制造出云朵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制造颜色过滤的效果。你可以在画天空的时候留白一块,制造日出山顶的效果。记得用水将和这块区域接触的山峦的边缘处处理得颜色柔和一些。5、画山峰。用主色调蘸满画刷,画出一个M形,从纸张的右边,和天空相接处相距2.5厘米左右的位置开始画。用多条M形线条横跨整个纸张,记得将左边的山峰画得小一些,右边的大一些。用同样的颜色给山峰上色,山峰处颜色深一些,山谷处颜色浅一些。完成后用纸巾轻轻蘸一遍,沾去多余的水分,先彻底晾干再继续下一步。想要把山峰画得更自然,可以尽量用锯齿形线条,而不是直线条。不用担心画得不够均匀,画面上有几处地方给人不规则感,恰能更接近真实的山峦。6、画中间部分。这一部分是山峰和水平线之间的区域。用一把比较结实、僵直的画刷,蘸取画山峦时用的颜料,水平握笔,从左到右在山峦的底部画出颜色较深的水平线条。最好和画好的山峦稍稍交织,这样线条颜色会显得更深。如果需要,就多蘸几次颜料,记得画到水平线为止。再画一条线,这一次画在水平线上,画得深一些,这就是湖泊的边缘了。画水平线的时候,不要把线条画得太均匀,这样可以增加画面质感。画的时候自然会留下一些空隙和白点,不用刻意弥补,这样看起来反倒更自然。7、给湖泊上色。用较大的,刷毛比较硬的画刷给湖泊上色。将画山峦用的颜色用水稀释,然后蘸满画刷。用颜色较浅的水平方向线条涂画水平线和底边之间的区域,从上往下,一直画到距离底边2.5厘米。完成后用纸巾蘸一下,先等画面完全晾干再继续下一步。想要画出湖面上洒上阳光的效果,就在紧挨着画水平线下方的区域时,下笔一定要很轻很轻,这样纸张本来的白色就会露出来。湖面上的高光处会和天空中的高光处相呼应,给人一种阳光照在湖面上的感觉。利用将颜料从纸上移除的方法,在湖面上制造颜色更浅一号的区域,增加画面质感。可以试着用一种以上的颜料混合在一起,和画天空时使用的颜色相呼应。8、画地面。用一只较大的,刷毛较硬的话刷,选择画天空和山峦的时候用过的最深的颜色。用水平方向的线条在湖泊底部画一条深色、厚重、不规则的线。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让线条有深有浅,制造自然的湖边效果。用这种深色涂满地面部分,可以在湖面和天空的高光位置相应的地方留白。最后用纸巾轻轻擦去多余的水分,耐心晾干。想要加芦苇的话,将同样的画刷晾干,蘸满颜色最深的颜料,然后在湖边那条线上画一些竖直的线条。利用纸巾制造出阳光光点的效果。9、欣赏你的作品。你的第一幅水彩作品就完成啦,这时候可以签上你的亲笔签名,给画加上衬边,或者装进画框里。随着练习得越来越多,你的技巧也会不断提高,可以尝试更多的技法,如利用海绵、泼洒式画法,利用盐作画,画干画效果等等。小提示从最浅的颜色开始画。和大多数其他画法不同,水彩画是很难在深色上覆盖浅色的。画面上的任何浅色区域都需要先画好,再在周围画别的内容,所以从一开始就需要留意每一个细节。水彩画入门技巧
水彩画入门技巧
相信初学者在画水彩画时都会遇到不少问题,那么要如何快速入门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入门方法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彩画入门技巧轮廓起稿用铅笔在已裱好的纸上轻轻打稿,注意构图的安排。较大画面和较写实的作品在打稿时要力求形体准确,(细致精确的轮廓,有助于着色落笔时生动地表现对象。)但要避免过分地使用橡皮擦,以防止纸面的损伤。要做好这一点,平时就要重视素描基本功的训练。
干笔、湿笔、勾笔、扫笔、涂笔、点笔、摆笔、拖笔、顿笔、等等。这些笔法的运用与水份有极大的关系,加上运笔的快慢和方向、角度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运用适当可以丰富自己的表现能力。
画水彩画的水份控制1、何谓水色交融?水色交融是要求水和色紧密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地表现对象。不可以片面地追求水份、玩弄水份而突视了物体造型的塑造。
2、水色的背景处理:水彩画的背景形象可以概括简炼,其笔势应大而不羁,显得空灵飘逸。有助于营造画面气氛和衬托前景。
3、画面中的水韵:成功的水彩画要求画面富有水的韵味。即:透明、湿润、空灵、流动等迷人的视觉效果。
4、画面的透明感:透明感是水彩画最大的语言特质。要学会合理地利用水的稀释作用来表现色彩在画面上的透明感。
5、用笔的时间掌握:水彩画要运用前一笔水色未干时,进行渗化、接色、叠色以产生一定的效果,用笔的时间掌握尤为重要。如深入刻画时第二笔的用笔时间可稍等一会,纸面的水份干些再落笔。纸面水份较多,用笔可快些!
