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全新奥迪Q6L e-tron将于2024北京车展首次亮相
近日,奥迪Q6 e-tron迎来全球首发。Q6 e-tron基于奥迪和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打造,除车长外,其他方面比纯电Macan更大。新车支持800V高压电技术,WLTP最高续航里程625km。
国产Q6L e-tron将对车身尺寸进一步加长,2024年1月已实现预批量车下线,将于今年底在长春基地正式投产,并于2025年上市。而奥迪SQ6 e-tron计划以进口的方式于2026年上半年进入中国市场。
奥迪Q6 e-tron基于全新的E3 1.2电子架构打造,此次全球首发车型包括Q6 e-tron和SQ6 e-tron,其目前已经在欧洲开启预订,价格为74700欧元和93800欧元,约合人民币58.77万元和73.80万元,将于2024年夏季开启交付。
外观方面,奥迪Q6 e-tron采用了全新e-tron专用设计语言,造型更加动感,前脸保留了奥迪家族的特征,中网得以保留,模仿了燃油车的多边形进气口设计,整个中网基本与车身同色,与车身融为一体。两侧的日间行车灯展现出足够的个性,内部点亮后有不同于以往的图案,并可以不断变换,此外转向灯点亮也在此呈现。此外,新车还采用了分体式车灯设计,前大灯与动感的进气口融为一体,下部的扰流板与进气口结构相对复杂,展现出运动气息,有着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车身侧面,新车继续保持轿跑SUV的线条,具有更强的运动感。新车腰线位于门把手上,从车头贯穿至车尾,结合下方流行的造型,让新车显得更加轻盈。
来到车尾,新车采用了短后悬的设计,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尾灯采用了奥迪标志性的贯穿式设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第二代数字OLED尾灯,奥迪Q6 e-tron在拓展车辆功能和设计维度的同时,还提升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数字OLED尾灯首次实现了车辆与周围环境的通信交互(car-to-X车联网),在其他奥迪车型已有的车距警示功能的基础上,奥迪Q6 e-tron的尾灯新增交互灯功能,在常规尾灯图案之外,危急路况下可通过显示带有警告符号的特定静态尾灯样式,向其他道路使用者发出事故和故障预警。
内饰方面,Q6 e-tron采用环抱式内饰设计,整体看上去更加温馨,经典的配色,加上大面积的皮质包裹以及木纹装饰,看上去很有家的温馨,车内使用可持续软包材料与全新交互式氛围灯。SQ6 e-tron使用更多的翻毛皮材质。车内再次强调科技感,这主要体现在全新的OLED技术14.5英寸多媒体曲面屏,11.9英寸的虚拟座舱和10.9英寸的副驾驶屏幕,共同组成车内的屏幕,其造型也同样与众不同,即便屏幕为主,内饰也不会显得有雷同设计。
配置上,AR-HUD可以显示相关速度、交通标识、导航等信息,其会有增强现实的视觉,图像会漂浮在200米外,不会分散驾驶注意力。AI支持的数字助理集成于车中,新的语音助手可以理解800多个语音指令,它还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持续学习,并提供主动建议。新的车机系统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可以OTA升级,并可以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各种App。副驾驶屏可以单独播放视频,不干扰正常驾驶,同时,副驾驶也可以通过屏幕帮助驾驶者导航。新车还配备了20个扬声器的Bang&Olufsen高级音响系统,前排头枕也设置有扬声器。
为了不影响高分辨率仪表盘的视觉,Q6 e-tron的方向盘按键采用触摸式控制,并配合漂亮的装饰。主驾车门处集成了更多的按键,包括灯光、座椅记忆、门锁、后视镜等。中控台则省去物理按键,屏幕下方会设置有快捷按键,同时,电子排挡前方设置有驾驶模式、多媒体系统的快捷控制键。SQ6 e-tron则更强调运动,包括红色的氛围灯展现,更加运动粗壮的方向盘,带有金属装饰的踏板,以及红色的座椅缝线,增强视觉冲击力。
Q6 e-tron采用头枕一体式座椅,具有良好的包裹性,整个内饰比较素雅,SQ6 e-tron的座椅则更为运动,展现出极强的驾驶欲。Q6 e-tron采用五座的设计,第二排有独立的空调出风口与控制区。后备厢的尺寸不算小,达到526L,满足日常出行的需求,同时后排座椅靠背还可以4:2:4等比例放倒,形成更平坦的储物拓展空间,达到1529L。除此以外,车辆的前备厢,还有一个很深的储物空间。
