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伦敦记4:《魔笛》莫扎特的魔法之夜
一整天的伦敦细雨后,于傍晚,来到考文特花园里的月亮圣殿,让眼睛与耳朵沉浸在一个极致声音的魔法世界之中。歌剧《魔笛》诞生于200多年前,凝聚了一位才华横溢而又荒诞不经的年轻音乐家最后最美好的巅峰状态。
从地铁考文特花园站下车,就听到地铁协调员,一位胖胖的黑人大叔,用类似莎拉布莱曼的缥缈高音唱着”the platform is clear“,高峰时段的乘客们听到了都忍不住会心一笑,已经能感受到歌剧的氛围。
路经下沉广场,在露天茶馆里,一个弦乐四重奏街头乐团正在演奏康康舞的旋律,恍惚间似乎来到了纸醉金迷的红磨坊。两位小提琴手,一男一女,边拉边起劲地高踢腿,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着大腿舞。
皇家歌剧院正门在维修,又要检查包,看演出的人排满了整条街。身着海绿丝绸套装、点缀精致珍珠首饰的优雅银发老太太,西装革履口袋里一丝不苟地露出叠好的手帕一角的老爷爷,背帆布大背包、穿着格子衬衣和牛仔裤的年轻人,齐聚一堂地站在细雨里等待进入。开演前10分钟,我终于进了门,踏着酒红的厚地毯、走过由无数华丽水晶灯照亮的大厅,来到自己的座位。
灯光一熄灭,从序曲的第一个庄重的和弦开始,就可以忘却现实世界,全心全意沉浸于天才莫扎特营造的魔法世界之中。这是一个乐器和人声交织的美妙世界,奏鸣曲式的序曲中小提琴轻快地演奏者主题,不同乐器反复演绎、争辩、对话。
全剧有莫扎特一贯的玩世不恭。有人认为捕鸟人帕帕吉诺就是音乐家本人的化身。他叫帕帕吉娜“亲爱的小妻子,小鸽子”正是莫扎特在信中对妻子康斯坦斯的称呼。最最好玩的是仆人莫斯特罗和一群小魔鬼,个个像跳娃娃一样,自认为自己超级邪恶,其实特别搞笑。
皇家歌剧院设计很棒,全场没有被柱子挡掉半个视角的座位。演出中场休息25分钟,还偷听到邻座特别英式的对话“吧台在哪?”“跟着大家走就行了”,英国人到哪都离不开酒吧、吧台。除了买一杯香槟,还可以买冰淇淋,可能是因为剧院里十分炎热,我也买了一盒香草味冰淇淋消消暑。
天才莫扎特总是没个正经,《魔笛》虽然是喜剧,但已经是难得的严肃风格了。只是由于是18世纪,歌剧难免又歧视黑人又贬低女性。夜后丈夫去世时认为夜后和公主都必须由男人指引,即萨拉斯特罗。夜后不认同这个观点,萨拉斯特罗认为夜后过于骄傲,于是绑架了公主帕米娜,使其远离那个“骄傲”的女人。却派了一个心术不正觊觎公主美色的仆人看管公主。这里坏仆人还设置成摩尔人,即黑人,现代演出里面已经不会提到这点了,只说他很丑。剧中还多次通过是否“年轻”、“漂亮”评判是否合适做妻子。王子需要通过的第一个考验竟然是“抵御女人的诱惑,对女人保持沉默”。观众们把这些观点当成笑料的,每每有类似语句,比如“女人必须由男人指引”大家都会爆发笑声。捕鸟人捕到鸟,又甩又踩脖子,虽然是假的,但对动物这么残忍,观众里都倒吸凉气。
感想就写到这里,以下来科普一下《魔笛》和本次演出的卡司。
2017年9月14日,7:30-10:30
上半场:65分钟,中场休息:25分钟。下半场:90分钟
【文中舞台图片均为本次皇家歌剧院版本照片,来自官网】
歌剧背景:
歌剧风格:
歌剧主旨:
歌剧亮点:
重点曲目:
2.在bilibili全剧视屏(魔笛 Die Zauberflöte科林·戴维斯爵士指挥)
3.舞台效果
舞台布景:场景是埃及神庙和启蒙主题。背景是下图的石柱,左右移动。还有惊艳的上玄月、大日轮、太阳系模型、美丽心灵类似的写满内容的大黑板和一只巨大的眼睛。有一幕在墙上开了一个高大窗子,窗子后面有雨水滴落。整体色调对比也很明显,夜后一边是蓝色、黑色、银色,萨拉斯妥一边是红色、金色。
大蛇:感觉是学了中国的舞龙技术,大约10个演员,用竹竿撑着蛇,一举一动颇为亲切。
猎鹰:下面场景出现的时候,萨拉斯妥架着一只活的猎鹰,虽然只有5秒出场时间,但是还是颇为惊艳。
帕帕吉诺开场捕捉的鸟:和音乐剧《狮子王》一样,由一位演员支着一个模型,配合排笛的声音动作,很有喜感。
林间动物:由演员带着面具,模仿动作。后面两只秃鹰,踩着高跷,怎么看怎么像《疯狂麦克斯4》里面在沼泽地里找食物的人。
飞车:仙童多次驾驶着有翅膀和尾巴的车,慢慢飞过舞台。
服装:大多是莫扎特时代的服装,而帕帕吉娜是非常现代的服装,三仙童和捕鸟人穿着老牌户外服。