6、季节、气候的影响:春天、阴雨天,空气潮湿,水份挥发慢。秋天、晴天,空气干燥,水份挥发快。在室外作画有风有阳光,水份的挥发也快。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多作水份在画面上控制的练习,掌握经验。
7、水份控制不好的问题:水份过少,会使画面显得:干、枯、滞、闷,失去水彩的特点。水份过多,水色到处流淌难以控制,不利于塑造形体。
水彩画简单的色彩知识1、三原色的相加: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三种间色的相加可以得到不同的灰色)画面中的最深处不要用黑色,可以用熟赭与群青来调制。
2、在心理五原色基础上展开的`五组同类色:类:淡黄、中黄、土黄、橙黄。红色类:朱红、大红、玫瑰红、土红。蓝色类:湖蓝、酞箐蓝、群青、普蓝。绿色类:淡绿、草绿、翠绿、橄榄绿。紫色类:红紫、紫罗蓝、蓝紫、玫瑰紫。
3、合理使用灰色:灰色能很好地起衬托高纯度颜色的作用,在画面中远处的灰色应淡而冷,近处的灰色则应暖而深。
4、水彩调色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靠水稀释以达到提高明度的目的。为保持色彩的透明感,应尽少用复色。两色混合要比三色混合更具透明性。
水彩绘具使用问答什么是不透明水彩?跟透明水彩有什么不同?
A:所谓的不透明水彩,是指树胶水彩画颜料(Gouache)跟广告颜料。一般指的“水彩颜料”都是指透明水彩。
至于两者有什么不同,简单地说,就是涂在别的颜色上面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见下面的颜色的,是指透明水彩。可以将下面的颜色盖住的就是不透明水彩。
如何才能调出很好的颜色?
A:正统的万式都是在调色盘上混合。也许大家会认为我在说废话,但是要诀是,大家可以参考水彩盒内颜料管的排列方式,在调色盘上由暖色系向冷色系的顺序排列,就像演色环一样排列颜制的彩度。因为透明水彩干掉了还是可以用,所以当调色盘上的颜色排好后,你就可以轻松地决定颜色了。还有另一个方式,就是透明水彩可以在纸上重复上色混色。自淡色亮色到浓色暗色的顺序重叠,效果比较好。
A:水彩可以因为加水量的不同,而有各种的变化。在颜制还没干之前加水,或涂在加了很多水的其它色颜料上,就可以混色。不过混色的感觉会因为纸质跟水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即使经验再丰富的人,偶尔还是会出错。至于要画渐层的感觉,就要趁颜料还没干的时候,将浓色到薄色的边界线一点一点地重复上色,因为透明水彩是用“水”调整颜色的浓淡,所以大家可以一点一点地加水画出淡色。至于不透明水彩,则是用白色颜料来调浓淡,所以要事先将原来的颜色加白色颜料在调色盘上调好浓淡不同的颜色,然后再依序上色。
怎么样涂才能将一大片背景颜色涂得很均匀?
A:若是涂像天空那种大面积的平面图时,首先要调出足够的颜料。要是涂到一半颜料不够用再补充颜料的话,颜色恐怕会不一样。接着是为了预防涂到一半颜料中断,最好用毛质柔软的水彩笔沾足颜料一口气涂好。大家也可以事先在纸上先涂一层水。上色的时候,可以用制图胶带将纸贴在画板上,让纸稍微倾斜一点比较容易涂得均匀。要是不想留下笔触的话,大家可以利用海绵。沾湿的海绵可以将颜色涂的很均匀。
水彩纸的种类有哪些呢?