动力系统方面,奥迪Q6 e-tron的系统输出功率可达285kW,奥迪SQ6 e-tron在开启额外功能后,系统输出功率高达380kW。奥迪Q6 e-tron quattro的百公里加速为5.9秒,最高时速为210公里/小时;奥迪SQ6 e-tron的百公里加速仅需4.3秒,最高时速为230公里/小时。
在800V高压平台下,奥迪Q6 e-tron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70kW,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充电。在理想条件下,从10%剩余电量充至80%仅需21分钟,充电10分钟可补能255公里续航。
基于全新的E3 1.2电子架构,Q6 e-tron除了可以控制信息娱乐系统,还能控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车提供自适应驾驶辅助功能增强版,会使用高精地图和来自其他车辆的数据,并通过雷达传感器、前置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结合,寻求减少拥堵,最舒适快捷的路线,它不仅能在车辆加速、保持车速、保持车距和车道引导方面提供帮助,车尾泊车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预碰撞安全系统以及疲劳驾驶警示系统都是奥迪Q6 e-tron的标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姓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是否会双标中国市场2024年10款奥迪海外新车都在这了
都说如今的奥迪产品和技术的迭代速度稍许慢了一些。
究其原因,应该是奥迪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未来的纯电动车上。
但作为新款车型,有些变化我们还是需要我们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去盘点下2024款海外奥迪新年款到底更新了哪些地方?
一来,我们可以看看国内是不是给减配了;二来,自然也是在买车时可以做一个横向的对比。
2024款奥迪A3
首先,让我们从A3系列开始。
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装饰和标准配置上,譬如,A3的黑色运动套件新增了一款18英寸轮毂。
对于S3版本而言,Carbon Atlas镶嵌件成为标准配置,精致的Nappa皮革座椅可作为选装件提供。
2024款奥迪A4
新款A4系列获得新的标准配置,如自适应巡航控制、主动车道辅助、停车Plus系统和带手部检测的加热方向盘。
此外,所有A4高配车型现在都可配备导航套件,该套件具有六个月的奥迪Connect Plus的订阅。
2024款奥迪A5
和奥迪A4一样,2024款A5的变化在于许多标准配置和装饰选择,例如增加了自适应巡航控制、主动车道辅助等。
同样,高配型号现在也可以选择导航套件。
2024款奥迪A6
新款奥迪A6的变化要比其他车型大很多,A6和S6的前格栅都得到了重新的设计,矩阵LED头灯现已成为标准配置。
此外,新款A6更新了尾部扩散器,同时,新车还将提供四种新的轮毂设计和两种新的内饰镶嵌件。
在此基础上,所有A6车型还会获得免费6个月的奥迪Connect Plus试用。
2024款奥迪A7
新款A7系列家族获得了与A6系列几乎相同的标准配置。
全新蜂巢式前格栅、五种新的轮毂设计以及上述A6相同的内饰镶嵌件都会出现。
2024款奥迪e-tron GT
新车的主要变化在动力转向的优化,而发光门槛镶嵌件现均为标准配置。
高配车型则带有奥迪激光照明的HD Matrix LED头灯和可选的Dinamica内饰板。
RS e-tron GT将将上述这些内容变成了标准配置。
同时,奥迪还为该车型提供6个月的奥迪Connect Plus试用期。
2024款奥迪Q3
新款奥迪Q3的变化不大,主要增加了无线手机充电功能。
此外,该车辆还增加了Arkona White和Progressive Red两种配色。
2024款奥迪Q4 e-tron
和上述车型一样,2024款奥迪Q4 e-tron增加了许多标准配置和可选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其充电功能得到了改进。
另外,新车将配备一个新的方向盘,踏板模式也得到了优化。
2024款奥迪Q5
新款Q5系列获得许多其他车型的标准配置,包括主动车道辅助、加热方向盘和与奥迪应用程序连接的远程启动,但Q5 PHEV并不包含这些更新。
在外观方面,新款Q5现在可以选择黑色运动套件,带有黑色奥迪标志、徽章、装饰件、车顶行李架、打孔方向盘和红色卡钳等。
高配版本车型还将配置前运动座椅和灰棕色桦木天然木饰件。
2024款奥迪Q7
新款Q7现在可选配S-Line运动套件,其中含有运动提升套装,如21英寸五辐式轮毂、全轮驱动、运动自适应空气悬架、红色刹车钳以及S-Line黑色外饰套件。