卡司
配图有点大小不一,不过夜后法国小姐姐真的好美好美啊。
二、莫扎特的魔笛包括的乐章
01 Der Vogelfänger bin ich ja(Papaqeno)
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帕帕盖诺)
02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ön(Tamino)
这张画像多迷人(塔米诺)
03 O zittre nicht,mein lieber Sohn!(Queen of the Night)
别颤抖,别害怕啊,孩子!(夜后)
04 Bei Männern welche Liebe fühlen(Pamirla,Papaqeno)
一个感受到爱情苦闷的男人(帕米娜,帕帕盖诺)
05 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Tramino)
神笛的威力是多么壮盛啊(塔米诺)
06 Schnelle Füße,rascher Mut…Das klinget so herrlich(Pamina,Papageno,Monostatos)
双腿加速,心存勇敢…好美的铃声(帕米娜,帕帕盖诺,莫诺斯塔托斯)
07 Es lebe Sarastro!Sarastro lebe!(Chorus,Pamina,Papageno)
萨拉斯特罗万岁!荣耀属于你!(合唱团,帕米娜,帕帕盖诺)
Act Two第二幕
08 Marsch der Priester
教士的行军
09 O Isis und Osiris(Sarastro,Chorus)
噢,伊西斯与奥西里斯(萨拉斯特罗,合唱团)
10 Alles fühlt der Liebe Freuden(Monostatos)
所有的生物都感受到爱的狂喜(莫诺斯塔托斯)
11 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Oueen of the Night)
复仇的地狱在我心中沸腾(夜后)
12 In diesen heilgen Hallen(Sarastro)
在圣洁的大厅中(萨拉斯特罗)
13 Ach,ich fühl's,es ist verschwunden(Pamina)
我知道,一切都成了过去(帕米娜)
14 Ein Mädchen oder Weibchen(Papageno)
少女或者女人(帕帕盖诺)
15 Wir wandelten durch Feuerqluten(Tamirio,Pamina,Chorus)
我们穿越炽热的炉火(塔米诺,帕米娜,合唱团)
16 Klinget Glöckchen,klinget(Papageno)
小铃铛,现在响起吧(帕帕盖诺)
17 Pa,pa,pa,Papagena!(Papageno,Papagena)
帕,帕,帕,帕帕盖娜!(帕帕盖诺,帕帕盖娜)
18 Die Strahlen der Sonne(Sarastro,Chorus)
太阳的光芒(萨拉斯特罗,合唱团)
三、莫扎特歌剧魔笛讲的是什么故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
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
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也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当时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
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
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
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
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