A:要是用吸水性不好的纸,对水彩的效果很难发挥。尤其是透明的水彩会看到纸的颜色所以一定要慎选纸的颜色跟质料。为了能够充分表现水彩的特色而特别制造的纸就是水彩纸。颜色,有蛋白色跟稍微白一点的颜色。至于纸张表面,以光滑无纹到细纹的都有。
水彩:水彩的最大好处是便宜,当然我说的是国内的品牌。上海产的马利牌水彩颜料是笔者使用到现在比较出色的一种,而且16色的价格绝对不超过15元哦。在我们的例稿中,你可以发现水彩使用得法的话一样是非常不错的,信奉便宜有好货的的朋友就用这种吧。至于水彩的用法,我想所有上过小学美术课的朋友都知道拉,关键是熟练而已。要注意的事项当然还是有的----要准备一支小吸管(买不到的话就问化学老师讨一支吧),这样,取水稀释颜料时就不会使两种色彩混淆一起,保持颜色的纯度;另外,水彩的一大好处是可以渲染,那就要切记使用厚一点的纸张(市面上卖的原稿纸就可以了):由于水彩是透明的颜料,也就是说,万一出了差错是盖不住的,所以一定要步步小心才行。至于通常所说的上色要由浅入深,我到认为不必墨守陈规,由深入浅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试试就晓得了。
;水彩绘画技巧水彩绘画技巧1.先用铅笔淡淡的起稿,有些强调的地方可以用钢笔(耐水性墨水)勾线,但不要太多,不然会使画面不通透。
2.线稿完成以后,最好先用清水把画面沾湿,这样上色可以更均匀。(推荐canson手工纸,枫丹叶185g或300g,不会起皱),水彩纸一般美术用品店,例如百花,或者大城市新华书店都有买的。但是我推荐的哪两种不是很好买,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普通的就够用。
3.上背景(薄一点)。等背静干透(大约十分钟)以后再次上线。
4.上颜色,如果希望第一次颜色跟第二次有融合,就可以等颜色半干就开始上色,如果不希望还是要等到第一次全干。
5.最后勾画细节啦
ps:针对q2:头发高光的地方不要用白色覆盖,要留出空白,因为水彩的覆盖力很差,属于透明颜料,如果直接覆盖的话会破坏画面,使颜色不纯,干了以后也会很脏。
如果水彩运用不是很好,也推荐使用那个水溶性彩色铅笔,水溶性彩色铅笔”画好后,使用“水和毛笔”着色后可产生富于变化的色彩效果,颜色可混合使用,产生像水彩一样的效果,优点是比绘画中最难画的“水彩画”更容易掌握。表面粗糙的纸张都是画彩色铅笔画的好选择。
儿童水彩画入门一、工具性能
学习水彩画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水彩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它。
1、水彩颜料
水彩颜料色粒很细,与水溶解可显示其晶莹透明;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犹如透明的玻璃纸迭落之效果。水彩浅色不能覆盖底色,不象油画、水粉画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
水彩颜料的群青、赭石、士红等色属矿物性颜料,单独使用或与别的色相混都易出现沉淀现象,巧妙运用可产生新颖的效果。
2、画纸
水彩画用纸比较讲究,它对一幅画的效果影响很大,同样的技巧在不同的画纸上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理想的水彩画纸,纸面白净,质地坚实,吸水性适度,着色后纸面比较来整,纸纹的粗细根据表现的需要和个人习惯选择。不要以为初学不管什么纸都可以作水彩练习,太薄的纸着色后高低不平,水色淤积,影响运笔;吸水太快的纸(如过滤纸),水色不易渗化,难以达到表现意图;太光滑的纸水色不易附着纸面,都不适合画水彩之用。应熟悉自己使用的画纸性能物点,善于巧妙地掌握它。
3、画笔
二、如何去学习插画水彩
水彩画不仅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还因其透明、水韵,畅快、雅致,善于表达意境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杂志、广告、动画等等领域中。又因水彩画材料简捷方便的特性,刚好与商业插画追求效率的时效性吻合。水彩的高难度,是总所周知的,想要成为一名具有职业素养的专业水彩插画师,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过程方能实现梦想,下面让我们看看成为一名专业水彩插画师的求索道路吧!