在内饰方面,它配备了Valcona皮革S运动前座椅、S型压花和菱形缝制(灰色或黑色)、扩展皮革包和抛光铝镶嵌件。
高配车型还配备带有奥迪激光照明的HD Matrix LED头灯。
结束语
以上便是2024年10款奥迪海外车型的变化点。
有人说,BBA总是双标中国市场,那么,如果你想要购买奥迪,不妨对比下海外和国产配置增加的情况。是不是“双标”,这不就一目了然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视界观察|2024价格战重燃,车企如何避免“赔钱赚吆喝”
前瞻观点:
2024年的价格战不仅不会结束,甚至还将比以往更加惨烈,演变成漫长的拉锯战。在这刺刀见红的战场上,车企更需要回归基础,更加聚焦于具体的产品质量与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2022年12月31日,国补政策正式终止,这也标志着最高“插电混合动力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的国家财政补贴正式退场,令人不禁为即将裸泳的新能源汽车捏了一把汗。可是,紧随而来的2023年却用持续了一整年的价格战告诉所有人,车企降价促销,是可以像电商过节一样频繁的。
降价大促,价格战载入史册
2024年的价格战,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或者也可以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由于没能完成2023年度的销售任务,很多车企选择在12月降价冲刺销量,这也直接导致2024年的开年几乎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就立即进入了新一轮的价格战。早在2023年12月28日,奇瑞新能源迫不及待入场,旗下的QQ冰淇淋系列及奇瑞小蚂蚁两款车型降价5000-8000元。
在此之前,2023年12月25日,智己汽车为庆祝高速高架NOA全国开通,推出限时优惠活动,即日起至2024年1月31日,下定智己LS7立减4万元现金,还有价值3万元的免费配置升级。
12月29日,方程豹也更新了豹5购车权益,包括8000元选装基金、8000元置换补贴、贴息贷,以及软件、质保方面的福利,活动自1月1日起。
12月30日,吉利帝豪L HiP冠军版推出新年补贴券5000元,叠加此前的至高1.4万元现金补贴,起售价9.38万元起,跌破10万元大关。此次优惠补贴限量888张,预计持续至2024年2月9日。
开年第一天,同样有多家车企宣布促销活动,特斯拉推出新年低息金融政策与限时保险补贴,综合下来Model 3/Y最高可省2.3万元,活动截至1月31日。
哪吒汽车推出5000元新年专享红包好礼。
领克09降价1万元,另外1月31日前下订提车可享1万元燃油车购车券、至高8000元置换补贴以及至高1万元金融补贴。
奥迪A8L最高降价4万元;一汽丰田全系车型1月享购置税直补至高5999元。
1月1日至3月31日购买昊铂的首任车主可享受终身免费充电权益。
宝骏全系新能源车型1月享1万元置换补贴。
1月购买沃尔沃XC90可享购置税全免、至高15000元置换补贴。
岚图梦想家推出1月购车权益,包含零购置税、1万元置换补贴、金融政策等。
别克E4/E5推出新春限时优惠活动,1月1日—2月9日下定提车的首任车主可享最高3万元的权益。
2023款哈弗枭龙MAX也推出至高2万元的春节前限时综合购车优惠,购车门槛价低至13.98万元。
1月12日,特斯拉新款Model 3后轮驱动焕新版售价下调1.55万,降至24.59万元;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下调1.15万元至28.59万元。Model Y两款车型也同步下调售价。其中,后驱版下调7500元至25.8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6500元至29.99万元。
数量如此繁多的车企和促销优惠令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感叹“这阵仗我可真没见过”。这注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价格战。
环境突变,车企刺刀见红
价格战之所以能够存在,自然有其道理。其一是动力电池价格的变化,其二是插混的崛起。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前几年价格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力电池太过昂贵,而动力电池之所以昂贵,则是因为其核心原料碳酸锂价格高企。电池级碳酸锂在2021年的价格是5万元/吨,2022年底就涨到54万元/吨。车企卖了半天新能源汽车,都为电池厂做了嫁衣,显然并不健康。
