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集市漫过街巷 什么意思
经济发展良好,集市比较热闹的意思。
集市,是定期或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定期聚会交易的市场的意思。街巷,是街道里巷的意思。集市漫过街巷,是指聚会交易的市场已经慢慢普到大街小巷了,形容经济发展良好,也可便是集市热闹的意思。
二、具有江南民间集市特色的古街—老翠花街
翠花街在现今的南昌市中山路中段的左侧。现在新万寿宫商城旧址,旧时南昌的广润门内。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但长不足百丈的小街。旧时南昌的广润门、章江门皆临章江码头,各地百货商贾均在此汇集。那时洗马池是百货经销的场所,而金银翡翠,便皆在翠花街集售,翠花街也因故得名。
大约自唐贞观年开始。翠花街就是珠宝金银首饰集萃的地方,古时也称为“贸易街”。尽管整条街道长不足百丈;但却有二十多家金银首饰店。无论是名门大户,还是小康人家,只要适逢婚嫁喜庆,都会到翠花街去挑选几样称心如意的首饰,就像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一般,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南昌后,一定得去翠花街逛集市。久而久之,翠花街就又成了天然的民间集贸市场,伴随着南昌城从古代直走到今天。
翠花街的买卖有大有小(有零售.也有批发),它所经营的各种日用小百货和手工业产品,都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论是市民还是乡间的农民,都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在此不仅能买到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而且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只有在这里才能买到。特别是农村的年轻姑娘和中老年妇女对翠花街更为垂青。逢年过节,她们三五成群的结伴至此,亲手为自己选购朱红色的梳妆盒、五彩花线和各种各样的、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头饰、首饰;还有尺、刀、剪、香纸、蜡烛、鞭炮等,更是农家的热门抢手货。只要走进翠花街,不仅在那里销售的商品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江西特色,就连在此选购物品的人,也会让你感到江南人那种活泼可人的姿态,一幅江南民间集贸市场的盛况活脱脱地呈现在游人的面前,让人感到快活和说不出的轻松。
由于南昌市区人口的增加,翠花街本为南昌市中心的交通要道,而且翠花街是商业中心,所以交通拥挤不勘,每到中午、黄昏,翠花街是三轮车,板车,自行车,行人拥塞在一起,想通过这不足百丈的街道,非得等上几十分钟,所以老翠花街已经拆迁拓宽,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万寿宫小商品市场,仍然是商贾云集,十分繁荣。
现在居住在翠花街一带的居民,他们自己或者是祖辈大多是这里以前的商人。
记住这个地方,儿时的老街---翠花街
三、苏州那些街道是逢三集市
没了
2014-02-28"苏州最后的集市"引发怀旧网友集体感慨追忆
2月23日是正月二十四,正逢周末,早晨不到7点,苏州东渚镇姚江山路就摆起了上千米长的摊子,来来往往的新老苏州人将这条原本并不宽敞的小路围得水泄不通。卖汤婆子的、编竹篮的、捏泥人的、展示镇湖刺绣的、现场做红豆酥的,还有诸多平时鲜能近距离观摩的“江湖手艺”,都被收纳到了这条与农田相连的乡土小道上。与摊位相伴的,是结伴而行精挑细选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与讨价还价声。没错,这正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集市。日前,东渚小镇的这个集市被网友封为“苏州最后的集市”,引来了诸多追忆。
逢四的集市人潮汹涌
时针刚跳到早上6点,程军已在姚江山路中间支起了自己的小摊位,作为来自湖北武汉的皮包销售商,程军和家人已经来苏州8年了。虽然一直在省内多地做展销活动,但每月只要有空,程军和妻子还是会到东渚镇的集市上来,以低价走量的方式销售自己的各式皮包。
陈佳茹住在龙景花园,由于集市正逢周末,放弃了睡懒觉的她,早早地就下楼逛集市。“我们这儿的集市每月有三场,都是约定俗成的‘逢四’,每月一到农历初四、十四、二十四,附近乡镇甚至其他区县赶来的人们,就把这条路围得水泄不通。”
最后的集市惹人感慨
金陵晚报记者在集市现场看到,手工木桶、煤球夹子等或日常或他处难觅的各种生活用品,镇湖刺绣、草根呕心沥血的名作临摹画等家居装饰品,玉米团子、炒米糕等种类繁多的各种美食,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这条至多一公里长的集市上,让人目不暇接。专门从邻镇赶来的许师傅夫妇表示,要赶完整个集市,至少也要花费两个小时的光景。
来自西山岛的桑雪真把自家加工的床单被套拉到集市上,想沾沾这里的人气儿,走量卖个辛苦钱。“我原本在这边没有摊位,由于正值正月,朋友有事,才临时让给我的。真是许久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集市了,这种人挤人还依然兴高采烈到处比价的感觉仿佛把我带回了几十年前。”
市民、摊贩乐在其中的赶集心情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在当地论坛上,网友将东渚镇这个每月逢四进行的集市封为“苏州最后的老式集市”,纷纷抒发自己对远去记忆的怀念。网友八卦天下哈评论称,“他们卖的不是商品,是历史!”
城市化使之成为追忆
苏州民俗博物馆文博研究员沈建东告诉记者,旧时苏州庙门多,每逢庙会、香汛,摊贩趁着大批的人流,设市摆摊,逐渐发展成为集市的一种。据《苏州地方志》记载,“每逢庙会、香汛,摊贩摆满。玩的有胡琴、扯铃、泥人、纸作等;吃的有豆腐花、酒酿、米糖等。有的还搭起茶棚、戏台,上午卖茶,下午晚上听说书、评弹、观演戏以及杂技表演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以及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不少地区的集市也逐渐成为老一代的回忆。(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