一准备材料(来自知乎祁nana):
纸
画水彩,可以在颜料上,笔上省钱,只有纸,一定要质量好的。纸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你的画画感受、乐趣。让你走好多不必要的弯路。可以买现成的4开,也可以从画具店买最大开的,裁成小块来画。
水彩颜料马利水彩
很多国外的论坛都给了它很好的评论。性比价是最高的。画一阵子后,对颜色有更多的要求可以去试一试温莎,史明克,daniel smith等牌子的水彩(当然还有好多别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好多水彩都分学生级和画家级。建议是不要急着去买更多更好的颜色。熟悉并能很好的运用手头上有限的颜色,会让你更好的了解色彩的使用、混合。更多的颜色只会让选择变得更困难。
毛笔
这么多的笔真的会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呢!有必要提醒新手,刚刚开始画,经费有限的话,只买一根貂毛的6号圆头毛笔就够了。买的时候注意毛笔尖在沾水后一定要能形成一个尖。2号、4号可以根据需要看着买。画极细致的也可以考虑0-1号。
纤维毛笔
吸水不如貂毛多,适合画晕染较少的画。画插画类的小画时用纤维笔,水少,好控制,容易画出细节。用过温莎家的学生系列套笔,个人觉得非常好用。
貂毛笔
水彩里最常用的就是貂毛笔了。吸水足,触感好。当然还有松鼠毛等其它的一些,不过没有貂毛好用。找个顺手的毛笔就能开始画。
调色盒
抹布
水桶
二学习过程:
第1周:几何体静物
第2周:单色水彩静物
第3周:简单静物水彩
第4周:组合静物水彩
第5周:花卉静物水彩
第6周:水彩风景写生与创作
第7周:水彩风景临摹
第8周:水彩风景写生
第9周:水彩风景创作
第10周:水彩肖像写生
第11周:水彩肖像写生(完结)
第12周:水彩街拍人物(上色草图)
第13周:水彩街拍人物(上色草图)
第14周:水彩人物插画临摹
第15周:水彩人物插画临摹
第16周:水彩风景及静物插画创作
第17/18周:插画临摹创作
第19周:花卉插画创作
第20周:插画创造
三、谁能指点一下美术色彩
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
1.光与色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图)
(1)高长调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2)高中调如10:8:5等,该调明暗反差适中,感觉明亮、愉快、清晰、鲜明、安定。
(3)高短调如10:8:7等,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辩,感觉优雅、少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
(4)中长调如4:6:10或7:6:1等,该调以中明度色作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感觉强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
(5)中中调如4:6:8或7:6:3等,该调为中对比,感觉较丰富。
(6)中短调如4:5:6等,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感觉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长调如1:3:10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感觉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
(8)低中调如1:3:6等,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感觉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
(9)低短调如1:3:4等,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感觉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还有一种最强对比的1:10最长调,感觉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眩目等。
<三>纯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纯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纯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因其较为隐蔽、内在,故易被。在色彩设计中,纯度对比是决定色调感觉华丽、高雅、古朴、粗俗、含蓄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彩在纯度等差色标上的距离,距离越长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如将灰色至纯鲜色分成10个等差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纯度区,8——10划为高纯度区,4——7划为中纯度区(图)。在选择色彩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弱对比。据此可划分出九种纯度对比基本类型。(图)
(1)鲜强调如10:8:1等,感觉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
(2)鲜中调如10:8:5等,感觉较刺激,较生动。
(3)鲜弱调如10:8:7等,由于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对比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觉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离离大,这种效果将更为明显、强烈。
(4)中强调如4:6:10或7:5:1等,感觉适当、大众化。
(5)中中调如4:6:8或7:6:3等,感觉温和、静态、舒适。
(6)中弱调如4:5:6等,感觉平板、含混、单调。
(7)灰强调如1:3:10等,感觉大方、高雅而又活泼。
(8)灰中调如1:3:6等,感觉相互、沉静、较大方。
(9)灰弱调如1:3:4等,感觉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
另外,还有一种最弱的无彩色对比,如白:黑、深灰:浅灰等,由于对比各色纯度均为零,故感觉非常大方,庄重,高雅,朴素。
<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
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性。艺术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1.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
(1)色调组合,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
(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
(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
(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五>色彩的肌理对比
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感受。
(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稀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连续对比
(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纯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1、色相推移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球的纬度)。
2、明度推移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3、纯度推移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纯度组合推移形式。
4、综合推移将色彩将色相、明度、纯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1.平行推移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处理。
2.放射推移
(1)定点放射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2)同心放射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处理、安排。
(3)综合放射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处理。
3.综合推移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4.错位、透叠及变形
(1)错位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纯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到灰,图色灰到鲜。
局部错位是处理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处理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2)透叠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处理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3)变形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处理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处理,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处理,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四、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
<一>综合对比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1.鲜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纯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2.灰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纯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3、深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4、浅色调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5、中色调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三>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1、定形变调
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同明度、同纯度、异色相变调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纯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2)异色相、异明度、异纯度变调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纯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2、定色变调
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色调转变的关键最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变调
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虑大小、位置、布局进行适当变化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称第一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纯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二>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称第二混合。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或多种色料混合后所产生新色料,其反射光相当于白光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会降低。故与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发生变化,而且明度和纯度都会降低。所以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浊,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状态。
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三>空间混合
亦称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由于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六、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调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1.面积法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阻隔法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1)强对比阻隔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纯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2)弱对比阻隔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纯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处理,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