然而到了2023年,碳酸锂价格不仅降了下来,甚至还经历了下跌-反弹-下跌-探底的全过程,年末探底10万元/吨,相比2023年年初的均价跌幅超过八成。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全球锂资源的供应增速超越需求增速。
有业内人士认为,“7万元/吨是锂盐价格在2024年的刚性底部。”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仍有下探空间。这是支持价格战存在且继续打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混动市场的崛起也令降价策略成为可能。政策在2020年从鼓励纯电转向鼓励混动,令混动市场拥有了广阔的开拓空间。2023年,插混和增程式市场的增速都领先于纯电市场,二者全年销量的份额超过30%。
在强烈的政策信号和技术发展驱动下,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上汽、广汽、东风等都推出了混动车型开发专用平台,比亚迪和理想更是通过DM-i系列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抢先一步占领市场,率先获得消费者追捧。
以上两点都指向一处:2024年的价格战不仅不会结束,甚至还将比以往更加惨烈,演变成漫长的拉锯战。随着新车型、新技术的密集发布与更新,各家车企都没有喘息的机会,既要多面迎战,还要多面参战。对基本盘不够稳固的车企而言,如何跨过盈亏平衡点成为当前阶段的重点。
按兵不动,花好每一分钱
近几年,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水平与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到2023年已经来到0.86%。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水平已经下滑到整个规模以上工业领域的平均线以下。换言之,整个行业都越来越不赚钱了。
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增收又增利”的企业凤毛麟角。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分别出现超二成和三成亏损,赛力斯和北汽蓝谷仍在亏损,但亏损幅度略有收窄。而新势力中的小鹏,更是盈利艰难,其去年前三季度营收约为176.3亿元,同期净亏损则约为90.3亿元,已接近2022年全年净亏损幅度。
由于庞大的、需要开拓的市场,新能源车企们还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很难短期内完成资金回流,盈利能力的消耗将会持续。“活下去”是第一目标。对于车企来说,花多少钱不重要,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很重要。
面对车企刺刀见红的价格战,消费者普遍选择观望。一方面,谁也不知道车企会不会继续降价下去,另一方面,残酷的竞争也必然会导致一部分车企被淘汰,给买车这一行为增添了些许投资色彩。谁也不想在手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49年入国军”,不着急用车的人不妨等待“战国七雄”形势初显,再下手也为时不晚。
如果说短暂的降价促销还可以寄希望于消费者一时上头引发的冲动消费,当价格战拉长到一年甚至三年,成为持久战、拉锯战的时候,消费者的行为就只会是相对理性的。
2024年仍将延续的、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为主导的价格战大多保持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所面向的是竞争最激烈的平民消费领域,同时,前几年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如今也逐渐进入需要对早期产品进行维护的阶段。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与磨合,以及脱离未来、科技等先锋概念之后、更加具体的产品质量,成为很多年轻车企急需补修的课程。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慢慢向成熟市场的方向演变。产品乃至车企背后的生产、供应链体系,都将投入到新一年的磨盘之中,比拼家底,用包括产品实力、需求洞察和品牌价值在内的全方位硬实力,完成从“增收不增利”到“增收又增利”的转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与神明画押,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